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中医属消渴,口渴多尿和善饥。总因燥热伤阴液,阴亏热燥成顽疾。燥热灼肺为上消,烦渴多饮小便多。中焦燥热主在脾,烦渴多尿和善饥。下消病变多属肾,腰膝酸软尿浊混。临症审因仔细辨,对症下药效方奇。
注: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围。以口渴、多尿和善饥为主症。中医消渴范围较广,除了糖尿病以外,它还包括尿崩等其它疾病。
消渴病基本病因是燥热,病理为燥热伤阴。燥热过盛,耗阴更甚,阴液越亏,燥热越炽,致使疾病顽固难愈。
当然,个别病例也有属于下元虚寒,蒸腾无权,津液不能上承,故口渴。火亏不能化水,故尿多,小便清长。
消渴病一般分上、中、下三消。上消烦渴多饮多尿,燥热主要在肺。中消燥热在脾,烦渴善饥多尿。下消病在肾,腰膝酸软,小便混浊。
糖尿病一般多属中消,晚期可能为下消。尿崩症主要为上消。
中焦燥热灼阴液,多食善饥烦渴饮。尿多而频渐消瘦,唇焦舌燥倦无力。清热泻火生阴液,人参石膏知母吃。川连黄芩鲜石斛,百合花粉味葛根。
方药:
白虎汤加人参加减:
白人参8g(另煎兑) 生石膏20g 知母8g 川连4g 黄芩10g 鲜石斛15g 百合10g 天花粉20g 五味子10g 粉葛根10g
注:脾胃燥热,灼伤阴液,故口渴善饥,消瘦乏力,唇焦舌燥。多尿为气虚不能输布津液,喝水虽多,但不能输布全身而随尿排出之故。
石膏,知母,黄芩,川连清胃泻火;石斛,花粉,百合,葛根益胃养阴,生津止渴;五味子敛阴;人参益气。
一、桂麻各半汤
1、桂枝汤是把风邪慢慢的驱散出去;麻黄汤是立刻把身体很里面的地方硬是把寒气逼出皮肤表面,就是会开汗孔,会出大汗。
2、桂麻各半汤可治疗临床的风疹块。
3、异位性皮肤炎是肾阳虚,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4、寒气病是受寒和受湿,脉浮而紧细,整个脉浮在表面成一条细细的,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5、《伤寒论》记载:“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
6、后脑勺气血还有水份凝滞不通的时候,病毒不容易离开人体,会让人烦得受不了。里面有热憋着闷着,就会很烦。
7、烦分两种类型:一是寒气把卫分跟营分都封死了,肌肉有热;二是阳气被阴浊之邪(即寒气)包住不能挣脱。
8、爱抖腿的人原来是阳虚。
9、吴茱萸汤可治疗偏头痛。血虚头痛是阴邪包住了阳气。
10、造成后脑勺血瘀的有在床上靠着枕头看书、洗完头不吹干等。
二、白虎汤
1、《伤寒论》记载:“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用白虎汤,如果有高烧也是白虎汤。
2、白虎汤是一个阳明病的主方,它能够把病邪还没有,到达阳明腑就会便秘,只便秘以前用的。
3、白虎汤是临床上很容易看到汗、用汗来解病的。
4、白虎加人参汤,可治糖尿病,不过还是先要辩证,不是所有糖尿病的人都可以喝。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
1、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2、脉微弱的人,就是没有阳气就不可以发汗,这是宋本的陈规。
3、越婢汤可治疗急性慢性肾脏炎的。
【8.52】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
一般太阳感冒的时候都会觉得脉是偏浮的,浮脉按下去发现里面好像还有一坨东西按不断,就说明表面有邪气,但里面还是有东西的,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太阳那种表层的病,可能牵涉到里面了。
当把到浮滑脉的时候,里面是有热的,所以整个脉就会被撑上来,这样有底的浮脉已经不是外表受寒的太阳脉,而是一个有里热的现象了,就需要清里热的白虎汤。
白虎汤的主证是这个人额头头痛,很容易出汗,觉得燥热。
白虎汤的加味:
1.燥热、发热出大汗,是白虎汤。
2.如果是多一个口渴的证,那就用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的脉是偏滑的,白虎汤的脉是偏洪的。
在阳明病的分类里,分为阳明经病跟跟阳明热病,白虎汤被称之为阳明经病。
