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预防肺炎的最好方法,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让孩子休息好。在饮食上要吃易消化、高热量和富有维生素的食物,以软的食物最好,有利于消化道的吸收。咳嗽时要拍拍孩子的背部,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拍背时从下往上拍,房间内不要太干燥,孩子要适当地饮水,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的排出。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
2、避免聚餐。聚餐人群相互之间都是密切接触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直接污染到整个聚餐人群,极易造成疾病传播,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请不要聚餐。
3、少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人员组成复杂,一旦有病毒携带者,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尤其是人员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例如商场、餐厅、影院、网吧、KTV、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4、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因此,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低于15分钟。
5、保持居室清洁。居室门把手、遥控器、手机、电话座机、马桶圈、儿童玩具等是家人经常共用的物品,被病菌污染后这些物品就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为了家人健康,应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或湿纸巾擦拭清洗,必要时可使用家用消毒剂擦拭。
6、勤洗手。经手可传播多种疾病,如被病菌污染的手接触食物可传播消化道疾病,揉眼睛可传播红眼病、角膜炎等疾病,抠鼻子可传播呼吸道疾病等。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都应及时洗手。洗手时,请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7、外出佩戴口罩。公众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除发热门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8、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不吸烟,少喝酒,不酗酒。劳逸结合,不熬夜,生活有规律。适当锻炼,吃动平衡。
9、做好健康监测。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发现家人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10、不接触、猎捕、加工、运输、宰杀、食用野生动物。
预防肺炎:1、应减少在污染环境中的停留时间,比如空气流通比较差或者寒冷、干燥的环境,对气道上皮的保护有一定的损伤,容易细菌、病毒侵袭导致感染。如果进入污染的环境需要戴口罩,干燥的环境建议使用加湿器,但是加湿器一定要定时清洁。2、远离有肺部感染的患者,肺部感染不传染,但是结核、病毒,传染性的细菌或者病毒是传染的,多数不传染,但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也要尽量的远离有肺部感染的患者,万一痰中带有细菌就会传染。3、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合理的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预防细菌、病毒的侵袭。4、对于高发人群、体质差的老年人,建议注射肺炎疫苗。
新冠肺炎的自我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点:
1、避免或减少前往新冠疫区、高风险地区,减少没有必要的出行,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避免长时间逗留于密闭的公共场合。
2、外出时戴好防护型口罩,例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还要注意手卫生,必要时使用酒精、消毒湿巾,消毒手部和局部物品等。
3、保持房间的清洁、干净,房间也要通风,远离疑似感染者,避免用手去摸眼睛、口、鼻等。
4、人们在无接种新冠疫苗禁忌症时,尽量去接种新冠疫苗,进一步降低感染的风险。
自己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等。
1、当你离开家时,戴上手套。冬季戴的连指手套或户外手套都行,在地铁、公共汽车和公共场所一直戴着。
2、如果你遇到不得不摘下手套的社交场合(也许是握手或吃饭),无论多痒,都不要触碰脸或眼睛。在你戴上手套前,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擦洗手指,再戴上手套。
3、每天更换并彻底清洗手套,避免戴潮湿的手套。
4、大多数口罩戴了一两次就会变质。日复一日地使用同一个口罩不仅没用,还令人恶心,因为你口鼻里的东西最终会在口罩内侧形成一层对细菌有吸引力的发臭的东西。远离人群,与其他人保持至少半米的距离。如果有人咳嗽或打喷嚏,我就要求他们戴上口罩。如果对方拒绝,我就离他们一米远,或者离开。不要与人握手或拥抱,礼貌地请求接近你的人离开。
5、在家里,立即把浴室和厨房里所有的毛巾都换成写着每个家庭成员名字的干净毛巾。告诉每个家庭成员,只使用自己的毛巾,不碰其他家庭成员的毛巾。每周将所有毛巾清洗两次。湿毛巾是病毒(如普通感冒、流感以及冠状病毒)的温床。
更多关于预防新型肺炎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61dc3161609922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