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鬓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按摩曲鬓穴具有治疗呕吐、偏头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曲鬓穴位位置图、准确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
【曲鬓穴位位置图】
曲鬓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曲鬓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按摩曲鬓穴位的作用】
缓解治疗呕吐、偏头痛、齿痛、牙齿紧闭、目赤肿痛等。
【曲鬓穴的取穴方法】
曲鬓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曲鬓穴位配伍】
曲鬓穴配太冲穴、下关穴、合谷穴缓解治疗头痛、口噤不开;曲鬓穴配太冲穴、风池穴缓解治疗目赤肿痛。
【曲鬓穴的主治疾病】
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神庭,,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曲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曲发。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风池穴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的时候应该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施者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悬颅穴的别名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耳前角下穴的定位 9 耳前角下穴的取法 10 耳前角下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耳前角下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耳前角下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耳前角下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耳前角下穴研究进展 16.1 治疗偏头痛 16.2 升高肌电 16.3 对中风偏瘫患者脑血流图的影响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耳前角下 1 拼音 ěr qián jiǎo xià
2 概述 耳前角下为经穴别名,即悬颅。见《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
穴位 悬颅 汉语拼音 Xuanlu 罗马拼音 Hsuanlu 美国英译名 Skull in Suspension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B5 日本 5 法
国 莫兰特氏 VB5 富耶氏 德国 G5 英国 G5 美国 GB5
悬颅为经穴名(Xuánlú CB5)[1]。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属足少阳胆经[1]。别名耳前角下(《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髓空(《经穴汇解》),髓孔(《针灸学》(南京)),髓中(《针灸学》(南京))。悬颅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1][2]。悬即悬挂,颅即头颅,此穴在颞颥部,如悬挂在头颅之两侧,故名悬颅[1]。悬颅穴主治头颞、口齿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目外眦痛,目眩,齿痛,鼻流清涕,鼽衄,面痛,偏头痛,面肿,目赤肿痛,现代又多用悬颅穴治疗血管性头痛,鼻炎,神经衰弱,鼻鼽衄,三叉神经痛,牙痛,结膜炎,角膜炎等。
3 悬颅穴的别名 耳前角下(《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髓空(《经穴汇解》),髓孔(《针灸学》(南京)),髓中(《针灸学》(南京))。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
5 穴名解 悬即悬挂,颅即头颅,此穴在颞颥部,如悬挂在头颅之两侧,故名悬颅[1]。
悬,系也。《孟子·公孙丑》:“犹解倒悬也。”又有消停、杜绝、避免之义。颅,指头颅,《说文》:“头,颅也。”本穴在头之两侧颞颥动脉处,头维穴与曲鬓穴连线之中点,如悬于头颅,承颔厌之气下行,即犹头上经气悬行于颅侧也。沿皮刺之,可治悬晕。悬晕之悬,如物在悬空晃动,在人自觉两足无根,头晕如身悬也,故名悬颅。[3]
6 特异性 悬颅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1][2]。
7 所属部位 侧头[4]
8 耳前角下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悬颅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5]。
悬颅穴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正坐或侧伏取穴[1]。
悬颅穴位于鬓发中,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中点(《针灸甲乙经》)[2]。
悬颅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悬颅穴在侧头的位置
悬颅穴在侧头的位置
悬颅穴在侧头的位置(肌肉)
悬颅穴在侧头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9 耳前角下穴的取法 正坐仰靠或侧伏,在头维与曲鬓之间,沿鬓发弧开连线之中点取穴。
悬颅穴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正坐或侧伏取穴[1]。
正坐侧伏或侧卧位,从头维沿鬓角至曲鬓作一弧线,于弧线之中点定悬颅,在头维与悬颅之间定颔厌[6]。
10 耳前角下穴穴位解剖 悬颅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皮肤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颞肌受下颌神经的前干肌支支配。
皮肤→皮下组织→颞肌[7]。
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2]。
11 耳前角下穴的功效与作用 悬颅穴有清头目、通经络的作用[1]。
悬颅穴具有通络消肿,清热散风的功效。
针刺悬颅穴可解除头部诸疾,如头痛、面肿、目眩等证,系胆经、三焦经和胃经之会穴,有散风止痛之功[3]。
12 耳前角下穴主治病证 悬颅穴主治头颞、口齿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目外眦痛,目眩,齿痛,鼻流清涕,鼽衄,面痛,偏头痛,面肿,目赤肿痛,现代又多用悬颅穴治疗血管性头痛,鼻炎,神经衰弱,鼻鼽衄,三叉神经痛,牙痛,结膜炎,角膜炎等。
悬颅穴主治头颞、口齿等疾患:如偏正头痛、目外眦痛、目眩、齿痛、鼻流清涕、鼽衄、面痛等[1]。
悬颅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偏头痛,面肿,目赤肿痛,齿痛,鼽衄[8]。
悬颅穴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7]。
现代又多用悬颅穴治疗血管性头痛、鼻炎、神经衰弱等[1]。
悬颅穴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齿痛,面肿,鼻鼽衄等[2]。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
2.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鼻炎,结膜炎,角膜炎。
13 刺灸法
向后平刺0.5~0.8寸[9][7],局部有酸胀感[9]。
艾条灸5~10分钟[2]。
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 耳前角下穴的配伍 悬颅配风池、外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悬颅配风池、太阳、颔厌、外关,治偏头痛[9]。
悬颅配丝竹空、风池、太阳,治目外眦痛[9]。
悬颅配水沟,治面肿[9]。
悬颅配丝竹空、太阳、风池,有疏风明目的作用,主治目外眦痛。
悬颅配人中,有通经消肿的作用,主治面肿。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热病头痛,身重,悬颅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目外眦赤,身热,齿痛,面肤赤痛。
《类经图翼》:主治头痛齿痛,偏头痛引目,热病汗不出。
《针灸大成》:主头痛,牙齿痛,面肤赤肿,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目外眦赤,身热,鼻洞浊下不止,传为鼽,目昏懵瞑目。
16 耳前角下穴研究进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