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AMLm2型,血象:白细胞1,1、红细胞2,24、血红蛋白7

时间: 阅读:9400
AMLm2型,血象:白细胞1.1、红细胞2.24、血红蛋白79、血小板39,请问有什么治疗方案,化疗可以的话能存活多久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2-23 13:15:19

从检查结果看,现在有全血细胞的降低,认为是发生白血病后有了严重的贫血,现在主要是粒细胞性白血病M2型,还容易出现感染,发热,建议去医院做个化疗治疗,如果有条件的话做个骨髓干细胞移植,具体存话的时间不好确定,需要尽早积极的治疗就可以了。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3-06-29 21:21:28


    AMLm2�ͣ�Ѫ�

  • 远志
    回复
    2023-06-29 21:21:28

    1.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c.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 山亭柳
    回复
    2023-06-29 21:21:28

    【临床表现】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 发热和感染
    A、 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AML的M3和M5亚型出血更严重,尤其是M3病人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颅内出血而死亡。
    4、 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5、 白血病细胞浸润体征
    A、 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B、 神经系统:主要病变为出血和白血病浸润
    C、 骨与关节:骨与关节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状之一,ALL多见。
    D、 皮肤;可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二种,前者表现为斑丘疹、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多见于成人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者则多表现为皮肤瘀斑、斑点等。
    E、 口腔:齿龈肿胀、出血、白血病浸润多见于AML-M5,严重者整个齿龈可极度增生,肿胀如海绵样、表面破溃易出血。
    F、 心脏:大多数表现为心肌白血病浸润,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等。
    G、 肾脏:白血病有肾脏病变者高达40%以上。
    H、 胃肠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润肺泡壁和肺间隙,也可浸润支气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细胞浸润。女性病人常有阴道出血和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病人可有性欲减退。

    【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 体征 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3、 实验室:
    A、血象 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鉴别诊断: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分别由造血系统的粒、红、巨核、淋巴及单核系细胞恶性转化而来。

    根据白血病发病的学说,白血病是由一个最先突变的干细胞经过不断增殖和发展而成的,一般认为当体内恶性细胞增殖至109~1011水平时就可在患者血中查出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细胞与其他肿瘤细胞一样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及功能。它的生长极旺盛,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及其相应功能。不同的是就单个白血病细胞来说在光镜下常常与相同阶段的正常造血细胞难以区别,恶性特征不如实体瘤(癌或肉瘤)细胞那样显著。

    另一方面白血病细胞较实体瘤细胞离散或游走能力更大,较早进入血液和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一般不形成实体性、局限性肿块或占位性病变,少数情况下可形成白色肉瘤或绿色瘤(粒细胞肉瘤)等。

    白血病细胞是致病因素所致的分化障碍、成熟停滞,如粒系细胞停滞在原始阶段则为原始粒细胞白血病,如停滞在早幼粒细胞阶段,就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如停滞在较成熟的阶段,则为慢性白血病。
    /tumor/leukemia/
    这个网站有详细介绍,你自己去看一下
    参考资料:/question/955272.html

  • 空青
    回复
    2023-06-29 20:20:18

      血常规作为准妈妈孕期必检项目之一,可以及时发现孕妇是否患有贫血等疾病,这也是医生用来诊断病情的辅助手段,一般来说血常规检查都有个正常值,那什么是 血常规检查正常参考值范围 ?

    血常规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通常采取的是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这种检查能发现人体的全身性疾病,诊断是否存在贫血现象,排除血液系统的疾病,属于孕前检查中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

      对于备孕期的女性而言,需重视血常规检查,因为如果体内的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同时减少时,孕妇便可能出现贫血现象,如仅为轻度贫血,则一般不会影响分娩。但如果是患重度贫血,就可能导致早产、低体重婴儿等严重后果。

      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检查前需空腹,检查前一天晚上,8点之后禁食,并避免吃油腻食物。而在做检查当天早上,除了白开水,建议不要喝果汁、牛奶等饮料。

      此外,在进行检查当天,女性朋友最好能穿着袖子宽松的衣服,以方便静脉抽血,所穿着的衣服一定要干净,以免发生感染,不利于身体健康。如果在抽血后,发现针眼周围青紫,24小时后可做热敷,为了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 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血常规检查正常参考值范围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升,女性为3.5X10^12~5.OX10^12/升;

      2.血红蛋白(HGB或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5%~14.5%。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微米)

      看血常规的化验单,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精彩推荐:

    怀孕多久能测出来

    怀孕初期症状

    怎么样才能生儿子

    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孕

    如何快速怀孕

求解有关不孕不育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血象:白细胞1,1、红细胞2,24、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