葛根证是太阳病的感觉偏燥热,好像温病感冒一样的感觉。太阳阳明合病会自下利,是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
白虎汤的主症框是比较偏到阳明病那边,发烧、燥渴、脉洪大。
白通汤的里寒而外热,一个人的底子如果太冷了,会把人的阳气都逼得浮越在表,白通汤、通脉四逆汤的下寒上热,里寒外热的,它的主证是两个颧骨红彤彤的,称为戴阳。
黄连汤也是上热下寒,那么就会有一个疑惑,如果只是说一个上热下寒,哪里知道要喝什么汤?《伤寒论》这本书最重要的技术就在于辩证,同样是上热下寒,有的在三阴病里面可能会形成白通汤证、通脉四逆汤证,也有在太阳病里头形成心下痞形成黄连汤证,我们只要抓住了主证,就很好开方了。但如果不抓主症只看病机,除非是调体质,那个人没生什么病,就是看五脏阴阳虚实调体质,不然光是从病机要开经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像肾气丸的糖尿病患者,火不归元也是上热下寒,所以抓主症比是伤寒学习上面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在学《伤寒杂病论》,尤其是伤寒的部分,杂病还好一点,伤寒的部分在学习的立场来讲的话,必须跟八纲辨证这个东西清楚的划出一条界线,不要把《伤寒论》里面的任何一个汤证去做一个表里阴阳虚实的辩证,因为这样会显得很愚蠢。
再谈炙甘草汤证
【8.53】 伤寒,脉结促,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这个人的心跳不规律是感冒造成的,就比如我们一般称之为风湿性心脏病的东西,这种心脏病其实是外邪进来造成的心脏病,如果心脏病是感冒之后心跳变成不规律的状况,加上外邪的干扰,当然用炙甘草汤比较合适,里面有滋阴、通血、祛风的药组成的框架。
在咳嗽篇的时候,炙甘草汤以体质来说,当然是阴虚的体质适合用炙甘草汤。但并不是每一种心跳不规律都可以用到炙甘草汤。在虚劳篇里最让人觉得炙甘草汤不好用的心脏病是所谓的瓣膜病,但如果是这个人心脏瓣膜病原来是风湿性心脏病,就是外感的心脏病,然后慢慢恶化成瓣膜也坏,那炙甘草汤还是可以用的。
炙甘草汤在临床上面是补虚劳的药,但天天喝炙甘草汤还是会有一点点副作用,因为里面的滋阴药太重了会拉肚子,所以地黄要稍微调节一下,酒要加够,或者是加一点砂仁帮忙消化;另外一点就是甘草是很大量的方剂,吃了之后会变成月亮脸,有脸肿,不能用生甘草,因为生甘草的类固醇副作用是很明显的,但炙甘草就好很多了。
还有炙甘草汤在临床上可以加一味药—五味子,因为里面有人参麦冬,再加五味子,生脉散的结构就出来了,就连心气都可以保护到。
“脉结促,心动悸”是用炙甘草汤固然是没有错,但不能把炙甘草汤跟所谓的心脏衰竭搅到一起,如果是心脏衰竭,要用回阳救逆的药跟降水压的药,可以用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真武汤,或者是前面这些汤可以都加葶苈子,就是附子剂加葶苈子,葶苈子加到八钱以上,这个才是救心脏衰竭的药物组合。炙甘草汤滋阴的药来讲,虽然有阳药帮助它通行,但是对于心衰是没用处的。
阳明病概览
阳明病的形成基本上必须是阴虚而阳不虚的体质。
1.阳明病最浅的病是阳明经病,就是还没入腑。
2.阳明的热证,阳明热证一般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的阳明热证是栀子汤,中焦的阳明热证是白虎汤,下焦的阳明热证是猪苓汤。
3.阳明实证,也叫做阳明腑证,就是肠子里头塞满了硬掉的大便,基本方剂是承气汤。但有些时候不一定要用到承气汤,有人肠子干掉是因为这个三焦的水道不能灌溉,用小柴胡汤来通通,一旦水灌进来了,那么肠子就润到了。更何况腑实证还有麻子仁丸、蜂蜜跟猪胆汁的灌肠法。
4.阳明湿证,当阳明的湿气过旺,湿跟热交杂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挂在阳明病跟太阴病之间的状态,这两个合病就是讲消化轴之间的事了。阳明湿病挂在太阴跟阳明之间的换个说法就是黄疸病,以解剖学来讲都是胆汁不通,胆结石造成胆汁出不来,整个人都黄掉了。
5.阳明蓄血证,阳明区的淤血会让人健忘,阳明病的消化轴也会有虚寒的状态,胃寒的呕吐,消化轴的寒的呕吐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