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消毒驱湿温,又名普济治疫证。湿热内伤诸杂病,酌选本方效亦灵。
本方为清初温病大家叶天士之验方,王孟英盛赞其功,谓“治湿温时疫之主方”。
本方用飞滑石十五两(450克),绵茵陈十一两(330克),淡黄芩十两(300克),石菖蒲六两(180克),木通、川贝各五两(各150克),射干、连翘、薄荷、蔻仁、藿香各四两(各120克),共十一味药组成,各药晒燥,生研细末,每次用开水调服三钱(9克),日服二次,也可用神曲糊丸,如弹子大(重9克),开水化服。功专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证见发热困倦,胸痞腹胀,肢酸,口渴,溺赤,以及身黄,颐肿,咽痛,吐泻,淋浊等证,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者。
湿热交蒸,邪留气分,清阳受蔽,气机受阻,法宜分消。欲化其湿,必先利气,以气化则湿亦化,而肺主通调,脾主运化,肝(胆)主疏泄,故用藿、蔻、薄等辛芳之品以宣肺悦脾,用茵陈以疏泄其间,更用滑石、木通通利州都以驱邪外出,使之升降有序。湿热交蒸,徒化湿则热愈炽,且易热蕴毒,故用黄芩、连翘以清热解毒。湿热交蒸,每易酿痰而蒙蔽清窍,故用菖蒲、贝母以宣窍化痰,并断其逆传之路。诸药合用则肺宣脾悦而胆宁,气行湿化而热(毒)清。方药重在清解渗利,用于湿热、时疫,湿热并重者,最为相宜。
本方关键在于审其病机为湿热并重而交蒸,邪留气分未入营,临床运用以身热困倦、胸痞、口渴、尿赤、苔白厚腻或干黄为辨证要点。本方诚为治疗湿温之主方,若湿温初起,本方以青蒿易茵陈,杏仁易贝母,去射干,尤为恰当。若热势淹留,舌红,苦黄滑,须稍佐辛温之品,加草果仁2至3克,迅透郁结之混。须知热自湿中来,湿透则热无所附,药后热势稍升,即去草果而另加知母等品以迎而夺之,也可辛温、苦寒并用,每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此为作者屡用不爽之法。
盖湿热交蒸,邪留气分,病机虽同而临床表现不一,故除湿温时疫外,他证也可施治。其方又名“普济",可见其适应范围较广。诸如疟疾、痢疾、发颐等,以及现代医学肠伤寒、急性胃肠炎等,证见湿热蕴结者,皆可以本方加减治之。
本方主治时疫之证,时疫即今传染病之谓。时疫之病变多为“疫毒戾气”所致,气血壅滞,此时关键之法在于“泄毒”,可在本方基础上选配针对性药物。例如流感,加一枝黄花,流行性腮腺炎,加板兰根、马勃;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加山栀、黄柏,急性胆囊炎,加郁金、姜皮;急性胰腺炎,加蒲公英等。此外,还可重加大黄而斩关夺门,驱邪外出,明吴又可氏已有先例。虽有表证,毋庸顾忌,须知里气得通,外邪得解,疫毒一泄,邪去正安,升降调而气血和。
本方不仅对湿温时疫可广泛使用,并可使用于某些内科杂证。例如湿热留恋之低热,即可用本方(青蒿易茵陈)以治之。湿热困扰之不寐,即可于本方中加枳实、竹茹以治之。又如急慢性尿路感染,即可于本方加荠菜花、生甘草以治之。它如肝胆失疏、肝脾失和、肺胃失和,凡审其证因于湿热交阻,均可用本方加诚治之。
本方剂型为丹剂,大凡丹剂,皆须制备于平时,应急于临床。然在临床使用大可活变,或可取方药为汤剂,或可研粗末为散剂用纱布包煎,均能发挥应有之效用。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