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祛痘穴位按摩三大部位养生防病
按脚背防失眠
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肝火旺表现为头晕、易怒、口干舌燥、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揉脚底治口臭
内庭穴在脚底,在第二趾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常搓虎口能祛痘
合谷穴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火。手法:这个穴位按摩比较方便,无需固定的次数。
经常按摩以下五个部位,更是可以延年益寿。
按摩部位一:腋窝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如下: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按摩部位二:腘窝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如下: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按摩部位三:肚脐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
方法为: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也可。
按摩部位四:腰骶窝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会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
常按摩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使用拍打法。
按摩部位五:肘窝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
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家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平时忙于上班的白领们根本没有太多空闲时间照顾、调理自己的身体。所以,在我们休息的时候,可以对几个重要部位按摩,不仅可以缓解身体疲劳,还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一、按摩腹脐。上班一族如果在空闲时间可以多按摩腹部,不仅可以益肺固肾,还可以安神宁心。因为该部位对于人体非常重要,甚至在中医上被称为“神阙”。并且腹部的按摩还可以对动脉硬化、三高等疾病起到辅助的效果。平时缺少锻炼的群体,可以在走路或者散步的情况下,双手交替的拍打腹部,促进新陈代谢。
二、按摩颈部。对于现在的上班族来说,平时缺少运动,而上班又需要整天坐在自己的办公位置上。这样的上班方式容易使自己的颈部变得僵硬,引起颈部的血液流通出现异常,最终落下颈椎病。所以,在闲暇之余,可以多按摩自己的颈部,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预防自己得颈椎病的概率。
三、胸部(前胸)。根据庄家介绍,人体的前胸胸腺位置是对于身体的免疫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甚至对癌症有一定的防御功效。所以,我们在空闲的时候,可以用手掌上下揉拍、按摩前胸,按摩范围在颈部到心窝口这段,每天按摩个1~200次可以,坚持这样做可以有效的激活胸腺,起到防癌抗病的效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