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是硬皮病吗

时间: 阅读:2211
右脚踝骨上方十厘米红肿,疼痛,皮肤有些硬,在这之前两只手关节腿疼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4-03 14:44:15

你这个主要考虑是由于局部有血液循环不好,有淤血,而出现的红肿疼痛。并且有肌肉僵硬,可以多点热敷配合活络油按摩局部,避免吹风受凉,不要劳累过度。还是无法缓解,可以到医院做个x光片检查,配合做个血液检查,排除是其他问题引起。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木槿
    回复
    2023-06-24 19:19:23


    ��ӲƤ����(和男朋友提分手,却遭威胁,怎么办?)和男朋友提分手,却遭威胁,怎么办?

    谢谢的邀请。我是果树旁的阿杜,我来解答。

    俗话说得好,常伴见人心❤,分手见人品!

    1,你提分手,他不该歇地斯底的!可见他不是一个可以把控自己情绪的人!

    2,恋爱期间的花费,应该属于自愿!他就是再穷,不能把钱要回来!难道你没有花钱花功夫陪他玩耍?可见他是一个狭隘的人!

    3,谈恋爱期间他对你好,但是一分手他就暴露自己的嘴脸!有始无终,前后不一!他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人!

    还好你们分手了,看出他的本来面目!不然的话,结了婚,有孩子了,天天给你各种冷暴力,热输出!

    你该怎么办呢?

    1,还钱!只要是确定是他的钱,他的东西都还给他!

    2,找好朋友,找父母保护你!

    3,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当面激怒他,以免不测!不要和他见面!如果见面就在人多的地方,有人陪护!



  • 紫苏
    回复
    2023-06-24 19:19:23

    皮肤莫名其妙的出现类似老茧的症状,发现部位可能是四肢也有可能是躯干,甚至是面部,又或者身体感觉像是浑身捆绑着保鲜膜一样紧得难受,四肢还会不同程度的僵硬疼痛,这就是硬皮病,那么硬皮病开始的症状有哪些??

    * ?  1.皮肤表面。硬皮病涉及的部位遍布身体的各个部位,最明显的就是皮肤,也是硬皮病的早期症状发生的地方。皮肤初期会发生红肿、瘙痒长斑的情形,后期皮肤会逐渐硬化和减退,逐步蔓延。?  2.肢端部位。硬皮病患者在精神紧张或是身体受凉的时候,指端会变白发紫,甚至出现血管痉挛的现象。?  3.骨骼和肌肉。硬皮病的在早期也会出现骨骼和肌肉的症状。骨骼方面关节处会出现疼痛,很容易与关节炎相混淆;硬皮病患者肌肉也很容易萎缩。?  4.肺部损伤。硬皮病的患者普遍比较容易受到肺部损伤,还会因此引起胸痛和气短的症状。?  硬皮病轻者皮肤表皮和四肢受到损伤,严重了就会累及重要的脏器器官,并且不是危言耸听,硬皮病已经有死亡的病例出现,都是一开始不在意延误了病情,所以或多或少出现相关症状的朋友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 祝由师
    回复
    2023-06-24 19:19:23

    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局部或弥漫性皮肤增厚、纤维化为特征,可累及脏、肺、肾、消化道等器官。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但各地发病率不高,发病高峰在30-50岁,多以中年女性见。这种疾病在生活中有很多原因。

    硬皮病患者的症状复杂多样,会累及到全身多个器官,所以症状并不特异。而且患者往往会出现雷诺现象,以及关节肿胀、疼痛,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一些全身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就会出现典型的皮肤病变,比如皮肤逐渐硬化、纤维化、皮纹消失、毛发脱落。而且硬化部位会有色素沉着,还可能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皮下组织的钙化。此外,也可能出现肺间质病变,表现为干咳、气短,以及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胸闷或者血尿、蛋白尿、肾衰竭等的症状。

    硬皮病的引发因素比较多,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可能与某些感染的因素有关。而环境的刺激、药物的刺激,也有可能会引发硬皮病。这种硬皮病的遗传因素,主要会发生在家族史的人群身上。而感染因素,则主要是因为人体出现了一些扁桃体炎或者是肺炎,从而引发一些巨细胞病毒隐性感染或者是B19病毒感染导致。环境的因素,主要是因为经常接触某些化学物品而引发。个别工人经常接触煤矿、金矿,也有可能会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升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会导致皮肤表面出现一些斑块状的硬化,皮肤表面的毛囊丧失,触觉会降低。

    硬皮病的治疗方法是比较多的,患者需要药物来治疗,还需要配合平时的保养,患者的心情对病情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适当的活动,保持好心情,然后配合医生药物涂抹,服药等来医治,让病情能够得到慢慢的好转,患者需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

