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艾灸肾盂穴和膀胱穴,也可以艾灸气海穴和关元穴,或者选择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位。
通过艾灸可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缓解前列腺炎所引起的局部肿胀问题,同时还可以加速体内的毒素物质尽快的排出。对于前列腺炎症状比较严重的人群,一般需要通过口服抗炎药物治疗。
1 前列腺炎艾灸有用吗
艾灸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前列腺炎的作用。
艾灸疗法主要是通过用艾条在特定穴位进行熏灸,直接或间接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传导作用来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理气活血,调理冲任,培肾固本,通调冲任之功。是辅助治疗前列腺炎的一种方法,但是不能彻底治愈前列腺炎。
2 急性期前列腺炎艾灸方法症状:患者排尿不尽,尿后余沥不尽,时常滴出白色粘液,伴随尿频,尿急,尿时涩疼,会阴疼痛等,舌苔薄黄或白,脉弦。
艾灸疗法:灸中极,关元,会阴,气海,三阴交,阴陵泉,复溜穴。
操作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一支艾卷点着,施灸者右手持艾卷垂直悬起于穴位上,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以病人觉得温热舒服,以致微有热痛感觉为度,每穴可灸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消肿排脓。
3 慢性期前列腺炎艾灸方法主要症状:患者排尿不尽,尿后余沥不尽,时常滴出白色粘液,伴随腰酸乏力,性欲减退,遗精,阳痿,早泄等症。
艾灸疗法:
方法一:灸肾俞,足三里,太溪,大墩,精宫,归来,命门,三角灸,太冲穴。
操作手法: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0.1-0.3厘米的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穴位或患处,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灸3-4壮后可换去蒜片,继续灸治,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5-10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通淋利尿。
方法二:灸会阴穴。
操作手法:令患者仰卧,暴露阴部,臀部略垫起,取会阴穴。用艾灸架固定在会阴穴上施灸,或教会患者携艾卷在家自信熏灸会阴穴,每日下午灸治,每日20-40分钟,以灸至局部温润红热为度,灸后嘱患者注意休息,每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
加减:伴随腰骶痛者加灸肾俞,次髎;伴随少腹不利者加灸关元,三阴交;伴随睾丸坠胀者予以大墩穴点刺放血。
功效:益气健脾。
4 前列腺炎生活调理要点1.防止受寒,寒冷可导致尿道内压增加而引起逆流。
2.多喝水,多排尿,因为浓度高的尿液会对前列腺产生较多的刺激。
3.规律的性生活。
4.避免久坐,久坐会加重痔疮等病,又会使会阴部从而引起排尿困难。
5.远离辛辣食品与酒精。
1 艾灸对前列腺治疗好吗
艾灸有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理气导滞,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的功效,对前列腺疾病治疗具有缓解和保健的作用。
2 前列腺艾灸的位置中极: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往上1/5处。
关元: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
气海: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志室: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四横指。
归来:位于人体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三角灸:以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将顶角置于肚脐中下,作等边三角形,底边成水平线,两底角处即为该穴位。
会阴:男性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中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肾俞: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上数两个腰椎,向两侧排开两指即是该穴位。
足三里: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位为止,指尖处即是足三里。
太溪: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大敦: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0.1寸。
三阴交: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内踝尖上四指,胫骨内侧缘后一指。
阴陵泉: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复溜: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 前列腺炎急性期施灸穴位主要症状:患者排尿不尽,尿后余沥不尽,时长滴出白色粘液,伴有尿频,尿急,尿时涩痛,会阴部疼痛等,舌苔薄黄或白,脉弦。
施灸穴位:中极,关元,会阴,气海,三阴交,阴陵泉,复溜穴。
艾灸功效:消肿排脓。
4 前列腺炎慢性期施灸穴位主要症状:患者排尿不尽,尿后余沥不尽,时常滴出白色粘液,伴随腰酸乏力,性欲减退,遗精,阳萎,早泄等。
施灸穴位:
1.灸肾俞,足三里,太溪,大敦,精宫,归来,命门,三角灸,太冲穴。有通淋利尿功效。
2.灸会阴穴,伴随腰骶痛者加灸肾俞,次髎;伴随少腹不利者加灸关元,三阴交;伴随睾丸坠胀者予以大敦穴点刺放血,有益气健脾功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