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胆囊结石、总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处方:春柴胡、赤芍、白芍、广郁金、炒枳壳、炒黄芩、生大黄、海金砂(布包)、川牛膝各10克,蒲公英15克,金钱草60克,鸡内金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剂为1疗程,一般服药2~5疗程。有黄疸者加茵陈30克,炒栀子10克;疼痛较剧者加醋玄胡、制香附各10克;腹胀纳呆、食欲不佳者加制川厚朴、陈皮各10克,建曲15克;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10克。
疗效:治疗确诊的患者百例,胆囊结石95例,有21例获愈;总胆管结石3例,有1例获愈;肝内胆管结石2例,有1例获愈。治愈率占23%。
按语:方中柴胡、赤白芍、郁金、枳壳可疏理肝胆之气;金钱草、海金砂、内金可利胆排石;黄芩、公英、大黄可清热泻火利湿,通泻胆腑;川牛膝引诸药下行,使结石从肠腑而出;甘草可调和诸药,并与白芍相伍又可缓急止痛。全方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湿,疏利肝胆排石之功,故用之疗效较佳。治疗期间避免劳累、受凉及情绪刺激。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柴胡牡蛎汤
[主治]疏肝达郁,清降胆火。
[处方]柴胡10克,龙胆草6克,生牡蛎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柴金汤
[主治]疏肝泻热,行气利胆。
[处方]柴胡12克,滑石12克,鸡内金12克,白芍9克,黄芩9克,半复9克,枳实6克,川军6克,生姜15克,大枣4枚,金钱草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利胆排石通降汤
[主治]疏肝利胆,泄热排石。
[处方]柴胡15克,木香15克,郁金20克,白芍20克,枳壳30克,生鸡内金25克,金钱草25克,大黄10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硝石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疏肝利胆食物的制作方法 1、红枣滚芹菜
做法:红枣12个、芹菜400克、生姜3片。各物分别洗净。红枣去核;芹菜切小段状。在镬或锅内加入清水125毫升(约5碗量)放入姜、枣,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约滚10分钟,下芹菜,改中大火滚至刚熟,放入盐、油便可。为3~4人用。
功效:红枣能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祛风。而芹菜中医认为它能平肝、解表,红枣滚芹菜清甜鲜润,有健脾疏肝利胆之功效,且男女老少皆宜。
2、薏米绿豆粥
做法:薏米50克,绿豆20克,薄荷5克,白糖适量。薄荷轻煎取汁,再煮薏米、绿豆,粥成后加入薄荷汁再煮两沸,加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3、蒲公英炒肉丝
做法:猪肉100克、蒲公英鲜叶或花茎250克。将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去杂洗净、沥水、切段,猪肉洗净切丝,油锅烧热,下肉丝煸炒,加入芡汁炒至肉熟时,投入蒲公英鲜叶或花茎炒至入味,出锅装盘即成。
功效:蒲公英具有清心去火,护肝利胆,宁心养目,健脾益胃的作用。
4、白菜猪肝汤
做法:猪肝200克,大白菜叶150克,枸杞8颗,湿淀粉、精盐、姜葱汁、黄酒、花生油各适量。大白菜叶洗净,切成小片。猪肝洗净,挤去血水,切成薄片,加盐、姜葱汁、黄酒、湿淀粉抓匀上浆。油锅中加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加入白菜叶、盐快速炒拌,加入枸杞稍炒,加适量开水烧至沸腾,放入猪肝煮熟,加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白菜猪肝汤能补肝利胆,通肠益胃,对肝病患者有辅助疗效。
5、养肝利胆茶
做法:香片各3克,白芍5克,钩藤1克,红枣2颗、水400ml。锅中放入柴胡、白芍、红枣及水,煮约15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续滚。放入香片及玫瑰花,再煮约3分钟后离火,过滤取汁后即可饮用。
功效:这是一道适合春天养生喝的茶饮,可活化肝胆机能,使内脏运作正常,达养生之效!
6、针菌猪肝汤
做法:猪肝300克,金针菇100克。猪肝切片,用薯粉拌匀,与金针菇一同倒入锅中煮,加入少许精盐、麻油,猪肝熟即可起锅食用。
功效:此汤具有补肝利胆,益气明目的功效,可作为肝病患者的辅助食疗菜肴。
7、炸黄花菜
做法:黄花菜200克,2个鸡蛋的蛋清,盐、味精、料酒、花椒、淀粉、麻油、豆油适量。蛋清、淀粉、盐、味精、料酒放碗内拌成糊浆。黄花菜放温水中泡软,去梗洗净,放入糊浆中拌匀。锅内油烧至六成热时,将拌好的黄花菜入油中炸,炸至其外表成金黄色时,捞起放在盘中,加花椒油、麻油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舒肝利胆。
利胆的中药介绍 1、玉米须。玉米须味甘性平,具有利尿清热、平肝利胆的作用。玉米浑身是宝,连玉米须都可以用来煮水当茶喝,有消除水肿、降低血糖、清热祛湿、清肝利胆的功效。
2、决明子。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并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能清肝益肾,明目,利水通便。用决明子冲茶饮,有促进胃肠蠕动,清除体内宿便,降低血脂、血压的效果。
3、金钱草。金钱草,亦名过路黄,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过路黄的全草。本品含有黄酮类、苷类、氨基酸、胆碱等化学成分。金钱草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味苦、酸、性凉。功能通淋排石,利胆退黄,清热解毒。尤以治疗胆结石为其?强项?,常服它还可以预防结石的形成和产生。
4、蒲公英。蒲公英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群、膳食纤维素、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清心去火,养肝利胆,宁心养目,健脾益胃的作用。蒲公英烹调菜肴,可预防热性便秘,食欲不振,清洁牙齿,保护口腔。
体检,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去医院做B超,医生可能会告诉你说,有胆泥淤积哦。
起初并不以为然,殊不知胆泥淤积正是肝胆结石之先兆。
肝胆结石,就是指发生于肝胆系统内任何部位的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复合部位结石等。肝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多发病,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发病率呈进行性上升趋势。
那么肝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呢?