  • 远志
    回复
    2023-06-24 18:18:13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炎性、变性、增厚和纤维化进而硬化和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此病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其中系统性硬化除皮肤、滑膜、指(趾)动脉出现退行性病变外,消化道、肺、心脏和肾等内脏器官也可受累。系统性硬化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疾病。初发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包括雷诺现象、乏力、肌肉骨骼痛,这些症状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后才出现其他指征。具有特异性的硬皮病早期临床表现是皮肤肿胀增厚,开始于手指和手。随后出现多种多样的表现,主要在皮肤、肺、心脏、消化道或肾脏。无雷诺现象的病人中,肾脏受累的危险性增加。根据皮肤受侵犯的程度,硬皮病可以分为几种亚型:①局限性硬皮病的患者仅远端肢体皮肤增厚,躯干不受侵犯。CREST综合征包括:钙质沉积、雷诺现象、食管功能障碍、指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归属于局限性硬皮病范畴。②弥漫性硬皮病患者表现为肢体远端及近端和/或躯干皮肤增厚。
    1.雷诺现象
    患者在受凉或紧张时突然手足发冷、指(趾)端颜色苍白,继而变紫。外界刺激结束后10~15分钟,血管痉挛恢复,指(趾)端颜色变为正常,呈红色或斑点样杂色,此种改变称发作性血管痉挛(雷诺现象)。鼻尖、舌尖、口唇和耳垂等肢端部位也可出现寒冷诱发的苍白。
    2.皮肤
    在疾病的早期(水肿期),皮肤显示轻度红肿,部分病人有红斑、瘙痒和水肿,早期手指水肿期可持续很久,皮肤的改变停止在上肢远端,也可以蔓延至前臂、前胸、腹、背和颜面部。在弥漫性硬皮病,皮肤广泛硬化伴色素加深或减退,使皮肤像撒了盐和胡椒粉一样。
    随着病情的进展,皮肤绷紧发亮,正常的皱纹和皮肤皱襞消失,面部皮肤菲薄,呆板无表情。口唇薄而紧缩,张口受限,全身性黑色素同时出现,有些病例甚至更早。手指、脸、口唇、舌和前臂等部位可出现斑片状毛细血管扩张及皮下钙化,以手指尖最为常见,从小斑点至大的团块,大小不等覆盖分布在膝、肘或其他最突出部位。CREST综合征的病人,其钙质沉着及毛细血管扩张往往更为明显。
    当硬皮病进展到硬化期时,皮肤更加增厚,皮肤的干燥引起皮肤瘙痒,这一阶段呈进行性发展,持续1~3年或更长,最后炎症和纤维化停止,进入萎缩期,皮肤萎缩变薄,纤维化的组织紧贴于皮下组织,不易用手捏起。屈曲挛缩的部位可出现骨性溃疡,如接近指(趾)关节处。萎缩后期,有些部位的皮肤渐渐软化,可恢复到正常皮肤,特别是躯干和四肢近端的皮肤。
    3.肌肉与骨骼
    非特异性的肌肉、骨骼症状如关节痛和肌痛是硬皮病最早的表现。有时也会有症状明显的关节炎,但关节处的疼痛和僵硬感总是较客观上的炎症指征严重。患者的肌肉萎缩是由失用引起的,这是由于皮肤、关节和肌键受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结果。
    4.肺
    硬皮病中普遍存在肺功能的受损,但临床症状往往不十分显著,直到疾病晚期,肺的受累可以成为患者致死的原因。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劳累后气短(运动性呼吸困难),劳累后干咳,一般不引起胸痛。硬皮病患者的胸痛往往是由于肌肉炎症、反流性食管炎、胸膜炎或心包炎所致。由纤维化肺泡炎进展为肺间质纤维化或血管内膜纤维化,以及平滑肌增生造成的肺血管病变都会损伤肺的换气功能。
    5.胃肠道
    患者可以出现口裂缩小、黏膜干燥、牙周疾病引起咀嚼困难、牙齿脱落和营养不良。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是硬皮病中最常见的症状。反流性食管炎持续不愈可导致出血、溃疡、狭窄和Barrett食管,后者容易转变为食管癌。并发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是与食管黏膜下和肌层过多的胶原纤维沉积和纤维化而致食管蠕动功能障碍、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胃排空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胃的排空时间延长后,除可以加重胃食管反流外,还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上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小肠蠕动减弱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引起严重的慢性假性肠梗阻,表现严重的腹胀、腹痛、呕吐。硬皮病也可累及大肠和直肠。大肠壁肌肉萎缩常引起横结肠和降结肠出现无症状性广口憩室,这是硬皮病特异性的损害。结肠运动减弱可以引起顽固性便秘。直肠括约肌的纤维化可引起难以克服的大便失禁和直肠脱垂。
    6.心脏
    在病程的晚期时才发现,大部分患者有左心功能不全的迹象,可出现劳累后呼吸困难、心悸,偶有胸痛。心脏的病理检查和敏感性诊断试验说明心肌、心肌血管和心包均可受累,心肌病的表现有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各种房性与室性心律不齐。任何心脏病的症状都是预后不良的指征。透壁性的斑片状心肌纤维化是SSc的特征,它决定着心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30%~40%的SSc病人通过超声心动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但明显的心包积液不常见。大量心包积液是预后差的指征,但很少发生心包填塞。心电图上常见心脏传导系统损伤和无症状的心律失常。

全身酸痛无力已多时,常有疲劳感,疲倦无力,胸部肌肉有痛感,肚

我是个类风湿病人,长期服药导致肝功能异常,风湿药又不敢停,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