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心脏骤停病人昏迷四后清醒2天为什么又昏迷呢?

时间: 阅读:12531
男.49岁,突心脏骤停昏迷,经抢救10分钟恢复,4天后苏醒,但2天后又昏迷5天了!刺激有反应,是什么原因,现在每天高压氧,!医生说ct和核磁没有水肿,还能清醒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5-02-01 21:37:31

心脏骤停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当心脏停止跳动以后,瞬间的缺少血液供应,在短时间内会出现缺氧,只要大脑停止供氧5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死亡,因此必须及时的治疗心脏骤停。

指导建议:
心脏骤停以后一定要快速的进行抢救治疗,可以立刻在鼻腔当中吸入高浓度氧,保证你身体的血养供应,如果出现昏迷的情况,可以及时的用高压氧舱进行治疗,要保证大脑的供血和供氧恢复,过一段时间一般就能够苏醒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3-07-28 10:10:14

  • 泠青沼
    回复
    2023-07-28 10:10:14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3.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心室停顿);④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肺炎、败血症、糖尿病或癌症),则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好(成功率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后很差。高龄也是影响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从统计资料来看,目击者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缺氧性脑损伤和继发于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感染占死因的60%,低心排血量占死因的30%,而由于心律失常的复发致死者仅占10%。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的心脏骤停,其预后取决于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前者心脏骤停发生时血液动力学并无不稳定;而后者系继发于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因而,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可达100%;而继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30%左右。

  • 空青
    回复
    2023-07-28 10:10:14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的射血功能突然终止,主要表现为突然昏迷、抽搐、呼吸停止、脉搏及大动脉消失。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h发生的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病因】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更易发生。其他心脏病如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风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心病、先心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及二尖瓣脱垂等都可以发生猝死,尤其是钾离子的过高或过低等亦可引起心肌损害和(或)心脏传导系统损害,进而发生猝死。

    【病理】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性猝死患者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但这类患者的20%左右有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的病理改变还包括弥漫性心肌病变(如广泛炎症、纤维化或坏死)、起搏传导系统损害等。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缺血缺氧、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在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心脏性骤停常缺乏特异先兆。部分患者在猝死前数分钟或数天可有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和乏力。若发生在睡眠中则死前可发出异常鼾声或惊叫声,也可无任何特殊表现,故不易被发现。

    心脏骤停其症状和体征即依次出现:即心音消失,脉搏血压测不到;一般心脏骤停4s(秒)以上即可出现黑朦;5~10s因脑缺氧而昏厥;停搏15s可出现昏厥和抽搐(阿-斯综合征)。如不及时恢复,则进入持续昏迷状态;接着出现叹息样呼吸,在停搏20~30s内呼吸停止;45s后瞳孔散大,1~2min后瞳孔固定;4~6min将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甚至不可逆的损害,最终导致死亡。

  • 山亭柳
    回复
    2023-07-28 09:09:04

    这个其实很难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脑复苏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难题。要知道心脏骤停发生后4~6分钟大脑没有获得任何供血供氧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导致持续植物状态的出现(一般所说的“植物人”)。但是目前患者昏迷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希望,通过低温、用药及高压氧等手段可以防治脑组织肿胀和水肿,阻断再灌注损伤进程,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突然尿液呈较深的茶色,乏力,白天 也要睡三个小时,持续四五天

我想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