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某,男,64岁,干部。初诊:1982年6月12日。患者于1977年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经常腹泻,便溏不爽,1981年后胃脘疼痛发作加剧,胃镜检查为胃炎,服胃炎合剂等痛势缓解。1982年元月后胃病复发,入某医院按慢性胃炎治疗50余天无效。现每日仅能进食稀饭100~150g,食入胃即泛恶,午后腹部膨胀满闷尤甚,时有憋胀欲裂、疼痛难忍之感。嗳气、矢气虽多而满胀不减,心烦不寐,手脚心潮热,入夜均需伸出被外,口苦干腻,终日头目昏沉,心慌气短,困倦懒动,少腹胀而隐痛,大便日1~2次,呈灰绿色溏酱,小便黄少。西医会诊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胃炎,以激素及健脾理气中药配合治疗,未见好转。查苔白厚、中黄腻,脉象左右沉软。辨为中州湿热遏郁,上阻胸膈,下滞肠间,治宜清化湿热,用雷氏芳香化浊法加减。
藿香叶10g 佩兰叶10g 苍术10g 焦山栀10g 淡豆豉10g 白蔻壳10g 法夏10g 荷叶10g 佛手10g 芦根30g 通草6g
4剂。
二诊:6月15日。脘腹胀痛显著减轻,全身困乏、头目昏胀亦减,精神增加,心境平静,胃纳渐开,口已知味,舌有津润感。苦仍厚腻,口干,溺黄赤,脉濡弱。再进芳化、燥湿、渗利之剂。
藿香10g 佩兰10g 苍术10g 草果仁1.5g 焦山栀10g 黄柏10g 茵陈10g 白蔻仁6g 荷叶10g 佛手片10g 滑石(先煎)12g 芦根30g
三诊:6月18日。症情大减。脘腹胀痛基本消除,饮食增加,精神转好。惟胸膈不舒,似有灼热感,小便量多仍黄,苔黄中腻,再予清化湿热、宣通胸膈法,前方去黄柏、茵陈,腻苔渐退,小便转清利。胸膈仍疼满不适,时呕恶,短气音低,微觉烦热。中焦湿热渐化,然胃气不足,胸膈虚痞,宜辛开苦降、宽痞和胃、清化湿热,泻心汤加味。
太子参18g 淡干姜2.4g 黄连2.3g 黄芩6g 藿香10g 法夏6g 滑石(先煎)12g 枳实4.5g 桔梗4.5g 白豆蔻(先煎)6g 佛手10g
3剂。
五诊:6月24日。药后痞满解除,胸膈舒畅,呕恶、烦热均止,气短声微好转,噫气频多,头目已觉清爽,每日能食300~350g,食后不觉胀满,腻苔退净,脉尚濡数。继续清化余邪、调理胃肠,以固疗效。
太子参15g 黄芩10g 雅连3g 淡干姜1.5g 法夏10g 枳实6g 白豆蔻(后下)6g 薏苡仁18g 焦山栀10g 淡豆豉10g 通草10g 芦根30g
按:本例症状以胸痞、脘腹胀满疼痛、纳差便溏、周身烦热困乏为主,且病程长久难愈。临证抓住病势缠绵、胃肠胸膈痞满闭塞、烦热身困及苔厚黄腻、脉濡数等特点,知系湿热中阻、枢机不利、清浊相混、升降逆乱,以芳香醒脾、清化湿热、疏通壅塞、斡旋中州为治疗大法,兼轻宣肺气、渗利小便,启上闸而开支河,5诊而获愈。并未囿于诸种病名而无所适从,仍按中医辨证施治,而针对湿热胶结之理,深明一个“守”字,证不变,法亦不变。如胸无定见,朝寒暮热,杂乱施治,每多贻误,前医未效,正犯此戒。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相关文章: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验方一则
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50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你好,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慢性浅表性胃炎,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胃炎,浅表性胃炎又叫做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里面,程度最轻微的胃炎。
所以,得了慢性浅表性胃炎,不用太紧张,大部分的患者,尽管积极的改变饮食习惯,改变作息规律,都是可以好转或者治愈的。
得了慢性浅表性胃炎,应该怎么办?
