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经外奇穴太阳穴(太阳穴是什么)

时间: 2023-02-15 13:18:24

经外奇穴太阳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太阳穴,经外奇穴,别名:前关、当阳。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取穴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偏正头痛,面瘫,面痛,目赤肿痛,麦粒肿,目翳,目涩,齿痛,感冒,眩晕,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

穴位配伍:太阳配太冲、委中、关冲、风池、合谷,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治天行赤眼。太阳配攒竹、肝俞、太冲、光明、肾俞、照海,滋补肝肾,养肝明目,主治视物易色。太阳配头维、率谷、风池,通经活络,治偏头痛。太阳配印堂、合谷,治感冒头痛。太阳配百会、四神聪、太阳,治偏头痛。太阳配颊车、耳门、水沟、承浆,治口眼斜。太阳配颊车、耳门、听会、耳尖、风池,治目睛斜视。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手持点燃的艾条,把有火的一头对准穴位,与皮肤保持1.5-3厘米的距离,以局部出现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可以连续在此穴位艾灸20分钟,一般间隔艾灸3-4次即可。

按摩疗法: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为什么打击太阳穴容易破坏人的平衡机能?

太阳穴深层脑组织是大脑颞叶。颞叶是大脑皮层的位听中枢。位听中枢支配着人的位听神经,可以通过中耳感受听觉、感受外界音响的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内耳“前庭装置”感受体位在空间的变化,并由此来调节全身肌肉的紧张度,维持身体平衡。因此,大脑皮层的这一区域除感受听觉,还控制着人的平衡感觉。

此外,太阳穴皮下又是“三叉神经”和“睫状神经节”的汇集之处。三叉神经传导头面部感觉,是对痛觉最为敏感的脑神经。睫状神经节是调节视力活动的重要神经节。

太阳穴一旦受到暴力打击,首先会震动大脑颞叶的位听中枢,使位听神经受到强烈刺激。造成暂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全身肌紧张调节紊乱。同时,也会刺激太阳穴皮下的神经,使人头晕、目眩、两眼发黑,平衡不能维持。因而,以一般暴力打击太阳穴虽不至于造成颅脑损伤,但很容易将人击倒。我图民间武术中过去就有“一法打太阳,拳中倒地下”的记载。

打不得的太阳穴——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5毫米,最厚处为1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

在颅内的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当丰富,因此构成了众多的颅内出血来源。起于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在硬脑膜外沿颞骨鳞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阳穴处的颞骨鳞部分支为脑膜中动脉前、后两支。同时,脑膜中静脉也与脑膜中动脉相伴行。在颅内更深一层的硬脑膜下,还分布有大脑颞叶的皮质动、静脉。

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整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两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脑膜中动脉的两个前后分支损伤以及大脑颞叶皮质沟内的动脉损伤,会在脑膜的更深一层形成以颞区为中心的巨大颅内血肿。由于出血部位较深,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薄弱带

由于脑膜中动脉紧贴颅骨下行走,因此在颞骨鳞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点。太阳穴深层组织中的脑膜中动脉,在颞骨鳞部内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条较深的骨沟——颞骨动脉沟。这条骨沟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构成了一条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而颞骨动脉沟处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脑膜中动脉前支则完全穿过骨板,在颞骨内面形成了一条长2厘米左右的骨管。由于骨管的存在,使脑膜中动脉前支的一段被完全固定。当太阳穴遭外力打击时,脑膜中动脉前支极易在骨管处撕裂。同时,颞骨骨折也很容易在骨管处形成。当骨折线横跨骨管时,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颅内血肿,往往更为严重。

因此,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致命的危险区,即以颅骨颞鳞部为中心的颅骨骨折多发区和以大脑颞叶为中心的颅内血肿多发区。

太阳穴居眉毛外端和目外眦之间,位于头之偏侧,因此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穴;如每日揉按5~10分钟,有预防感冒、头痛的作用,还可美容除皱。

按摩手法: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按摩太阳穴,能加速血液循环,使脑血管通畅,促使脑动脉硬化逆转,对预防中风有效。

太阳穴是什么

太阳穴 [tài yáng xué]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短暂晕倒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偏头痛?按这两个穴位就可以有效缓解

偏头痛临床主要表现为额颞部(指额头和太阳穴)搏动性疼痛逐渐加重、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的“头风”范畴, 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有时表现为周期性呕吐或腹痛。 推荐两个穴位,平常坚持按揉可以缓解偏头痛。

一、太阳穴

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一般都采用坐姿,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顺逆时针各转揉相同的次数。

二、风池穴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取坐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放松伸开,分别放于颈部两侧,食、中两指指腹紧贴皮肤,点揉风池穴3~5分钟。

文章选自《医药星期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