主要是由于体内胆汁中的类脂质或胆色素代谢紊乱所致,因此,但凡能引起类脂质或胆色素代谢紊乱的各种原因都是肝胆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有: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饮食因素、情绪因素、肥胖因素、药物因素等。
肝胆结石在中医学中,属于“胁痛”、“黄疸”的范畴。
中医认为啊,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胆汁郁滞不畅;
或是六淫外侵,外感湿热,内蒸肝胆;
或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湿热内生,胆汁浊而不清;
均是导致肝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或单独出现,或多因素出现。
今天讲的方子是以《景岳全书》中的柴胡疏肝散为底,加用消石散结的药材而成的,功善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而利胆。
柴胡疏肝散加减:金钱草、鸡内金、柴胡、枳壳、陈皮、香附、川芎、白芍、甘草。
金钱草 味甘淡、性微寒,主入肝、胆经,既善清肝胆火,又可除下焦湿热,具有清热利湿之效,为治疗湿热黄疸之良药;
金钱草还入肾、膀胱经,膀胱就如同人体的排水道一般,小便可以带着人体内的污浊,一同排出体外。
举个简单的例子,但凡是江河湖海水流充足,水中泥沙自然会被冲上岸来,那若是水流不足,泥沙只会沉淀于下。
同样的道理,金钱草有较强的利尿通淋功效,可以增加尿量,用以排石。
简单讲啊,金钱草为治疗石淋之要药,既可清湿热,又能排积石。
鸡内金 是鸡体内砂囊的内壁,
众所周知,鸡在啄食的时候,难免会啄入一些小石子,小沙粒到体内,即便如此,砂囊也能将其消化,
可见,鸡内金有极强的消食功能,逢年过节,要是一不小心吃多了,不消化,胃里有食积,就可以用鸡内金来化解一下;
除了健胃消食之功,鸡内金还具有化坚消石之效,多用于泌尿系结石、肝胆结石等;
此外,鸡内金还可以用于胁下症块、痞硬腹胀等痰湿内停。
简单讲,鸡内金味甘性平,既善磨谷消积,以治食积诸症,又能软坚散症,通淋消石。
中医认为啊,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肝失疏泄,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常常伴有胁肋疼痛,胸闷,脘腹胀满等症状。
柴胡 味苦、辛,性微寒,轻清升散,宣透疏达,主入肝、胆经,善疏泄肝气而解郁结,为疏肝解郁之常用药。
陈皮、枳壳 都是苦辛之药材,苦善降泄,辛可行散,又入脾经,
一升一降之间,善将郁结于内的气机打开,共助柴胡理气行滞,中医称之为“辛开苦降”是也。
香附 辛甘微苦,芳香性平,专入肝经,
辛香入肝善能散肝气之郁,微甘性平而无寒热之偏,
因此,香附和柴胡同为疏肝解郁之要药。
此外,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
川芎 辛散温通,走而不守,主入肝、胆经,
上行颠顶,下走血海,旁通四肢,诚为血中之气药,功善活血而行气,气血通畅,而奏止痛之效。
香附 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
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主藏血,血虚阴亏则肝阳偏亢,肝失柔和。
白芍 味酸甘,性微寒,中医讲,酸甘化阴,是故,白芍入肝经,而养肝血,补阴抑阳,阴血充足,则柔肝而止痛。
此外,白芍味酸而善收敛,补阴之时,兼具敛阴之效,实为养阴血之良药。
甘草 药性缓和,可佐白芍缓急而止痛。
其实吧,白芍和甘草联用还是一个缓急止痛的小方子,出自东汉医生张仲景,方名就叫芍药甘草汤。
此外,甘草还具调和诸药的功效。
肝胆结石常常反复发作,由于胆石的存在,即使在非发作期也常有胆囊、胆管的慢性炎症,此期间常伴随一些不典型的、较为复杂的临床表现:诸如胃肠功能紊乱出现上腹部不规则疼痛,或呈饥饿性的周期性疼痛,与溃疡病相似,但与饮食无关,并见胃脘部胀痛、腹胀、嗳气、纳呆、恶心、泛酸、大便干结或腹泻不调、口干、口苦粘腻而长期会被误以为“胃病”,或见心前区钝痛而误认为“冠心病”,此时不妨去医院做个B超检查一下肝胆是否有问题。#守护银龄世界#
除此以外,还可见右侧腰腿痛,甚则右下肢肌肉萎缩,病程长,反复发作,多被误以为是“风湿病”、“关节痛”等;
不仅如此,低热反复发作,或伴有微恶风寒,也是肝胆结石不显著的症状之一。
因此,我们说,若是右侧腰腿部的疼痛,或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热,勿忘去医院检查一下肝胆问题,当须注意有无肝胆结石或慢性炎症,切勿自以为是,而贻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