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中医综合>偏方秘方

治疗肺结核的中药验方

时间: 2023-11-16 11:56:24

治疗肺结核的中药验方

痨虫侵肺肺结核,咳嗽咯血和潮热。

阴虚盗汗两颧红,体渐消瘦乏不支。

病变部位虽在肺,脾虚精气难上输

肾精亏损肺金灼,肺肾脾肾同病生。

古人认为,肺结核为痨虫侵肺而引起。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阴虚盗汗,潮热颧红,形体日渐消瘦,以至不支。

肺结核病变部位虽然在肺,但脾虚水谷精气不能上输于肺,会使肺阴日虚。肾精亏损,肾水不滋,则虚火上灼肺金,会使肺阴更虚。临床上虽以阴虚痨热最为常见,但肺肾同病,脾肾同病则为其常见原因。所以此病与脾肾关系极为密切,病程以阴虚为主。

肺阴亏损肺络伤,干咳痰少声发嘶。

咳血时作痰夹血,口燥纳呆脉细数。

沙参二地天麦冬,百部阿胶川贝母。

山药茯苓大小蓟,丹皮桑叶共楂曲。

方药:

沙参15g

生地10g

熟地10g

天冬10g

麦冬10g

百部10g

阿胶10g(熔化)

霜桑叶10g

川贝母10g

茯苓10g

山药10g

丹皮10g

大蓟10g

小蓟10g

焦山楂15g

神曲10g

注:

肺为清肃之脏,喜润恶燥。外邪侵肺,先伤肺阴,肺阴耗损,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为咳嗽。虚火灼津,内蒸成热,故干咳少痰,声音发嘶。咳久则肺络损伤,故咳血时作,胸痛,痰中夹血。口燥咽干乃津液不能输润于上之故。肺气亏耗,脾胃气亦虚,生化失常,故纳呆少食。阴虚有热,故脉细数。

沙参、生地、熟地、天冬,麦冬俱为甘酸化阴之品,润肺肾以滋阴;百部、川贝母杀痨虫以止咳嗽;霜桑叶清热肃肺止咳;山药,茯苓,焦楂,神曲养脾益胃增食欲;丹皮,大小蓟清热凉血止血;阿胶滋肾养血。

阴虚火旺肺肾虚,咳血时作色鲜多。

颧红盗汗胸胁痛,躁怒少寐舌绛红。

芍药二地天麦冬,双百阿胶鲜芦根。

地榆侧柏元参贝,丹皮山栀血琥珀。

方药:

白芍15g

生地10g

熟地10g

天冬10g

麦冬10g

百部10g

百合10g

阿胶10g(熔化)

元参10g

贝母8g

鲜芦根30g

地榆炭10g

丹皮9g

山栀10g

侧柏叶10g

血琥珀5g(分次冲服)

注:

肾水不滋,火灼肺津,肺肾两亏,伤及心肝,故除咳血时作,色鲜量多,颧红胸痛外,还有盜汗、胁痛,烦躁不宁,失眠少寐,舌质绛红等心肝火炎症状。

百合、天冬、麦冬生津润肺;元参、白芍、生地、熟地、阿胶滋肾阴而清热;鲜芦根清肺热而生肺津;地榆、丹皮、侧柏叶凉血止血;百部、贝母杀痨虫而止咳嗽;山栀清心热而泻肝火;琥珀冲服安心神而除心烦。

常用止咳化痰中药方有什么

  受到秋燥、秋凉的影响,不少人有 咳嗽 痰多的症状。这时 中医 该怎么治疗好呢?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常用止咳化痰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常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方
  1.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组方:麦冬25克 半夏15克 粳米15克 大枣3枚 人参10克 甘草10 克 (人参可单煎同服)

  适应症:用于气滞虚症的少阳病,伴有痉挛性咳嗽病症如急慢性 喉炎 ,急慢性友 气管炎 , 肺炎 、喘息,百日咳、 肺结核 、 糖尿病 、高 血压 、动脉硬化症, 脑溢血 、妊娠咳嗽等。

  方解:麦冬味甘、有滋润作用,可将上逆之气引而下行;半夏有理气作用,人参、半夏、半夏协同、有润燥解燥作用;甘草利气调味;大枣润胸、缓解逆之气;粳米补虚润胃。

  药物功效:麦冬为 滋阴 药,半夏为化痰药,具有止呕和镇咳。

  2.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

  组方:麻黄15克 甘草10克 (先煎麻黄后入甘草)(避风寒)

  适应症:用于喘息发作,并 呼吸 困难时顿服。对于咳喘呼吸困难者施用。效果很好,亦可用于喘息并胸闷胀者。

  方解:麻黄止咳止喘;甘草调味,协同止咳利痰。

  药物功效:麻黄为止咳平喘药,治咳喘病的简便良方对支气喘息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良的疗效。

  3.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方:半夏15克 麻黄10克 芍药10克 甘草10克 桂枝10克 细辛10克

  干姜10克 五味子10克(麻黄入先煎)

  适应症:用于胸中,心下因水毒和寒邪所致引起的咳喘、浮肿。 流感 、支气管炎、喘息、肺炎、温性胸膜炎、 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症、以及急慢性 肾炎 和过敏性 鼻炎 等。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证、桂枝抑制水毒上冲,麻黄治咳喘;细辛干姜、半夏去胃内积水、芍药和五味子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麻黄为固表止喘药、半夏为化痰、桂枝温中药,细辛为解表药。

