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 【柴胡疏肝散组成】2 【柴胡疏肝散方歌】3 【柴胡疏肝散方解】4 【柴胡疏肝散主治】5 【柴胡疏肝散医案】6 【医案分析】
【柴胡疏肝散组成】陈皮 柴胡各6g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各5g 炙甘草3g
【柴胡疏肝散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消。
【柴胡疏肝散方解】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见胁肋疼痛,胸闷,脘腹胀满;肝失疏泄,则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脉弦为肝郁不舒之征。遵《内经》“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配伍特点
以疏肝理气为主,疏肝之中兼以养肝,理气之中兼以调血和胃。
运用
本方为疏肝解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胁肋痛甚者,酌加郁金、青皮、当归、乌药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黄芩、川榛子以清热泻火。
禁忌
本方芳香辛燥,易耗气伤阴,不宜久服。
【柴胡疏肝散主治】肝气郁滞,胁肋疼痛,或嗳气太息,脘腹胀满。
【柴胡疏肝散医案】王某,男,52 岁,2003年3月16日就诊。患者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进食后加重,得矢气后有所减轻,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曾作胃镜示胃窦炎。中医诊为胃痛,西医诊为急性胃炎。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12g,香附12g,枳壳12g,白芍12g,陈皮12g,川芎12g,甘草6g,青皮12g,郁金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莱菔子20g,隔山撬30g。每日1剂,水煎服。1剂后症状明显缓解,2剂后症状完全消失。 (摘自《中国中医急症》)
【医案分析】“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这是很典型的肝气犯胃。“进食后加重,得矢气后有所减轻”,证明不是虚胀,乃实胀。“大便不畅”,气滞推动失常(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看,尚未化火,故知不是化火伤津所致)。治当疏肝和胃、柔肝、健胃,无需通便,此案气顺便自通。
作者用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川芎、青皮、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疏肝,枳壳、陈皮、甘草和胃止痛。白芍柔肝。隔山撬又名隔山消,可养阴补虚、健脾消食,莱菔子助消食除胀。效果极佳,2剂痊愈。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柴胡疏肝散出自《 医学 统旨》,该方是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的常用 方剂 ,以胁肋疼痛、太息稍舒、脉弦为辩证要点。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柴胡疏肝散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柴胡疏肝散处方
柴胡 6克;陈皮 6克;川芎 4.5克;香附 4.5克;枳壳 4.5克;芍药 4.5克;炙甘草 1.5克;
柴胡疏肝散相关介绍
柴胡疏肝散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该方症病变在胃,病机在肝、脾、胃。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犯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因此治疗必须求本,本标结合,故疏肝理气,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复。
方中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实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厚朴、半夏以宽胸畅通宣泄郁气;香附、陈皮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上 腹痛 不适等症。诸药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通,气滞郁结方可解除。[1]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出处】《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方。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六。[2]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 香附4.5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柴胡疏肝散相关作用
分开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对中枢 神经 系统有抑制作用,有镇静作用,并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柴胡主含皂甙及挥发油,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有抗炎、利胆作用。陈皮主含挥发油有松弛平滑肌作用,有抗炎,抗溃疡作用。香附含挥发油和糖类,可提高小鼠的痛阈,有镇痛作用及健胃,驱除 消化 道积气的作用。枳实含挥发油、黄酮甙等,有健胃作用。半夏有镇吐作用。厚朴主含挥发油,对 动物 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肌肉和神经有较轻的麻醉作用。
成药柴胡疏肝丸作用
1.镇痛,柴胡及香附的提取物能提高小鼠疼痛阈值,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2.抗炎,柴胡、陈皮、香附、甘草均有抗炎作用,柴胡、陈皮及其所含成分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柴胡还有抗肉芽肿的作用。香附、甘草及其所含成分能抑制角叉菜胶等致炎物质所致的大鼠足趾肿。
3.解痉,枳壳、陈皮、白芍、甘草对胃肠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能解除平滑肌痉挛。
4.护肝利胆,柴胡、甘草对四氯化碳等所致的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使肝细胞的变化和坏死明显减轻,陈皮、柴胡尚有利胆作用,可增加胆汁排出量及胆汁内固体物质的排泄量。
你想说的是柴胡舒肝散与柴胡疏肝丸有什么不同,是吧
柴胡舒肝散为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功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 川芎 枳壳(麸炒) 芍药各4.5克 甘草(炙)1.5克 香附4.5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柴胡疏肝丸功能与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成份
茯苓、白芍(酒炒)、陈皮、枳壳(炒)、甘草、桔梗、豆蔻、香附(醋制)、厚朴(姜制)、山楂(炒)、柴胡、苏梗、三棱(醋制)、莪术(炒)、当归、防风、黄芩、木香、大黄(酒炒)、半夏、六神曲(炒)、薄荷、槟榔(炒)、青皮(炒)、乌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