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糖尿病在医院打针治疗始终降不下来,餐后血糖高20多,空腹18

时间: 阅读:6244
糖尿病在医院打针治疗始终降不下来,餐后血糖高20多,空腹18点多。。。。。。。。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04-05 02:43:48

目前有糖尿病,而且血糖控制很不理想,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可能是药物效果不足。

指导建议:
治疗期间,要严格控制饮食,不要吃甜食,不要吃油腻的食物,高热量的食物,也要控制,要多运动,体型如果肥胖,尽量控制体重减肥,药物需要调节,比如药品种类可以增加,药物剂量也可以增加,还有可以使用胰岛素针注射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3-06-25 09:09:26


    ������ҽԺ��������ʼ�ս����������ͺ�Ѫ�Ǹ�20�࣬�ո�18

  • 半夏
    回复
    2023-06-25 09:09:26

    李女士:你好!
    根据你提供的病情介绍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诊断:1.2型糖尿病,2.更年期综合征,3.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
    09年4月确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6.1,饮葡萄糖水一小时后血糖15.1,两小时后血糖17mmol/l。用那格列奈,120mg/片,3片/日;长效甘精胰岛素6-8单位/日治疗后,空腹血糖基本正常(5.5-5.8),餐后血糖仍然偏高,2小时达10-11。根据你的病情和既往治疗情况建议:
    1.加强饮食控制,可采取少食多餐。
    2.停长效甘精胰岛素。
    3.继续服那格列奈,120mg/片,3片/日。
    4.监测餐后血糖应在口服那格列奈,并按平时进餐量后2小时测血糖。
    5.观察2周左右,如果餐后血糖仍然大于10mmol/l,可考虑联合口服阿卡波糖。
    (刘福平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空青
    回复
    2023-06-25 09:09:26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达标。打了胰岛素,血糖还高,可以从以下方面找原因。
    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

    1.空腹血糖4.4 7.0mmol/L(非妊娠期2型成年糖尿患者)。

    2.空腹血糖 6.1mmol/L(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严重并发症或低血糖风险低的患者)。

    3.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8.0mmol/L。

    上述目标值仅供参考,因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较为个体化,与您的年龄、有无糖尿病并发症等有关,具体可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

    1.药量不足: 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和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2.黎明现象 :正常人在夜间12点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12点和早7点各测1次血糖,早7点的血糖高于夜间12点的血糖1.0mmol/L以上者可诊断。

    3.苏木杰反应: 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特点是凌晨3点左右的血糖低于3.9mmol/L。这与胰岛素用量偏高,导致夜间低血糖有关。由于人体具有自我调节作用,夜间低血糖后,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从而造成早上血糖反跳性升高。


    应对空腹血糖高的对策

    一般来说,睡前血糖高,需要增加胰岛素剂量。夜间血糖高,如果是与之前发生低血糖有关,则需要减少胰岛素剂量。应在就医前,监测睡前和夜间血糖,记录下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
    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

    1.一般目标 10.0mmol/L。

    2.严格目标 7.8mmo/L(适合新诊断、病程较短、年龄较轻,无糖尿病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
    应对餐后血糖高的对策

    1.调整饮食: 应对餐后血糖高的对策包括选择低GI食物。摄入高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会引起餐后血糖迅速升高。控制饮食总量。食物摄入量过多也会引起餐后血糖升高。

    2.调整运动: 餐后1 3小时运动对降低餐后血糖效果最好。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健身操、木兰拳、太极拳、乒乓球、保龄球或羽毛球等中低强度运动为主。

    3.调整胰岛素剂量: 复诊前监测三餐前血糖,供医生参考。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或剂量。对于有经验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自己根据血糖水平调整1 4单位的剂量。

    每日1次胰岛素,晚餐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每日早晚两次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

    对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视病情监测睡前和半夜及清晨的血糖,以更精准地调整胰岛素剂量。