第一,改变饮食习惯
很多不好的饮食习惯,都会损伤胃粘膜,包括高盐饮食,爱喝浓茶,喝酒,暴饮暴食,三餐饮食不规律,高脂肪性饮食。
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平时三餐按时吃,规律进食,不要吃宵夜,不要暴饮暴食,清淡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戒烟戒酒,不要喝浓茶和浓咖啡。
第二,避免损害胃粘膜的药物
有一些药物,对胃也会有损害的,例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芬必得,布洛芬等等,还有激素类的药物,例如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等等。大家平时不要胡乱吃药,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医嘱。
第三,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经过改变饮食和作息习惯,胃炎都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还是很明显,还可以服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咨询你的医生,看看是否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还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药物,例如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常见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硫糖铝,达喜,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等,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医嘱,不要随便用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医学科普,欢迎留言咨询。
首先胃窦炎是发生在胃窦部的炎症性反应,胃部炎症各个部位都有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窦部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性慢性炎症反应,通常是没有胃粘膜的萎缩变性。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又叫“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规律不清洁、抵抗力底下、环境因素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一般症状明显,后期会逐渐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感、打嗝嗳气、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一般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主要是由于感染所导致的,部位仅限于胃窦部,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主要的检查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胃镜等,胃镜下一般呈现出胃粘膜出现片状及点状红斑,粘膜面出现粗糙不平、粘膜充血水肿等表现。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虽然是比较轻的胃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出现胃粘膜糜烂、萎缩及化生。但是还是要注意及时治疗,下边小克为大家普及一下如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1、注意饮食习惯,吃一些米粥及汤类的食物,避免进食一些腥辣刺激食物,避免饮酒吸烟、餐具定期消毒。
2、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兰索拉唑、艾普拉唑),保护胃粘膜的药物(硫糖铝、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在加用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
3、消化不良及食欲不振除了食物治疗之外还要服用一些药物(吗丁啉、西沙比利、胰酶片)等,有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 健康 知识,谢谢!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 幽门螺杆菌感染 、 胃动力障碍 等有关,采用 抑杀幽门螺杆菌、促胃动力和胃粘膜保护 等治疗,也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根治本病。这是因为慢性胃炎的病因非常复杂,西医药不但缺乏特效的疗法,而且抑杀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或铋剂(较长期使用)会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病人接受此治疗的依从性差。
中医药学重视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辨证分为 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血证 ,其中 脾胃湿热证 占多数。研究表明用中药汤剂治疗本病能显著地改善症状,因此,慢性胃炎的治疗有冀于 中医药、中西医结合 的方法。
基本药物组成有:苍术、厚朴、陈皮、柴胡、枳实、白芍、半夏、玄胡、苡仁、云茯苓、白术、炙甘草共十二味药。 平胃散 燥湿健脾, 四逆散 疏肝理脾,加薏苡仁去湿力强,又可健脾,白术,云苓健脾燥湿,玄胡理气活血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该方在临床应用十余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辨证属湿热证的有效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建议及时到正规三甲医院就诊消化内科就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切忌擅自用药,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腥发食物,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平时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忌暴饮暴食,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吃生冷食物,生活规律,多做有氧运动提高免疫力。
生活道公益 健康 认为,胃窦位于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间的部分,是胃窦小弯侧角切迹与胃大弯的连线至幽门的部分。因其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特征,是胃溃疡等胃病的好发部位,一般多发于胃窦小弯侧。
一般慢性胃炎多是由于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的。临床上会出现上腹疼、腹胀、反复出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腹泻、乏力、反酸等多种症状。
一般西医会给三种抗生素合用,有幽门螺杆菌的话,用抗生素杀菌。可以服用保护胃粘膜的药物,例如硫铝糖、思密达、氢氧化铝凝胶等药物。中医药上可以辩证论治的,这样子充血的,可能和胃热有些关系的,用点黄连清胃可能会有些效果的。
日常还应该消除病因,戒烟戒酒,减少烟酒的摄入。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以浅表胃黏膜中淋巴单核细胞增多为特征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亦可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病中比较轻的疾病治疗方面,给予抑酸护胃,对症治疗即可。
瑞巴派特,三餐前30分钟空腹吃
看了8个回答都基本都是半桶水、假内行级的水平在回答,看我的贴,一般不可治愈的,你病史多年就是证明,别被忽悠了。
中医古籍上并没有胃炎的记载,中医把胃炎归于胃脘痛的范围。因为它主要表现是胃痛,当然他还有伴有一些恶心、呕吐的一些症状。所以咱们中医治疗,饮食多注意,尽量不吃生冷、油炸,和辛辣的食品,这些都刺激胃肠,因为本身咱们胃就有炎症,所以在这些刺激,会加重他的胃炎,或者诱发他的胃炎。咱们可以用一些中药来调理,比如说像胃康胶囊,小儿肠胃康,对胃炎都有治疗的作用,它可以缓急止痛,还可以调理胃肠功能。如果有条件的话,咱们还可以做一些外置治疗,比如说做一些小儿推拿、按摩。另外,可以做一些温灸的治疗。
专家提示:中医把胃炎归于胃脘痛的范围,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要注意尽量避免生冷、油炸,和辛辣的食品。可以应用中药来调理,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做一些推拿、按摩、艾灸等进行调节。
中医治疗胃炎的最佳方法为辨证论治,需四诊合参。可应用中药治疗或采取针灸治疗。患者体质及选方用药具体如下:
1、寒湿:应用附子理中丸;
2、气滞:应用四逆散;
3、肝郁:用疏肝和胃丸;
4、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
5、湿热:用葛根芩连汤。
还可针灸内关、公孙、足三里等穴位。如足三里穴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胀。另外胃炎患者需保持良好心情,注意生气后避免进食,防止诱发胃炎。应待情绪稳定后再进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