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的年龄这么年轻的话,一般还是考虑炎症,有可能是脓肿或者是肺结核,建议你继续完善肺结核的检测,另外一点就是,先抗炎治疗看能不能好转,在做定夺。
空洞型肺结核:长期不愈空洞壁渐变厚,由于治疗效果和机体免疫力的高低,病灶有吸收修补,恶化进展等交替发生,而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程迁延,症状起伏,痰菌阳性,是结核病主要传播来源。x线显示单或双侧,单发或多发的厚壁空洞,常伴有支气管播散型病灶和胸膜肥厚。由于病灶纤维化收缩,肺门上吊,纹理呈垂柳状,纵隔移向病侧,邻近肺组织或对侧肺呈代偿性肺气肿,常伴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肺感染、肺原性心脏病等。更重使肺广泛破坏、纤维增生,导致肺叶或单侧肺收缩,而成“毁损肺”。肺结核未及时用
敛肺
消
核方治或治疗不当,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增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随机体免疫力的高低波动,病灶吸收、修复与恶化、进展交替发生,成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症状体征
病灶常有反复支气管播散,病程迁延,症状时有起伏,痰中带有结核菌,为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x线显示一侧或两侧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伴有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明显的胸膜增厚。因肺组织纤维收缩,肺门被牵拉向上,肺纹呈垂柳状阴影,纵隔牵向病侧。邻近或对侧肺组织常有代偿性肺气肿,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组织广泛破坏,纤维组织增生,进一步导致肺液或全肺收缩(“毁损肺”)。此类改变均可视为继发性肺结核的后遗表现。疾病病因:感染结核杆菌。
临床表现
1、结核空洞部位多发生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炎性空洞多发生在中下肺野,可发生于任何肺叶及肺段,发生于偏前的各肺段时,应首先考虑炎症空洞。
[1]
2、结核性空洞以干酪壁为主者呈厚壁空洞,壁的密度不高。炎性空洞先出现浓密云絮状阴影,于阴影中出现透亮区,洞壁多不规则。
3、结核性空洞壁有厚壁空洞、薄壁空洞、张力空洞等,洞壁可有钙化。而炎性空洞壁多较厚,一般多超过3mm,少数可达10mm,不过葡萄球菌性肺炎之急性空洞(尤其血源性所谓“泡性空洞”)和慢性肺脓肿可形成薄壁空洞;除一般葡萄球菌性肺炎引起的脓肿外,还应注意与脓肿型肺阿米巴病鉴别。
4、结核性空洞除有感染外,一般不会有液平,而炎性空洞由于炎性组织坏死、液化常有液平。
5、结核空洞周围常见多形态,多性质病变,如云絮状浸润阴影、纤维条索、结节、钙化阴影、空洞相邻的胸膜常见粘连肥厚,常见同侧、对侧的支气管播散灶。炎症空洞洞壁外缘多呈大片模糊阴影,可呈放射状边缘为肺炎性浸润的影像,常呈跨段性,周围胸膜可出现较严重反应。慢性肺脓肿当炎症消退后,洞壁纤维增殖,密度增高,多不规则,有时可有液平存在。一般而言炎症空洞常无播散病灶。
6、结核空洞大、小改变比较缓慢,而炎症空洞由于炎症为急性经过,大小容易发生改变。
7、结核空洞一般超过6cm少见。
8、结核性空洞者常有支气管播散灶;继发感染时可有液平。
9、结核空洞常随有效的抗结核治疗而缩小,随抗结核治疗无效而扩大。
10、肺不张中的空洞多为结核性空洞;肺结核引起肺不张常由于肺纤维化收缩,同时伴有支气管慢性炎症或支气管内膜结核,致管腔狭窄所致,并未完全堵塞气管或支气管。
肺炎球菌肺炎中肺炎双球菌肺炎少见假空洞征。
而肺炎链球菌肺炎多见假空洞征。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所引起的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半数。
多数病例在起病3~4周后才完全吸收消散。
老年患者病灶消散较慢,容易出现吸收不完全而成为机化性肺炎。
少数病例于吸收消散期,X线显示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所谓的“假空洞”征。
希望能帮到你。
1、急性肺炎合并肺脓肿:有的大叶性肺炎可合并急性肺脓肿。X线及CT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影像内的透亮影及气液平面。空洞一般较大,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双球菌。引起类似影像的其他疾病有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克雷白杆菌等并发的肺脓肿,多见于免疫损害的患者。
2、慢性肺炎合并的肺脓肿:慢性肺炎可呈肺叶或肺段实变影,可合并肺体积缩小。一般为单发空洞,可合并支气管扩张。
3、肺结核
(1)虫蚀状空洞:又称无壁空洞、干酪空洞,见于干酪性肺炎及大片纤维干酪灶。影像表现为肺叶、肺段或大片实变影像中的低密度区,呈单发、多发或融合,空洞直径约0.5-1.0cm,类圆形,洞壁模糊。
(2) 硬化多房性空洞:肺结核毁损肺内的空洞为多发性,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型,常紧密相连,洞壁有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多种形态及不同密度的结核病灶,如干酪组织、肉芽组织、肺硬变、胸膜增厚等。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空洞为纤维厚壁空洞,常为多发性。周围有浸润、干酪结节、纤维化及胸膜增厚多种病变,肺脏体积减小。 中央型肺癌或支气管其他肿瘤或病变引起的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可合并肺脓肿。但由于支气管狭窄及阻塞使脓肿内的液体不易排出,也不宜吸入空气,故空洞较为少见。CT增强或mri可显示阻塞性肺炎内的坏死和液化病变。
四、类似空洞的病变
肺内空腔病变需与空洞鉴别。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的异常扩张。常见病变为肺囊肿和肺大泡等。在影像上,空腔的壁厚为1cm及其以下,此为与空洞鉴别的主要依据。在空腔的鉴别方面,孤立存在的空腔一般为肺囊肿,合并有肺气肿的空腔多为肺大泡。肺气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的合并表现。有些情况下空腔类似空洞病变,应进一步鉴别。
1、肺大泡合并感染:肺大泡周围肺组织实变,表现为片状或肺实变影内有圆形透亮区,或合并液平,类似肺脓肿。鉴别诊断时应注意肺大泡易发生在肺尖、肺底及肺外带。在病变周围及对侧具有肺大泡及肺气肿影像。炎症吸收后复查可证实。
2、肺囊肿合并感染:多见于儿童。肺囊肿壁增厚,有液平,周围有片状阴影。炎症吸收后可证实肺囊肿的诊断。
3、肺囊肿恶变:很少见,表现为肺囊肿的薄壁上出现局限性增厚及结节。
4、肺隔离症:注入对比剂常规CT检查,80%可显示供血动脉,螺旋CT 血管成像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5、卡氏囊虫肺炎:肺内囊性病变发生率为10-34%,经治疗后囊肿病变吸收。
6、淋巴管肌瘤病:为多发囊性病变,直径2-5cm,壁薄,肺内弥漫分布。周围肺组织正常。
7、周围型肺癌的空泡征:此症需与小空洞鉴别。CT多平面重建如能显示该低密度影是小支气管断面,可与空洞鉴别。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