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宣,组合穴名。出自《针灸大成》。别名鬼城。宣,显露,疏通。两手十穴,能宣散风热,通关开窍,故名十宣。
十宣穴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功能作用:开窍苏厥,清热止痉。
主治疾病:
1.用于急救:热病,癫痫,小儿惊风,失眠,昏厥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
2.用于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穴位配伍:十宣穴十二井穴,开窍醒脑,治疗中风闭症。十宣穴配人中、涌泉,治晕厥、高热、惊痫。十宣穴配少商,治咽喉肿痛。十宣配曲池,泻热镇痉,治高热抽搐。十宣配水沟、大椎、合谷,治癫狂。十宣配大椎、耳尖,治中暑。十宣配曲泽、劳官、委中、行间,治小儿惊厥。十宣配水沟、百会、合谷、太冲,治中风昏迷。十宣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昏厥。十宣配大椎、印堂、太阳、曲池、合谷,治因热所致之惊厥。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热病、晕厥、扁桃体炎、高血压。
艾灸疗法:艾柱灸5-10分钟。
按摩疗法:
按摩十宣穴,最方便的方式是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复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也可选用牙签等物品,以适当的力量进行按压,时间约3~5分钟,视个人感觉可稍加长时间。
另外也可用“十宣”从额头开始往后脑方向作点扣动作,既刺激十宣,又可提神醒脑,是治疗脑神经衰弱头痛、抑郁症、失眠等的常用方法。
藏在指尖的急救要穴,脑中风急救穴位——十宣穴https://dejiankang.net/3165.html
第一:陷谷穴
陷谷:小腿浮肿?眼皮肿?别怕,这个穴位最消肿!
陷谷: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
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陷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陷谷。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面肿、水肿等水液输布失常性疾患;
足背肿痛;
肠鸣腹痛。
配列缺治疗面目浮肿;
配内庭、太冲主治足跗肿。
1、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2. 点按2-3分钟。
第二:合谷穴
合谷:神奇的“万能穴”
合谷穴也被称为“虎口”。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解表泄热的作用,在全身数百个穴位中,合谷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的治疗作用,是一个包医百病的万能穴,一个随身携带的大药箱。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伸臂,拇、食两指张开;
第2步:以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
第3步:屈指,拇指尖所指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
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
肢体、内脏等疼痛;
热病、无汗、多汗,经闭;
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膈肌痉挛。
配颊车、迎香主治牙痛、面痛、面瘫;
配列缺、大椎等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等;
配太冲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等;
配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 毅德康经络养生
保健养生
1、按摩: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
2、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第三 :隐白穴
便血、尿血、血崩,月经过多别担心,此穴最有效!
隐白:调血统血,扶脾温脾。
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大趾内侧,由足大趾趾甲内侧缘(即掌背交界线,又称赤白肉际)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证;
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癫狂、多梦等神志疾患;
惊风;
腹满,暴泻。
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
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
配大敦治疗昏厥。
1、艾灸
艾条悬灸:5-20分钟;
2按摩 用指甲盖点按100次
第四:攒竹穴
制止呃逆,立竿见影
攒竹:祛风解表,通络止痛。
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
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
第2步: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眉棱骨痛;
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目疾;
急性腰扭伤;
膈肌痉挛。
配头维主治头目疼痛;
配后溪、液门治疗目赤肿痛;
配列缺、颊车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按摩 用第二指腹揉按就可以。
第五:太冲穴
排肝毒,消火气!
太冲:排肝毒,消火气
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第1步:坐位或仰卧位;
第2步:由第1、2足趾间缝纹头向足背推;
第3步:至第1、2跖骨之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头面五官病证。
中风,癫痫,小儿惊风;
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证;
遗尿,癃闭;
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配合谷称为四关穴,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口歪
保健养生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按摩结束后喝适量的水有助于加速体内的代谢。
常按摩,可起到疏通经络,疏肝理气等保健作用。按揉时力度控制在略微感到疼痛即可,切忌用力过大造成皮下淤血。
太冲穴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
具体方法:先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用双手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跟内踝下方推按5分钟后,再由下向上推按至太冲穴5分钟。对咽喉肿痛等病症都能缓解。
第六:天宗穴
对付肩颈问题第一穴!