  • 泠青沼
    回复
    2023-06-25 08:08:16

    胰岛素是大分子肽,在消化道内会被蛋白分解酶分解、消化,失去生理学活性;另外胰岛素分子较大,有很强的分子间聚合趋势,形成较大分子量的寡聚体,难以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发挥效应.故目前胰岛素口服制剂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胰岛素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后,先经毛细血管、静脉系统回心脏,再经动脉系统到肝脏代谢及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使胰岛素在外周血管滞留较长,不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而体内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分泌后经门脉系统到肝脏代谢,经下腔静脉回心脏,再经动脉系统到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胰岛素均应采用皮下注射给药.现在广泛采用特殊的胰岛素注射器(此注射器的刻度为一格一个单位),笔式注射器和胰岛素输注泵.
    笔式注射器现有诺和诺德公司出品的诺和笔,礼来公司的优伴,但均得使用为之配套的卡瓶式胰岛素.使用时装入“笔”内,旋转笔帽即可调节注射的胰岛素单位,调节时可发出响声,有利于盲人或视力不佳者;其注射的针均较细,故注射时基本没有疼痛.(1)补充治疗:当口服降糖药后,空腹血糖仍高(当药物在夜间减弱或有黎明现象时)可采用胰岛素补充治疗.
    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能减少夜间肝糖原的产生和降低空腹血糖;中效胰岛素最大降糖效果出现在注射后8小时,晚10时注射后,正好抵消在6:00-9:00之间逐渐增加的胰岛素抵抗(黎明现象);最低的血糖水平常出现在7Am,此时病人已醒,易于监测血糖,也便于进食避免低血糖.
    补充治疗的方法: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晚10时使用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开始剂量为0.2u/kg,3日后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4u,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8mmol/L.
    (2)替代治疗:当外源性胰岛素用量接近生理剂量时,改用替代治疗,替代治疗胰岛素用量估计:
    Ⅰ型糖尿病0.7-0.8u/kg/d
    Ⅱ型糖尿病大于1.0u/kg/d
    3次注射疗法:用于1型糖尿病尚存部分内生胰岛功能或2型糖尿病有条件自我监测血糖者.一般从小剂量开始,于3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或在进餐时注射超短效胰岛素.也可在早、中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加小量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3次注射疗法接近生理状态,易于调整胰岛素剂量,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应注意的是:如果晚餐前的中效胰岛素用量小时,空腹血糖控制不好;如用量大时,夜间12时-3Am可出现低血糖.一日之内,一般早餐前所用的剂量最多,晚餐前次之,中餐前最少.用3-5日后可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的情况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4次注射疗法:即在3次注射疗法基础上,在睡前注射一次小剂量(4-8u)的中效胰岛素,以控制空腹血糖.这也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案.缺点是:由于中效胰岛素作用维持14-16小时,,如果基础胰岛素缺乏者,在翌日2pm到晚餐前出现空白区.
    5次注射疗法:即在3餐前各注射短效胰岛素一次,另在8Am左右,睡前各注射中效胰岛素一次.这是最符合生理模式的给药方法,但每日需注射5次,不易为患者接受.
    2次注射疗法:在3次注射疗法的基础上,按早、中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的比例,选用予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或50R).这可减少午餐前的注射,方便了病人,但缺点是如早餐后2小时血糖满意,午餐前易出现低血糖,如在10Am小量加餐,则午餐后血糖波动,不易控制,(可在午餐时加用2甲双胍或a糖苷酶抑制剂).晚餐前中效胰岛素过量,前半夜可出现低血糖,如晚餐前中效胰岛素不足,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
    在用胰岛素治疗前应停用口服降糖药,用胰岛素后可加用2甲双胍、a-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这样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且可达到更早控制血糖的目的.
    (3)强化胰岛素治疗:强化胰岛素治疗是指每日注射或3次以上胰岛素,或用体外胰岛素泵每日多次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饮食摄入量预计运动量等来调整胰岛素剂量.其目标是用外源胰岛素维持全天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这样可明显减少糖尿病病人的微血管合并症.但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增加.