  4.神秘汤《外如秘要》

  组方:麻黄15 杏仁15 厚朴15 陈皮15 甘草10 柴胡10 苏叶10

  适应症:用于呼吸困难痰少而兼有气郁的支气管喘息。

  方解:麻黄发汗;祛风寒;治喘息;杏仁和麻黄协同;治风痰咳喘;陈皮顺气逐痰;厚朴利气镇静,兼痉治喘、苏叶去风寒解表;厚朴下气;柴胡祛表里之热,祛胸胁之邪、消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解郁顺气。

  药物功效:麻黄为固表止喘药,杏仁为止咳药;柴胡 清热 厚朴为理气药。 附记:本方对喘息和肺气肿,有良好疗效。

  5.苏叶降气汤《和剂局方》

  组方:苏叶15 半夏20 陈皮15 厚朴15 前胡15(或柴胡) 桂枝10 当归10

  大枣3枚 甘草10 干姜10

  适应症:用于年老体虚《小便不利,多痰,呼吸紧迫,心下痞而脉弦紧洪大者,以呼吸困难和足发凉为主症。

  方解:苏子、前胡、厚朴、陈皮、半夏、除痰、降上逆之气,并 解毒 散外寒;当归润血补血,桂枝引气下行,引之归原;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陈皮为理气药,厚朴理气药。前胡理气除痰当归为补血药。

  附记:本方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有良好疗效。
  常用止咳化痰吃什么食物好
  1、柿子

  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微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对于秋燥咳嗽有痰的人来说,吃点柿子能有效润肺化痰。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 便秘 的患者来说,涩的柿子不要吃,如果柿皮较涩,也最好去皮食用。因为涩的食物大多含有丰富的鞣酸,这是一种收敛物质,对大便有收敛作用,容易造成大便的干结等,加重便秘症状。去皮后,柿子肉中的膳食纤维及果胶就能够良好地软化大便,缓解便秘症状。

  2、花生

  花生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还能够增强记忆,可以帮助提高宝宝的 记忆力 ,对宝宝有很大的益处。

  所以,凡肺虚之人,不分肺气虚或肺阴虚,都适宜用花生水煮服食,不可炒后食用。

  3、豆浆

  中医认为,豆浆有利水、润燥、清肺化痰效果,很适合秋天饮用。豆浆中含有类似人体的女性荷尔蒙,有助皮肤光滑白皙,也可维持体态。豆浆的不饱和脂肪酸高、纤维多,且卵磷脂可以健脑,并可调节 血脂 、增加钙和骨质密度,改善停经后的更年期症状。

  除了传统的黄豆浆外,豆浆还有很多花样,如这4种食物:红枣、枸杞、绿豆、百合,是豆浆的最完美搭档!秋冬季节饮用,能滋补 养颜 、驱寒暖身。

  4、罗汉果

  罗汉果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养声润肺,去除口臭之功效,而且对烟酒过度等引起的声音嘶哑、咽干口渴等效果尤佳。并且可调降 血糖 值,改善糖尿病。可保嗓子,还可治疗风热袭肺引起的声音嘶哑、咳嗽不爽、咽痛等症。可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等症状。

  购买罗汉果时,可以选个大的、形状圆的,最好是摇不响,壳不破的。因为罗汉果需要烤干,所以一定要选择烤好的罗汉果,否则容易出现发霉生虫等问题。

  5、白萝卜

  中医认为,白萝卜色白 属金 ,对应五脏中的肺,其性甘平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热、便秘、吐血、气胀、食滞、 消化 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畅等。

  白萝卜性平,对脾肺皆有好处。可以煮水,吃萝卜,配合白糖、姜丝可治寒咳;配合菊花、金银花可治热咳;配合银耳百合可治燥咳;配合山楂、麦芽可治积食咳嗽。个人认为白萝卜是最安全的 食疗 。除体虚咳嗽使用补药时不能用,其他时候都可以用。
  常用止咳化痰的食疗调理
  1、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2、冰糖炖梨化痰止咳

  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3、萝卜猪肺止咳汤

  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4、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5、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6、黄精冰糖止咳平喘

  黄精(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

  吃黄精饮汤可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干咳无痰、咯吐不利、食少口干、 肾虚 精亏等。

猜你喜欢:

1. 大蒜止咳化痰的偏方

2. 龙利叶的功效与作用

3. 陈皮怎么吃止咳化痰

4. 止咳化痰菜谱大全

5. 冬季养生汤可滋补驱寒

请教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中药方子(麻烦详细介绍)

你可以试试椒目葶苈汤,是纯中药制剂,方中葶苈子泻肺开壅、化痰;椒目利水消肿、祛痰平喘;本方重用葶苈子与椒目为君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泽泻利尿、渗湿、泄热;茯苓理气和胃,以上三味药为本方使药。制止古和解表里,疏肝理气,回阳救逆;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猪苓利水消肿,渗湿;以上五味为本方佐药。甘草调和著药引药归经,为本方使药。本药是经过专家悉心研制出来的药方,是按照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十几种名贵中草药,针对病情有机地组合而成的复方制剂。疗效比单方全面且持久,有效成份含量高,药理成份稳定。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