天宗:生发阳气。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垂肩;
第2步:确定肩胛冈:肩胛冈是肩膀后一横行的突起,自己右手搭左肩手指摸到的骨头;
第3步:将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分为三等分,当连线的上1/3与下2/3加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
气喘;
乳腺炎。
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保健养生
点按
用大拇指点按穴位,酸痛为止,注意不要用大力。
第七:大肠俞
消除大肚腩,秀出小蛮腰!
大肠俞: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大肠,大肠腑也;俞,输也。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艾灸大肠俞,能够令消化系统得到刺激,从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大肚腩。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
第3步:在第4腰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
腰腿痛;
坐骨神经痛;
遗尿,肾炎。
配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主治腰脊强痛;
配小肠俞主治二便不利。
1、艾灸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2.按摩
因为自己按不到,只能用拳捶打局部发热为止。
第八: 风池穴
治疗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治疗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
风池穴因空气传来的水湿之气受外部之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而得名。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头项之交界处,此处正好是进入头部的通道,因此,此穴具有抵挡风邪入侵的作用。
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耳鸣等头面五官病证;
中风、不寐、癫痫等神志病证;
颈项强痛;
毅德康经络养生
风池穴配大椎、后溪,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配睛明、太阳、太冲主治目赤肿痛;
配上天柱(天柱穴上5分)、足三里、三阴交对突眼症有一定疗效;
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风池穴配合谷穴、丝竹空穴缓解治疗偏正头
1、以食、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联合嘴唇正下方的凹窝承浆穴按压之,另取手掌根部末端圆形小骨前方凹陷处神门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
2、以两手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此法能对安神催眠较为有效。
第九: 意舍穴
治疗恶心呕吐、腹胀肠鸣的特效穴!
意舍:健脾化湿,和胃利胆。
“意”,脾之神也,脾气也。“舍”,来源也。意舍名意指脾脏的热燥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针灸甲乙经》: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3个椎体(即第11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腹泻等胃肠病证。
配期门、阳陵泉主治黄疸。
保健养生
用拇指点按
第十: 商曲穴
消积止痛,健脾和胃
商曲:运化水湿,清热降温。
商,漏刻也。曲,隐秘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本穴物质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少部分水气吸热后循经上行,如从漏刻中传出不易被人察觉,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仰卧位。从肚脐向上量2横指(拇指),再自前正中线旁开量半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噫气、反胃、腹胀、水肿等脾胃病证;
胸胁胀痛。
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痛、腹痛;
配支沟主治便秘。
保健养生
用大拇指点按3到5分钟
第十一:筋缩
治疗癫狂抽搐!
筋缩:平肝熄风、宁神镇痉。
筋泛指筋肉,缩有抽搐之意。穴当肝俞中央,考肝属木,在体主筋,该穴主治狂痫瘈疭,痉挛抽搐诸疾,因名筋缩。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7胸椎,垂直向下推2个椎体(即第9胸椎),其棘突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脊强;
胃痛;
癫痫,抽搐。
配印堂、鸠尾、腰奇主治癫痫痫. 按摩手法,用拇指点按五分钟,如果自己做,先找个坚硬的物体,躺着时候胸椎棘突下就可以。
第十二: 命门穴
命门:强腰补肾又壮阳
命门穴,人体生命的根本。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则紧密联系着胞宫,对两性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取一线过肚脐中点,水平绕腰腹一周;
第3步: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遗精、阳痿、早泄等男科病;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等妇科病证;
遗尿、尿频等泌尿系疾患;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泄泻,小腹冷痛。
配肾俞主治肾虚尿多、腰酸背痛;
配肾俞、气海、然谷主治阳痿、早泄、滑精;
配天枢、气海、关元主治肾泄、五更泻;
配肾俞、关元主治精子缺乏症。
1、灸法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40分钟;温度:45-48 ℃;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2.按摩法
用拇指按住命门穴,以感觉酸胀为度,揉动数十次。按摩命门穴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恢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第13期 | 天宗:对付肩颈问题第一穴
毅德康经络养生
天宗:生发阳气。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垂肩;
第2步:确定肩胛冈:肩胛冈是肩膀后一横行的突起,自己右手搭左肩手指摸到的骨头;
第3步:将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分为三等分,当连线的上1/3与下2/3加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
气喘;
乳腺炎。
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保健养生
1、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8℃;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第14期:胃仓:增进食欲!
