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中医综合>偏方秘方

鹅口疮的中医治疗验方

时间: 2023-11-16 19:45:19

口腔溃疡鹅口疮,口舌糜烂起白膜。流涎拒食因疼痛,心脾热盛起病秧。

注:口腔炎包括口腔溃疡,鹅口疮(雪口)等。以口舌糜烂或口起白膜,流涎拒食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口糜”、“鹅口”、“雪口”。“脾脉络于舌”,“舌为心苗”,故本病多因心脾热盛,熏蒸于口所致。

鹅口疮似鹅口形,脾胃湿热熏蒸成。口起白膜遍咽部,不易脱落躁不宁。疼痛拒食胃纳退,清热燥湿解疮毒。芩连板兰生石膏,芦根竹叶淡竹茹。银花知母木通草,生地元参栀赤苓。

方药:

黄芩8g 黄连5g 生石膏15g 栀子8g 竹叶6g 鲜芦根20g 银花10g 知母9g 淡竹茹8g 木通6g 甘草3g 板兰根10g 生地10g 元参9g 赤茯苓8g

注:鹅口疮因脾胃湿热熏蒸于口而生,因之治疗以清热燥湿为主。

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脾胃之火热;竹叶,竹茹,赤苓,木通,栀子清热泻火,清心导热;生地,元参清热以养胃阴,以防湿热化燥伤津;石膏,芦根,知母,银花,板兰根,甘草清胃降火,清热解毒。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