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多动症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时间: 阅读:12489
我的孩子感觉最近很调皮,还总是爱哭闹,稍微不顺心就会哭起来没完,还总是手脚抖来抖去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晚上睡觉还总是翻来覆去睡不好,看了医生说是多动症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多动症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02-23 16:16:41

你好,多动症由什么原因引起,目前没有专业的论断,其中一个原因: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这是主要的引起多动症的原因。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06 05:05:20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多动症病因:
    1、遗传原因,遗传因素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有关的遗传性的疾病;
    2、脑部器质性的原因,在母亲怀孕期间如果有过感染,接触过有毒物质,孕妇的营养不良,抽烟多,喝酒等种种原因会影响胎儿,还有非正常分娩,儿童出生时体重低,及生后1-2年内脑部有过感染,或脑部受过外伤都会导致儿童的神经发育不正常。
    3、中枢神经递质不正常,多动症儿童的去甲肾上腺激素功能不足,多巴胺功能不够多等,这些神经递质可以激活大脑皮层或强化社会行为。这方面的原因可以引起儿童多动症的发生。
    4、社会心理因素造成,不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增加儿童多动症的风险,比如儿童在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好,精神常常在紧张,压抑,害怕中度过,容易出现有过多冲动的行为,注意力会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5、其他原因,儿童摄入过多的铅,也会引起儿童多动症。

  • 南絮
    回复
    2023-08-06 05:05:20

    儿童多动症有可能是由遗传要素造成的.也可能是精神生长发育损伤.也可能是化学元素中毒了.为了能减少多动症的几率,提议依据发病原因积极主动防止,日常生活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身转变。如出现异常,应立即查验或医治。2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医学患病率已经升高。这类病症对孩子的危害相应比较大,不但伤害人体,并且使正常的的学习能力出现问题。为了能减少生病的隐患,提议依据儿童多动症的缘故积极治疗。那样,儿童多动症的原因是什么呢?

    1.遗传要素

    遗传要素是儿童多动症的常见疾病因。该病是一种具备繁杂遗传特点的大家族病症,遗传几率可以达到60%~70%。因而,提议有遗传风险性得人在日常日常生活采用保障措施。

    2.精神生长发育损伤

    精神生长发育损伤是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当孩子的精神生长发育损伤时,就会发生孩子气的个人行为.姿势愚钝.灵活性差等反映,这种会使孩子平常难以致力专注于一件事。如果不及时调整,还会危害孩子的正常的发展。

    3.化学元素中毒了

    化学元素中毒了就是指铅中毒症状,少年儿童更容易产生。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成分都带有铅,一旦孩子发生铅中毒症状,就会提升多动症的几率,以至于很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影响。

    4.心理障碍

    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情况下,很多男人和女人在共处得很好以前就早已结了婚。因此如今很多家里的日常生活并非尤其和睦,这类家中情况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多动症。

    依据以上内容,我们能了解儿童多动症的四个缘由。最好父母在日常生活上留意协助孩子避开多动症的发病原因,合理减少生病几率。假如孩子身患多动症,必须主动去专业医院医治。日常日常生活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态,立即给与正确引导。

  • 南絮
    回复
    2023-08-06 05:05:20

    多动症发病的影响因素

      多动症发病的影响因素,孩子的发展问题,培养宝宝的这种意识是要从小抓起的,宝宝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家长们和孩子都不能忽视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现在分享多动症发病的影响因素。

      多动症发病的影响因素1

      1、脑组织器质性损害。轻微脑组织损害,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引起神经递质传递信息作用失常而造成的一种病态。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前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母亲孕期疾病例如像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例如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生产1~2年内, 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有上述情况的儿童,发生多动症的机会多。

      2、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大约40%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症,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状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有明显的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患病率高,且高于一般孩子。

      遗传因素与各不良因素共同作用,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多动症与多巴胺—D4受体之间有一定相关性,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在调控运动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脑部这些区域的机能障碍可使其抑制机能降低,从而可导致多动症。父亲有酗酒史、反社会情绪,母亲有癔病的,孩子患多动症的几率也比较大。

      3、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或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4、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

      5、心理因素: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儿抽动症、多动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6、微量元素的缺乏,环境污染或中毒(铅、汞、镉)有关。

      7、对食物产生变态反应(尤其食物中所含添加剂,人造色素,调味品,防腐剂);吃了食物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程度)也会导致多动。

      多动症发病的`影响因素2

      1、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在临床都认为这是引起儿童多动症发病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而导致儿童脑组织器遭受质性损害的原因非常多。数据统计发现,大约85%的患儿是因为额叶或尾状核功能出现了障碍所致,也是多动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包括:①母亲在孕期发生疾病:高血压、肾炎、先兆流产、贫血、发烧、严重感冒等。②分娩过程异常因素:剖腹产、窒息、早产、钳产、颅内出血等。③出生后1-2年内,发生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外伤等也可导致多动症。

      2、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导致儿童经常性注意力不能集中,因为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质的浓度降低时,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降低,使孩子的活动性动作增多。因此专家认为,这也是儿童患上多动症的一个主要原因。

      3、遗传因素:同样也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之一。临床当中有部分观点认为,如果孩子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就会导致脑功能受到影响,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的情况,从而导致多动症发生。

  • 龙葵
    回复
    2023-08-06 04:04:10

    1、家庭背景不良。多动症儿童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经济层次较低,不会教育孩子,不讲文明或简单粗暴,促成多动症的发生。
    2、神经心理学因素。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是由于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引起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这也属于引起多动症的原因。
    3、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多动症的病因。
    4、轻微脑组织损害。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失调所致的多动症的病因。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围产期缺氧、母孕期的影响、新生儿窒息、产伤、脑缺氧、脑损伤、剖腹产、早产、过期产、钳产、生后感染以及外伤等。
    5、多动症儿童在家庭中地位较低。据调查,在家庭中地位较低者,正常儿童仅占被调查对象的6%,而多动症儿童竟占37%。这是多动症形成的原因之一。
    6、不当饮食。对食物产生变态反应(尤其食物中所含添加剂,人造色素,调味品,防腐剂)。
    7、生物化学因素。经大量研究证实,多动症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一种神经介质,起通报大脑信息的作用,是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更新较慢;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杂乱与儿童多动症行为有关。这也可作为多动症的原因。
    8、缺铁。国外学者还注意到缺铁也是多动症的病因之一。铁具有输送和贮存氧的功能外,还参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核糖核酸(DNA)合成等生化过程;缺铁可使多巴胺受体功能障碍,出现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我4月1日出了一起车祸,出血较多,导致我人贫血,现在会出现头

人流了以后身体不好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