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睛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穴”。
作用功效:降温除浊。
主治病症:
治疗一切眼疾病证。舒缓急性腰痛等。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按摩技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次按摩3分钟。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睛明穴https://dejiankang.net/6389.html2、翳明穴“翳”,[yì],羽扇,指双耳。“明”,明亮,指的是眼睛。本穴位于耳后,主治目疾,故名“翳明”。
主治病症:缓解治疗近视、远视、耳鸣、头痛、失眠等病症。
作用功效:明目聪耳、宁心安神
按摩技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两指指尖点揉翳明穴3–5分钟。
经外奇穴:翳明穴https://dejiankang.net/7991.html3、光明穴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之络穴。
作用功效:联络肝胆气血。
主治病症:偏头痛、近视、目痛、夜盲、乳部胀痛、膝痛、小腿酸痛、下肢痿痹、颊肿、癫痫及白内障等。
按摩技法:先用手掌根在小腿胫骨内侧从膝盖至内踝向下揉小腿10次,然后从外踝至膝盖向上揉小腿外侧面10次。此时点揉光明穴1分钟,按揉时以有热感为佳。
足少阳胆经经穴:光明穴https://dejiankang.net/6373.html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1.腹胀胃痛按下脘-- 在胃和小肠的相接处,位于肚脐上2寸,所对应的是人的小肠,食物从这经过,需要由它控制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说它对胃里的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胃扩张的缓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口臭严重按劳宫、内庭-- 用拇指肚揉劳宫、内庭穴按3 5分钟,每天灵活掌握次数,能很好地缓解症状。金津、玉液两个穴位在口腔里,按摩不方便,如果口臭比较严重,可以在按摩劳宫、内庭后用三棱针对金津、玉液两个穴位针刺放血。
3.感冒腹痛按神阙-- 肚脐的中间,即我们常说的肚脐眼。按摩此穴位对感冒、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右手掌心置于肚脐,左手重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50 100次;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方向摩50 100次,以腹部发热为宜。
4.久咳不愈按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
5.健肾固精按丹田穴-- 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至二寸处,相当于石门穴位置。方法是将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处旋转按摩50至60次。能健肾固精,并改善胃肠功能。
6.眼睛干涩按攒竹穴-- 位于眉头内侧,对于视力保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头疼,口眼斜也有治疗的作用。双手手指指腹向内,外分别按揉攒竹穴30圈,可以很好的缓解眼睛疲劳。
7.膝盖疼痛按内外膝眼穴-- 膝盖的下面有两个凹陷处,外侧的部位称为是外膝眼穴,内侧的部位称为是内膝眼穴。这两个穴位可以用吹风机吹,但是要避免烫伤。
8.月经不调按三阴交-- 三经汇聚在这个地方。一个穴位,和脾经、肝经、肾经都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管是肝脏、脾脏、肾脏,都是跟血液相关的。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较好地补血养血,强身健体,防治女性气血亏损,月经不调。
9.疏肝利胆按肝俞穴- 采取正坐的方式,肝俞穴应该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肝俞穴。通过按摩刺激肝俞穴或者对肝俞穴进行刮痧,可以有效促进肝脏的 健康 。
10.虚火牙痛按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也是治疗虚火牙痛的穴位,尤其是酉时(下午5—7点)发作或加重的牙痛,通常比较对症。
11.湿气重就按阴陵泉—— 操作时可以把拇指指腹放在穴位上,稍微用力点按,点按5分钟左右即可。也可以直接用拇指按照顺时针方向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力度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12.肺病就按陶道穴—— 陶道穴不仅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刺激陶道能够显著地改善肺功能。用拇指的指腹按在陶道穴上,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