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男科

遗精与滑精的区别

时间: 阅读:10602
遗精与滑精的区别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5-08-22 00:37:37

遗精与滑精的区别是遗精是指在梦境的时候发生,睡醒之后发现内裤上湿湿的才能够察觉。滑精是指在没有梦境的时候发生,意识清醒,不过在射精的时候不能够自己受控制。

出现频繁的遗精或者是滑精,应该引起重视,听从医生指导,选择药物调理,比如说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药物,比如说六味地黄丸或者是金锁固精丸。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7 19:19:18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3-27 19:19:18



    男生进入青春期,大多对遗精感到害羞、紧张、不安。遗精后又不敢让人知道,好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如果遗精后身体不适,会怀疑遗精是病因,担心会让身体生病。其实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发生在青年男性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候。


    俗话说“精溢”。精液饱满时,体内精液储存过多,性兴奋增强。如果有其他刺激,如梦见异性、被褥压迫、内衣过紧等。就会出现遗精。有的清醒时还会流出精液,称为遗精。


    精液和体内其他分泌物一样,是不断产生的,不怕排泄。从生理上来说,这些分泌物制造多少就排出多少,不会有衰竭影响健康的问题。相反,如果前列腺分泌物长期不排出,积累浓缩,就容易形成晶体或结石。遗精标志着男性生殖功能的成熟。


    很多人认为精液是人体的精华,民间有“十滴血一滴精”的说法。他们认为遗精会消耗人的生命力,使人虚弱。有些少男遗精后很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其实精液并没有那么珍贵。遗精(包括性射精)每次按压排出(约2~6ml精液失控)。精液的成分虽然复杂,但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和一些糖,蛋白质和糖的比例很小。


    有的人遗精后感到头晕、腰酸、精神不振,以为这是遗精引起的。这也是一个误区。以上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接受了一些不科学的传说和旧书刊的相关暗示,产生上述病态,威胁心理刺激,从而造成精神负担,而不是遗精造成的精液流失。


    大部分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病理因素造成的。因为它不像月经一样规律,所以有时很难判断它们是否正常。为便于比较判断,以月为时间单位为宜。正常人每月遗精次数为1-8次,频率分布可不均匀。一般人1-2周遗精一次,或者短时间内连续几天每天遗精一次,都属于正常范围。当然,每月遗精少或不遗精是正常的。如果每月遗精超过8次,或遗精,应认为是一种病理现象。


    但是,这样的数值并不能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所以往往以人的身体感受为标准,如遗精过多,无不适感,精力旺盛,心情好,不能算病态;如果出现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腰酸背痛、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那么即使遗精频率在正常范围内,也要考虑遗精的病理变化。


    其实不是每个男性都有遗精的。据统计,只有80%的男性有遗精,也就是说,20%的男性没有这种现象。有人认为,如果男性18岁还没有遗精,那么就没有生育能力,会对性生活产生影响。甚至,这种致谢的说法是错误的,至少不完全正确。诚然,没有精液的男性是不可能有孩子的,但没有遗精的男性没有精液不能生育的情况并不罕见。


    遗精是男性的生理现象。但这种生理现象不像女性月经,每个人都有。是否出现、出现多少次,与一个人的饮食、身体健康、生活环境、观念意识、体内整个内分泌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性欲等有关。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27 19:19:18

    1滑精就是不知不觉的流出来.这是病态在作怪。遗精就是就是梦遗【梦见女孩子】一个月2-3次正常
    中医认为肾在五行中属水有藏精生血之功.乃先天之本.分阴阳所以有阴虚阳虚的原理。
    2滑精或者遗精过频都归于肾.因为肾有藏精之功.滑精遗精一般有平时手淫过度.脑思色过度.湿热.肝火太旺。
    3并不是说阳虚就会滑精阴虚就会遗精.阴虚阳虚都会引起滑精遗精的.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27 18:18:08

    遗精是无性交活动时的射精,是青少年常见的正常生理现象,约有80%未婚青年都有过这种现象。在睡眠做梦中发生遗精称为梦遗;在清醒状态下发生的遗精叫作滑精。
    遗精的频度差别很大,正常未婚男子,每月遗精可达2-8次,并无异常。
    在有规律的性生活时,经常遗精或遗精次数增多,一周数次或一夜数次,或仅有性欲观念即出现遗精或滑精,则多属病态。其原因有:一是缺乏正确的性知识,过于注重性问题,经常处于色情冲动中,或有长期手淫的不良习惯;二是生殖器官局部病变的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症、前列腺炎等)

生精片和生精胶囊的区别

梦遗和手淫的区别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