    强化胰岛素治疗主要适用于Ⅰ型糖尿病病人;妊娠糖尿病;或Ⅱ型糖尿病用相对简单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不能达到目标时,可考虑强化治疗.
    强化治疗的禁忌症:强化治疗时的低血糖危险增加,故有严重低血糖危险的病人,如Addison氏病,垂体功能低下者.幼年或高年龄患者,糖尿病晚期的病人不应用强化治疗.
    (4)小剂量胰岛素疗法:治疗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即每小时静脉点滴胰岛素1-12u(平均约5-6u)或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给0.05u-0.1u胰岛素.在此浓度时体内脂肪、蛋白分解及生成酮体的作用可受到最大的抑制,且具有相当强的降血糖作用.
    (5)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即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泵是一种内装有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的微电脑动力装置,通过微电脑控制,胰岛素以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两种方式给予,模仿了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就像一个人工胰腺,又叫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目前胰岛素泵不能自动测定血糖并调节胰岛素剂量,需要医师事先决定好基础胰岛素需要量,持续输入体内,在餐前或运动后需增减胰岛素剂量时,要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或患者自行手动调整.
    胰岛素泵适用于持续高血糖,达标困难者;血糖波动不易控制;需要在短时内降低血糖者,如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等;妊娠妇女饮食治疗不能达标时.
    糖尿病自控十招就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的、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注意到以下几点,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及其并发症的防治.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适度.2.戒烟.与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心肌梗死、下肢脉管炎和足坏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3.戒酒.酒会加重糖尿病情或引起低血糖并掩盖低血糖症状,使血甘油3酯和乳酸水平增高.4.控制脂肪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常有高脂血症,高血脂促使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5.适当锻炼.至少每天早、中、晚各散步30分钟,也可视条件开展其它健身活动.6.学会放松.遇事不急、不怒,保持情绪稳定.大喜大怒会升高血糖.7.定期复查.每月至少复诊一次.平时常测尿糖,有条件自测血糖则更好.特殊情况下,如发烧、腹泻或全身不适,及时就诊.经常量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值.高血压可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8.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检查.包括测视力,看眼底,查24小时尿白蛋白和神经系统体检等.9.坚持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治疗方法.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10.最好与医生保持联系.有自己经常看病医生的电话号码.做好各种记录,包括饮食和药物治疗、血糖、尿糖和其它有关检查等.糖尿病的民间食疗方
    南瓜.常食用南瓜能减肥,而且可降血糖.目前国内已生产出可供药用的南瓜粉.南瓜亦可当饭食用,早、晚各吃250克煮熟的南瓜,有稳定血糖作用.苦瓜.苦瓜有清暑解热,明目解毒之功效,常食用之有明显降血糖作用.鲜苦瓜做菜,每餐50~100克,每日2~3次;或苦瓜制成干粉剂,每次7~12克,每日3次.葫芦汤.鲜葫芦60克,或干品30克,水煎饮汤.适用于糖尿病生痈、长疖、口鼻中烂痛者.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清热祛湿利水之效.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尿浊者.5豆汤.绿豆、红小豆、黑豆、黄豆、芸豆各等量(15克).加水煎汤,吃豆喝汤.每日一剂.蘑菇.蘑菇培养液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常以蘑菇为菜,或煮汁饮服,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症状.山药100克,黄芪50克,水煎服,每日2次.猪胰玉米须汤.猪胰1个(洗净),玉米须30克,水煎,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糖尿病口干口渴者.鳕鱼.鳕鱼胰腺含丰富的胰岛素,将鳕鱼洗净,按常法烹熟食用或者煮汤食,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活鲫鱼,绿茶各100克.将鱼去肠杂洗净,把绿茶塞入鱼腹内,置盆中上锅清蒸,不加食盐,熟后食用,每日1次.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

缺钾严重,发作时手脚脸部麻木冰冷,呼吸困难,

有狐臭可以根治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