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虚、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温脾补肾扶正气。如何温脾补肾扶正气呢?中医认为,身体有四大穴位可谓温脾补肾的灵丹妙药,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生病的原因在哪儿呢?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正气是什么呢?从中医角度看,正气是表明元气抵御邪气的功能,它是与病邪相对来说的。换句话讲,正气包括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个正气旺盛的人,邪气就不会侵犯身体,进而不易生病。当正气不足,邪气入侵身体,就会生病。可见,正气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寿命的长短,全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盈亏。当身体受诸多因素(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的影响,导致正气不足,才会让邪气有了可乘之机,进而生病。
肾为先天之本,温补莫过于艾灸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脾补肾。
《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这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
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在这里,“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温脾补肾,四穴是灵丹妙药
温脾补肾补正气,灸哪里才能温脾补肾呢?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告诉我们:“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可见,这四穴位,是温脾补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我们每天对这4个穴位灸1-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这几个穴位先灸哪个,后灸哪个呢?答案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后灸阴经穴位。也就是说,先灸背部的命门穴,然后再分别灸腹部的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顺序以及方法,艾灸所带来的一切恩惠,我们都能得到充分的享受!
小贴士:除了灸这四穴位,还可按摩这几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效。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四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及各自功儿吧!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效,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气海穴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取法: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命门穴
命门,顾名思义,它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取穴: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中脘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可治恶心、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疾病。
位置: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足三里穴
是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足三里穴用途广泛,可用治临床各科多种疾病,并具有强壮作用,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经常按揉、艾灸足三里,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胃痛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按摩这个穴位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都可以起到缓解作用,治疗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好。
大家好,这里是道禾艾灸,我是道禾。 俗话讲得好,”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这个湿就是指人体内部的湿气,湿气过重对于人体来说可不是好的事情。而夏天就是一年之中湿气最重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夏天的阳光这么大?怎么湿气还最重呢? 其实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夏天虽然温度高,但是夏天的雨水也多,在加上现在我们生活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夏天本该是出汗的季节,却因为使用空调,汗液挥发不出而淤积体内,导致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从而抵御病邪的能力也就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而且夏天人们除了贪图冷气,还酷爱冷饮、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 ”凉快”,已将湿邪深埋在体内,成为困扰健康的一大隐患。而排湿就是我国传统艾灸的强项了,要想用艾灸来调理的话,就需要灸关元穴、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丰隆穴、解溪穴这些穴位。 1.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约4横指宽的地方。灸关元穴使用的是温和灸,施灸者需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被施灸者能够感受到施灸处的温热,有舒适感就更好了。灸关元穴使用的温和灸,每天灸1次,每次灸10到15分钟。灸关元穴能够起到一个调理气血的功效。 2.命门穴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下方与肚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灸命门穴使用的也是温和灸,具体的施灸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上面的,夏天的时候每周灸1到2次就行了,每次灸15分钟左右。灸命门穴对治疗五劳七伤,虚损腰痛等各种虚寒病症有很不错的疗效。 3.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身体的中心线上,距离肚脐上方约6横指宽的地方。灸中脘穴使用的是温和灸,施灸方法不多提了,灸中脘穴一般一天灸1到2次,每次灸10到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灸中脘穴能够起到一个健脾和胃的功效,对治疗胃痛的疗效是很显著的。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凹陷处约2横指宽的地方,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灸足三里穴使用的仍然是温和灸,具体的施灸方法不提了,灸足三里穴一般一天灸1到2次就行了,每次灸20分钟左右。灸足三里穴仍然能起到一个镇静安神,通络活血,调理皮肤的作用。 5.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的位置,穴位一般比周围要敏感, *** 丰隆穴时会有轻微疼痛感。具体的施灸方法不多提了,灸丰隆穴一般每天灸1次。每次灸15分钟左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 解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具体的施灸方法就不多提了,灸解溪穴一般一天灸1次,每次5到15分钟就行了。灸解溪穴治疗下肢水肿的疗效是很好的。 除了用上述的施灸方法来排除身体的湿气之外,大家是否清楚自己体内的湿气是否过重呢?你要记住当你的头发爱出油、面部油光闪亮,口中发黏,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感到累,连说话都懒得说,没劲儿等这些症状的时候,那就说明你的身体该排湿了。 好了以上就是道禾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艾灸养生小常识了,这里是道禾艾灸,我是道禾,每天给大家分享艾灸养生小常识,我们明天再见了。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