养胃穴
胃仓穴
分享给你们
胃仓: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胃”,胃腑也。“仓”,存贮聚散之所也。
胃仓名意指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胃腑的湿热阳气,至本穴后,因受人体重力场的作用,湿重而热的阳气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湿热阳气屯留于本穴之中,故名。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2个椎体(即第12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等脾胃病证;
水肿;
背脊痛。
第15期 | 瞳子髎:专治各种眼疾,赶走鱼尾纹
毅德康经络养生
瞳子髎穴
瞳子髎: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
该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侧卧位;
第2步:在外眼角旁约1厘米,眼角纹头尽处,即为本穴。
主治
目痛,目赤,目翳等目疾;
头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配睛明、丝竹空、攒竹主治目痛、目赤、目翳;
配头维、印堂、太冲主治头痛。
保健养生: 用食指点按即可。
第16期 | 不容:腹胀排气,就找它!
不容穴
不容: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不容,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不即不可,容即容纳,穴平脐上6寸,胃纳水谷达此高度,则不可再纳,故名不容。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穴方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形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将胸剑联合到脐中的连线分为4等分,从上1/4与下3/4交点处左一水平线;
第4步:该线与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有一交点;
第5步:两个交点的中间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痛、呕吐、纳少、腹胀等胃疾;
肋间神经痛,肩臂部诸肌痉挛或萎缩。
配中脘、公孙主治胃炎、胃溃疡。
保健养生 自己按摩用大拇指点按200到300次
第期 17大包:关键时刻的“止痛药”!
大包穴
大包: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大包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络,灌溉五脏,故名大包。
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
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侧身或仰卧;
第2步:从乳头向下循摸两个间隙(乳头约平第4肋间隙);
第3步:该肋间隙与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线)的交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气喘;
胸胁痛;
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治胸肋痛;
配脾俞穴、章门穴,主治食多瘦身;
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第18期 | 建里:体虚者最好的温补药!
建里穴
分享给你们
建里:调健脾胃、消积化滞。
建里,属任脉腧穴。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
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水有降低体内温压的作用,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仰卧位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量4横指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痛、腹痛、腹胀、呃逆、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证;
水肿;
腹肌痉挛。
配内关主治胸中苦闷、呃逆;
配水分治肚腹浮肿。
按摩:用拇指点按就可以。
第19期 | 阴都穴: 治疗胃痛的妙穴
阴都:宽胸降逆,调理胃肠。
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刺激阴都穴,可有效治疗胃痛,刺激方法有点按,按揉,拔罐,艾灸等。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取穴方法】
毅德康经络养生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行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自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处旁开半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主治
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月经不调、不孕。
毅德康经络养生
配足三里、建里主治腹胀、腹痛。
第20期
中医急救专家
十宣:清热开窍醒神。
十宣为经外奇穴名。
十宣穴的准确位置十分好认,位于人体十根手指尖,距离手指甲与手指肉边缘0.1寸,左右两边加起来共十个穴。
经常按摩十宣穴,可治疗失眠、中暑、高血压等疾病。按摩十宣穴,最方便的方式是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复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 宜毅顺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定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即为本穴。
主治
