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中医综合>偏方秘方

银翘散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11-18 16:34:34

银翘散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组成】连翘一两(30g)银花一两(30g)苦桔梗六钱(18g)薄荷六钱(18g)竹叶四钱(12g)生甘草五钱(15g)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牛蒡子六钱(18g)

【方歌】辛凉解表银翘散,芥薄牛蒡竹叶甘,豆豉桔梗芦根入,上焦风热服之安。

【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肺开窍于鼻,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气失宣,则见咳嗽;风热毒邪蕴结于咽喉,则见咽喉红肿疼痛;温邪伤津,故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均为温病初起之佐证。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故重用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又不悖辛凉之旨,以上四药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诸药清轻宣散,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

  【银翘散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 《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用方要点。

2.临床加减 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

流感初起发热甚者,加柴胡、葛根清热解肌;渴甚者加天花粉、麦门冬清热生津止渴;咽痛者加玄参、马勃清热解毒利咽;咳甚者加杏仁、前胡降气止咳。急性扁桃体炎咽痛较甚者,系热毒较甚,加板蓝根、木蝴蝶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上呼吸道感染伴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麻疹初起,透发不出,宜加葛根、蝉蜕以助麻疹透发;高热时加石膏、知母以清泻渐入阳明之热;球结膜充血、鼻衄者,加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旋覆花清热降逆止呕。

3.典型医案 患儿,男,11个月,因“低热2天”于2018年1月16日初诊。患儿1个月前因“支原体肺炎”入院,对症治疗11天后临床痊愈出院,昨日复低热,最高体温37.6℃,无咳喘,无鼻塞流涕,纳可,二便调。查体: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稍粗,舌红苔薄黄,脉浮。血常规:WBC 9.95 x 10⁹,N 42.8%,L 44.5%,HGB107g/L,PLT 474x 10⁹;CRP 8.71mg/L,诊断为肺炎恢复期,处方:薄荷6g(后下),荆芥穗、连翘、银花、麸炒枳壳、桔梗、芦根、淡豆豉、炒栀子、柴胡、黄芩、粉葛根、板蓝根各10g,青蒿10g,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药后患儿未再发热,余无明显不适。[黄柯岚,李新民.李新民教授运用银翘散治疗小儿疾病验案举隅.广西中医药,2018,41(4):41-42.]

【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相关文章:

银翘散的组成功效与主治银翘散加减治疗高烧咳嗽银翘散合小柴胡汤、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小儿高烧银翘散合白虎汤、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高烧银翘散的临床应用银翘散加减治疗风热并重型急性结膜炎

如何背诵记忆方剂

本人背过几首《汤头歌诀》,也自编过数十首方歌,到现在能记住的却不多了。看邓中甲讲《方剂学》的时候,他说有人用谐音记诵,但这样很容易记错药物,实际上背方歌仍然是这样,例如王雪华讲《金匮要略》时提到她在某次想开普济消毒饮时,背着“普济消毒芩连鼠”,结果硬是想不出“鼠”是什么(应该是鼠粘子,即牛蒡子,又名牛大力、大力子等),这也说明,单纯背诵方歌仍然容易记混,临时要取用了,却难以复原该方药味的记忆,而几个方剂之间互相混淆,忘记开头中间或者结尾的歌诀,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所以,目前我并不建议单纯背诵方歌,而应该培养对方剂方解的理解。

《方剂学》的学习目的是什么?是比谁背的方剂更多么?如果是这样,那临床医生又为什么要强调加减合方呢?为什么又要罗列方解呢?以法统方的实际操作是什么呢?我想,如果理解了这些问题,即使抛开临床实践,只说背诵方剂的话,也会很容易的。

举例来说,葛根汤是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麻黄而来,桂枝加葛根汤又是桂枝汤加一味葛根;根据这一想法,规纳出以下几种桂枝类方的演变过程: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生姜大枣汤=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或者是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除了桂枝类方,黄芩类方也可以用这种办法,例如:芍药甘草汤+黄芩大枣=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小柴胡汤→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四逆散-甘草+大黄=大柴胡汤,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合方形式的方剂演变过程也有了。

以上这些都是经方层次的方剂演变。换到时方层次上来: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桔梗+牛膝-熟地+生地-白芍+赤芍=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这一方剂的背诵就很容易了,同时也方便理解方剂的组方原理。还有一种方法是同病机改换药物的方法,这一方法目前我只找到大小陷胸汤这一对典型方剂,理解过程就是:

结胸病:基本是水热互结之证。

治法:去水,解热,散结。

大陷胸汤:大黄(散结) 芒硝(解热) 甘遂(去水)

小陷胸汤:栝蒌(散结) 黄连(解热) 半夏(去水)

*大陷胸汤额外配有白蜜制约缓解甘遂毒性,甘遂半夏汤亦配白蜜,这大概是甘遂剂的共性之一。

缺点当然会有,因为这一构想才建立不久,所以对于很多方剂——绝大多数是时方——也不能完全使用上述三种办法,例如银翘散、桑菊饮、止嗽散、普济消毒饮、王不留行散、肾气丸之类,但我相信,随着不断的研究学习和阅读,最终这一体系会逐步完善充实。而解释方剂的配伍以及基本的临床作用,这三种办法是最朴实可靠的。

九味羌活汤:谐音法,防止仓穷,辛勤地干活。(防风 白芷 苍术 川芎? 细辛 黄芩 生地 甘草 羌活)

银翘散:汤头歌诀,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小青龙汤:长沙方歌括,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普济消毒饮:自拟方歌,普济一两芩连君,橘玄一钱又三参,一甘连翘粘蓝马,僵蚕升麻再七分,更添柴桔二钱佐,专治风热大头瘟。(黄芩 黄连 各一两,橘皮 玄参 甘草 连翘 牛蒡子 板蓝根 马勃 各一钱,人参 三钱,僵蚕 升麻 各七分,柴胡 桔梗 各二钱)

《金匮要略》橘皮汤→1.《深师》大橘皮汤→橘皮竹茹汤//2.橘皮枳实生姜汤→《外台》茯苓饮//3.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

*温胆汤→二陈汤

*芎归胶艾汤→四物汤

上面这两组方的演变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容易搞错演变方向的,以为先有二陈汤,才有温胆汤,先有四物汤,后有胶艾汤,这也是《方剂学》总论所提到过的,我们当然不应该忽视这一现象,但我们必须随时牢记,我们当前的目的是分析方剂的组成功用,而不是以历史考据为目的,至于要做纯粹的历史考据,相信大家也能从掌握这整个体系的过程中,得到启发。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