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证。而复恶寒汗出者,加附子。——《伤寒论》
【组成】大黄4克,黄连、黄芩、附子各2克。上药各别锉细,渍大黄、黄连、黄芩三味,于沸汤600毫升内,须更绞去渣,别以水600毫升煮附子,取20克,合而服之。
【症状表现】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补充:有四肢麻冷,但欲寐,心下满,或猝然昏倒,脉沉细而带微数之状。
【立方意义】痞由热结,此证之痞,亦不外是,当然为泻心汤证也。但三黄苦赛,对于恶寒出汗阳虚之证,非其所宜。兹既欲除去热结之痞,而文须补其阳虚,无已,加辛热补阳之附子一味,犹恐热胜于寒而夺三黄之力,或寒胜于热,而夺附子之力,无已,则以三黄渍沸水中片时,取其微寒之气味,另煎附子汁,和入服之,使各行其所事,而不相妨,各展其所能而共成平调之功。高学山云,系用一箭射双雕之法,于此可见前人立方之精,与调剂之妙用矣。
【治疗范围】以泻心证而有恶寒汗出肢冷为主。
【诸家经验谈】《类聚方广义》:老人调食,瞀闷昏倒不省人事,心下满,四肢厥冷,面无血色,额上出冷汗,脉伏如绝,其状类中风者。称为食郁,食厥,宜附子泻心汤。
方舆輗:泻心汤证,有但欲寐者,甚者,食时,与服药,亦睡。又手尖微冷等证,亦宜此方。
【凭证使用】急慢性胃炎,出血性病而兼心机衰弱等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