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男科

前列腺炎如何治疗吃什么药

时间: 阅读:11603
前列腺炎如何治疗吃什么药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7-21 08:00:57

前列腺炎一般需要通过前列康治疗,也可以通过前列安片。药物在服用以后,对前列腺炎症的吸收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善出现的尿频和尿急的症状。

在服药期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决定用药量。而且在治疗的阶段要避免长时间的处在久坐不运动的状态。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3-30 06:06:10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30 06:06:10

    一、抗生素类药物
    前列腺炎的病因多为细菌感染,因此抗生素类药物是治疗前列腺炎的首选药物。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列腺炎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
    二、非甾体抗炎药
    前列腺炎症状主要是由于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因此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也是治疗前列腺炎的常用药物之一。NSAIDs可以减轻疼痛、消炎、退烧等作用,常用的NSAIDs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但是,NSAIDs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肝肾损害等,患者在使用时应注意。
    三、中药
    常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有六味地黄丸、利尿消炎丸、金匮肾气丸等。无副作用及耐药性,相比抗生素见效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服用。
    四、α1受体阻滞剂
    α1受体阻滞剂是一种能够放松前列腺平滑肌的药物,可以缓解尿频、尿急等症状。常用的α1受体阻滞剂包括特拉唑嗪、多索茶碱等。但是,α1受体阻滞剂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头晕、乏力等,患者在使用时应注意。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30 06:06:10

    中医将前列腺炎分为五种类型,根据治疗原则,中药利尿消炎丸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利尿通淋等功效,可以很好的治愈各种证型的前列腺炎!
    1、湿热下注型:
    主要症状:小便淋痛、小腹紧急、会阴胀痛、尿道口滴白浊液、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湿热下注是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湿热止血,可从外部侵入,也可从内部产生。外部由于湿热火毒不分散,湿热下注;或外阴不干净,包皮太长,隐藏污垢,或性不洁,湿热从下沉入侵,留在精室淤积,形成疾病。内部由于患者喜欢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湿热注入膀胱,导致疾病的发生。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
    2、气滞血瘀型:
    主要症状:小便涩痛,会阴坠胀及下腹疼痛,前列腺肿大,舌紫暗,脉弦涩。
    病因病机:情绪不调,抑郁伤肝,肝失疏泄;或湿热之邪长期不清利,相火长期不泄,精瘀;或者气血淤滞,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3、阴虚火旺型:
    主要症状:尿道口滴白,会阴部胀痛,腰酸背痛,四肢酸软,体质潮热,多汗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过度性交,劳伤精气,或忍精不泄,导致肾精亏损,相火妄动;久病伤肾或阴虚,阴虚火旺,扰乱精室,导致本病。
    治疗原则:滋肝养肾,清泄相火。
    4、肾阳衰疲:
    主要症状:小便淋涩、畏寒、腰膝酸冷、阳痿、早泄、舌质淡胖、脉弱。
    病因病机:早期多为肾阴虚,随后阴阳皆虚,或素体阳虚,肾气不足,精离其位,精关不固,阴精变腐浊,败精流注,逐成精浊,导致本病。
    治疗原则:温肾壮阳。
    5、脾虚湿盛型。
    主要症状:小便混浊,面色不佳,四肢困倦,饮食不思,舌淡苔白,脉虚。
    病因病机:病久伤脾肾,脾主升清,肾主封闭,脾肾素虚,升清降浊功能异常,不分清浊,湿浊下流,导致本病。
    治疗原则:健脾利湿。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30 05:05:00

    你好,前列腺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再辅以其他的综合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琥乙红霉素片(利君沙),复方新诺明,青霉素衍生物,并且要戒烟酒及辛辣的食物,合理正常的性生活,每周一次的前列腺按摩,理疗,热水坐浴等,可以促进吸收,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愿您早日康复。(1)复方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2)李氏前列失贴,外用贴剂,12-24小时为一次.(3)复方黄连素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4)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前列腺炎如何判断

前列腺炎三金片可以治疗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