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瘤性甲旁性亢进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剂、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缓解症状。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切除手术治疗,缓解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吃一些水果、蔬菜、豆制品等补充营养。
常见症状:心悸、出汗、体重减少
本病以20~50岁者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缓慢,有以屡发肾结石而发现者,有以骨痛为主要表现,有以血钙过高而呈神经官能症症群起病者,也有以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而发现者,有始终无症状者。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下列四组:
(一)高血钙低血磷症群 为早期症状,常被忽视。
1.消化系统 可有胃纳不振、便秘、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可能与血钙过高刺激胃粘膜分泌胃泌素有关。如同时伴有胰岛胃泌素瘤,如卓-艾综合征(Zollinger Ellison syndrome),则消化性溃疡顽固难治、部分患者可伴有多发性胰腺炎,原因未明,可能因胰腺有钙盐沉着,胰管发生阻塞所致。
2.肌肉 四肢肌肉松弛,张力减退,患者易于疲乏软弱。心动过缓,有时心律不齐,心电图示QT间期缩短。
3.泌尿系统 由于血钙过高致有多量钙自尿排出,患者常诉多尿、口渴、多饮,尿结石发生率也较高,一般在60%~90%之间,临床上有肾绞痛,血尿或继发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后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本病所致的尿结石的特点为多发性、反复发作性、双侧性,结石常具有逐渐增多、增大等活动性现象,连同肾实质钙盐沉积,对本病具有诊断意义。肾小管内钙盐沉积和质钙盐沉着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在一般尿结石患者中,约有2%~5%由本病引起。 除上述症群外,尚可发生肾实质、角膜、软骨或胸膜等处的异位钙化。
(二)骨骼系症状 初期有骨痛,可位于背部、脊椎、髋部、胸肋骨处或四肢,伴有压痛。下肢不能支持重量,行走困难,常被误诊为关节炎或肌肉病变;病久后渐现骨骼畸形(部分患者尚有骨质局部隆起等骨囊表现)。身长缩短,可有病理性骨折,甚而卧床不起。
(三)其他症群 少数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偏执病,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胃泌素瘤、垂体瘤,伴甲状旁腺腺瘤有时伴胃肠类癌瘤,称Wermer综合征)或Ⅱ型(Sipple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检查:血钙常超过12mg%,血磷多降至2~3mg%,血中硷性磷酸酶增高;尿中钙排出量显著增高,每24小时可超过20mg。据此可以明确诊断。
精神症状常见,主要为类似抑郁的表现:情绪低落、乏力、缺乏主动性和易激惹等,也可出现记忆减退和思维迟缓。若起病隐匿,症状可能被忽略而漏诊。
“甲状旁腺危象”可出现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表现为意识浑浊、幻觉妄想和攻击行为等。病人可反复抽搐、出现昏睡和昏迷。
本病的治疗首先应在确定何种类型PTH增高明显,然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减少磷的潴留
减少磷的潴留和控制高磷血症,是治疗CRF时继发性HPT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减少饮食中磷的摄入,使用磷结合剂,加强透析,抑制PTH介导的骨吸收等。
2.补充钙剂
CRF时长期补充钙剂,不仅可以提高血钙浓度,而且还可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和PTH水平,减少骨质的吸收和骨折的发生。但应注意在高磷血症时,口服大量的钙盐可产生较多的磷酸钙,导致软组织钙化的危险。应在血磷低于1.78mmol/L(5.5mg/dl)时补钙为宜。碳酸钙能结合肠道磷由粪中排出,还能纠正酸中毒,宜首选应用。小量多次给予钙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使钙的吸收。
3.1.25-(OH)2D3的使用
CRF时存在不同程度的1,25-(OH)2D3的不足,使用1,25-(OH)2D3对严重的继发性甲旁亢有效。其有效剂量为0.25~1?g/d。大剂量1,25(OH)2D3的不良反应为高血钙、高血磷,若发生高血钙和高血磷时应暂停治疗。近年来人们推崇口服1,25-(OH)2D3或1α-(OH)D3(0.25~0.5?g/d)的主要原因是该药能提高肠钙的吸收。新近还发现,其人工合成的类似物22-氧-1,25-(OH)2D3也能明显地降低实验性肾功能衰竭的大鼠发生继发性甲旁亢时PTH的mRNA水平,可望成为治疗继发性甲旁亢的又一有前途的药物。
4.透析疗法
透析疗法不仅可以使血中尿素氮、肌酐降低,还可纠正血中钙磷变化,透析液中适宜的钙浓度,可以提高血钙,抑制甲旁亢。不含磷透析液只能短期应用,否则可产生软骨病和精神失常。应用透析性能较好聚丙烯透析膜,还能清除未能很好降解的PTH产物。CAPD(腹膜透析)也是治疗高磷血症的好方法。
5.外科疗法
外科疗法主要是甲状旁腺切除术,只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而不能控制的严重的2-HPT患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多数不需要手术治疗,只有5%~10%骨病严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进行次全切或甲状旁腺全摘除,同时进行前臂肌肉内移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