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部穴位能够治病。按摩能够让人得到全身的放松,科学的按摩还能够治疗人体健康方面的疾病,所以多按摩对人是有很多好处的。那么你知道正确的按摩手法有哪些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按摩手法
手部点穴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中“远治法”的一种,不但可治疗手部附近的疾病,还可治疗远端和内脏相关的疾病。且其不受场地限制,不借助器具,取穴方便,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疗程短,见效快。
手部点穴不但可自治,也可他治。有很多问题可以发现并进行调理。如颈椎病、肩周不适、头痛、耳鸣、失眠、腹泻、疲劳综合征、中风后遗症等。通过点穴,开始时那些酸、胀、痛、麻、热、沉、寒、凉等反应会逐渐减轻,病情也随之逐渐缓解或康复,即通过点穴经脉疏通,令其“行气、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提高人体正气,和谐脏腑,平衡阴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手部点穴宜在饭后一小时。急性重症性、传染性、高烧性、出血性疾病或必需手术者不宜进行。女性例假、怀孕期和产假期不宜。点穴时,指甲要修短、洗净,保持卫生,主要用拇指端偏峰对相关穴位点压,同样会有如同针灸一样酸,胀、痛、麻、热、沉、寒、凉、辐射等“得气”感。手法上宜先轻后重,再轻揉,循序渐进,逐渐达到力中肯綮,要有一定渗透力。点压频率约同呼吸次数,每穴位点压5分钟左右,一只手做完后再换另一只手,时间掌握在一小时左右。做完后,周身温热微汗,口渴,喝杯白开水。
手穴的定位及主治手穴疗法一共20个穴位
手背十五穴
1、全头痛穴;2、前头痛穴;3、头顶痛穴;4、偏头痛穴;5、后头痛穴;6、眼痛穴;7、肩痛穴;8、颈项痛穴;9、咽喉痛穴;10、胸痛穴;11、脊柱痛穴;12、腰腿痛穴;13、坐骨神经痛穴;14、踝痛穴;15、会阴痛穴。
手掌五穴
16、咳喘穴;17、胃肠痛穴;18、夜尿穴;19、足跟痛穴;20、感冒点穴。
(二)手穴点穴的操作方法
1、全头痛穴位于拇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全头痛、头晕、腹胀。
2、前头痛穴位于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前头痛,胃肠痉挛、急性肠胃炎、阑尾炎、风湿扭伤所致的膝关节痛、趾关节痛。
3、头顶痛穴位于中指第一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神经性头痛、全头痛。
4、偏头痛穴位于无名指第一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偏头痛、胸肋痛、胆区痛、胆绞痛、肋间神经痛。
5、后头痛穴位于小指第一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后头痛、急性扁桃体炎、臂神经痛、颊部红肿、呃逆。
6、眼痛穴位于拇指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麦粒肿、青光眼等所引起的眼痛、眼发涩、发胀、不明原因的眼痛。
7、肩痛穴位于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肩周炎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肩痛。
8、颈项痛穴位于第二、三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主治落枕和颈椎病引起的颈项疼痛。
9、咽喉痛穴位于第三、四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主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三叉神经痛、牙痛。
10、胸痛穴位于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挫伤、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所致的胸痛、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胸闷、胸痛、吐泻、癫痫发作。
11、脊柱痛穴位于小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急性脊间韧带损伤、尾骨痛、鼻塞、耳鸣及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引起的腰痛。
12、腰腿痛穴位于手背腕横纹前1寸、第二伸指肌腱桡侧与第四伸指肌腱尺侧处主治对扭伤、风湿、劳损等所致的急慢性腰腿病均有效、急性腰扭伤效果最佳,慢性腰病也有一定疗效。
13、坐骨神经痛穴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靠近第四掌指关节处主治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痛、臀部痛。
14、踝痛穴位于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风湿、扭伤所致的踝关节肿痛。
15、会阴痛穴位于小指第一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疖肿、肛裂等所致的会阴部疼痛。
16、咳喘穴位于手掌食指的掌指关节尺侧处主治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头痛。
17、胃肠痛穴位于劳宫与大陵穴联线中点处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等所致的上、中、下腹痛、胆道蛔虫、胃肠饱胀。
18、夜尿穴位于掌面小指第二关节横纹中点处主治夜尿、尿频、尤其对小儿尿床效果最佳。
19、足跟痛穴位于手掌大陵穴与胃肠痛穴连线中点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
20、感冒点穴位于手掌近桡侧缘,第一掌骨基底内侧后方1寸处主治感冒、扁桃体炎、牙痛。
派派点穴有别于临睡前的按摩,时间不需要太长,5~10分钟即可,力度也不需要太大,避免肌肤发红反而适得其反,如果是采用舒压点穴派的按摩手法,按压穴位的力度掌握在有一点酸但还算舒服的程度即可。妆前按摩之舒压点穴派是比较受欢迎的按摩手法!下面就来教各位MM操作的步骤吧!
工具原料你的双手!按摩手法步骤
1
/7
第一步:洗净双手,手掌对搓,把指尖都搓热;
2
/7第二步:取适量按摩霜或者按摩油在手掌中温热,把手掌轻覆在鼻子前方深嗅香气,让你喜欢的精油香气帮助你紧绷的肌肉放松下来;
3
/7
第三步:均匀涂抹按摩霜或者按摩油,先用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在鼻梁上从鼻头向眉心滑动,停留按压眉心3秒钟,重复3~5次;
第四步:以眉心为中心,沿着眉骨往左右两侧太阳穴处滑压,在太阳穴处停留绕压3秒钟,重复3~5次
一、手法:
1、 干洗脸:两手掌心相搓,搓热后像洗脸那样反复摩擦脸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直至脸部发热。
2、梳抓头:两手五指分开放在头两侧,像梳头那样从前向后,从外向内梳抓头皮。
3、 揉擦眼眶:两手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食指放在眼眶上,由内向外,先上后下,反复擦揉眼眶。
4、揉太阳穴:两手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反复按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5、 揉擦鼻根:两手拇指或食指放在鼻根两侧上下反复揉擦。
6、揉风池穴:两手拇指放在枕后风池穴处,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放在头两侧,反复按揉。
7、 擦颈项:两手掌心搓热后,放在颈后部来回揉擦,直至颈项部皮肤发热。
8、捏拿肩:一手放在对侧肩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反复揉捏、提拿肩部肌肉。两侧交替进行。
9、 揉捏臂:一手放在对侧臂上,上下反复揉捏,先内侧后外侧,两侧交替进行。
10、按揉腹部:两手重叠放在腹部,反复按揉,范围由小到大,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11、 捶打腰:两手分别放在同侧腰部,由上而下反复搓揉。然后,变掌为拳,反复捶打腰部。
12、捏小腿: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两手拇指向内,四肢向外,上下反复揉捏,两侧交替进行。
13、 摇动踝: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一手放在跟腱上,反复揉捏;另一手抓住足的前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转动踝关节。两侧交替进行。
14、揉捏足: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反复揉捏足底,两侧交替进行。
二、技巧: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3、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4、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5、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6、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7、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扩展资料:
按摩代表类型:
1、泰式按摩:泰式按摩是各种按摩中最激烈的,由泰国御医吉瓦科库玛根据古印度西部传入泰国的按摩法和当地中国移民的一些按摩手法创造而来,当时作为招待皇家贵族的最高礼节。其技法还被铭刻在瓦特波卧佛寺的游廊壁上,那里被称为“泰式按摩基地”。
2、日式按摩:坊间流传日式按摩源于中国,在前朝交流时由中国商人带至东瀛。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得到明确证实,但连日本医学专家也承认,日式按摩与中式按摩的手法惊人相似。不过,按摩师跪在体验者背上用膝盖进行按摩等方式还是很有日本风格。
3、欧式按摩:欧式按摩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被称为“贵族的运动”,当时平民百姓是禁止享受这种保健方式的。工业革命之后,这种按摩方法开始在欧洲各国逐渐盛行。
4、中式按摩:中式按摩历史悠远,以保健、治病为主要目的,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说战国时代的神医是其发明者,经过几千年的医学探索,这种按摩方法现在已经比较完善。
5、韩式按摩:韩式按摩由韩国家庭按摩改良而成,是一种价位适中的美容按摩方法,在美容界也被称为“韩式松骨”。除了“松骨”这一大显著特点,推油和热敷也是韩式按摩的主要内容,此外韩式按摩还常常包括洗头、修甲、中草药沐浴。
6、港式按摩:港式按摩是广东医生在南方沿海地区按摩手法基础上,吸收西方推油按摩手法,近年新创的一种按摩方法。主要包括拇指指腹按压法、踩背法和推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健按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