用于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晕厥等;
咽喉肿痛。
配十二井穴主治中风闭证;
配大椎、耳尖主治高热和中暑。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第21期 |
四渎:可有效缓解咽喉肿痛!开窍聪耳,清利咽喉。
四,数量词。渎,小沟渠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为三阳络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本穴的变化为部分水湿冷降归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数条小沟渠之状,故名。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取穴方法】
第1步:坐位屈肘;
第2步: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中点到肘尖的连线中点向下1横指处,即为本穴。(*肘横纹到腕横纹12寸)
主治
手臂疼痛、麻木;
暴喑,耳聋,齿痛、头痛等五官疾患。
配外关、曲池主治前臂疼痛;
配听宫、天牖主治耳聋。
第22期 |
天府:调理过敏性鼻炎的良药!按一按
天府穴
天府:调肺气,清上焦,疏经络。
天,天空,指上而言。府,聚集处。天府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
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和天府穴处的温度场相比,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在天府穴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天府。
天府穴,专治“鼻症”。
与鼻相关的疾病,无论是敏感性鼻炎、慢性鼻炎、还是流鼻血等等,统统都可以交给天府穴处理。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坐位,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即为本穴。
主治
咳嗽、气喘、鼻衄;
瘿气;
上臂痛。
提起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手上各穴位的作用及缘由有哪些呢?,另外,还有人想问头痛按手上的哪个穴位,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头痛怎样找手上穴位治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手上各穴位的作用及缘由有哪些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手上各穴位的作用及缘由有哪些呢? 鱼际穴:鱼际穴处于人们常说的大鱼际之处,即大拇指与手腕的连接之处;经常它,能缓解**咽喉之病、感冒引起的咳嗽、扁桃体发炎、头疼头晕等病症;鱼际穴与呼吸密切相关,如果发现大鱼际,那得就当心,因为这说明此处血液供应不足,这是一些呼吸疾病的反应。鱼际穴的方用另一只手点按,也可在此处刮痧。
劳宫穴:
手臂内侧中间线是心包经的位置,劳宫穴属心包经,将五指握拳,中指对应之处便是劳宫穴位置;劳宫穴的功能是散热燥湿,主治中暑、心脏劳累等病症;有的人心脏不好,突然要晕倒时,或者中暑时,劳宫穴,顿时给心脏补充了血,就会慢慢恢复。当然,如果是昏厥,不仅需劳宫穴,还要人中穴。
阳谷穴属小肠经,它的位置在小指连线与手腕横纹之处;阳谷穴的主要功能是阳气,主治头面病证症,如牙疼、头痛、眼睛发红、耳鸣、耳聋、舌下腺囊肿等病症,阳谷穴可点打、艾炙,高血压的人经常阳谷穴也很有好处,能降低血压。
合谷穴:
合谷穴估计没学过中医的知道,它很有句,属大肠经,它的位置在大拇指与食指间肉较多的位置,合谷穴别名虎口;合谷穴的作用太多了,凡是头面部的疾病都可合谷穴,减少病症,如头痛、目赤、流鼻血、牙疼、中风、耳聋耳鸣,经常按按它,自有好处。
十宣穴:
十宣穴很少有人知道,它是经外奇穴,它的位置在十个手指尖上,离指甲约0.1寸的距离。经常十宣穴对高血压、失眠、中暑、手指麻木很有好处;“十指连心”,十宣穴下面神经众多。十宣穴要逐个,或者用十个手指尖敲打桌面。
2、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头痛按手上的哪个穴位 1.整个头部疼痛头疼点在手上的反射区。
选穴:合谷穴手上哪个部位治头疼。
如果你的整个头部都一跳一跳地疼痛,那么合谷穴能帮助你。而且由于头痛与肩部血流不畅有关,所以配合肩井穴的,效果会更好。偏头痛手上哪个部位。
位置:合谷穴在手背上,手指张开的时候,拇指和食指之间褶皱靠近拇指一侧,拇指轴关节手指一方。
要点:将拇指的指肚放在另一只手的合谷穴上,沿着拇指的骨头边缘按
压,你会觉得很舒服,但又稍微觉得有点疼,没关系,你可以再加点力气按压。头痛在手上的反射区。
3、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头痛怎样找手上穴位** 可以列缺试试
4、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按哪个什么穴位么可以去缓解偏头痛? 阿是穴。首先偏头痛,肯定有痛点,这个痛点在中医上讲叫做阿是穴,没有固定的穴位,疼痛点即是穴位所在。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也是阿是穴,像梳头那样进行飞快的,每次梳摩个次左右,每天三次,早、中、晚各做1次,即可达到止痛得出目的。
揉太阳穴。每天早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前,用双手中指或者食指按着太阳穴,顺着揉10圈,再倒着揉10圈,如此反复,接连数日,偏头痛可大大的减轻症状。手上按哪里能缓解头痛。
按合谷穴。合谷穴又叫虎口穴。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热水之中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这时按合谷穴,左右手交替进行,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捏印堂穴。位于眉心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反复。手上哪个部位治头疼图片。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取双耳交线中点处。用手掌轻轻叩击,有通经活络之效,缓解头部胀痛很是有效果。
阳白穴。位于瞳孔正上方,眉骨上一寸。按压阳白,清头明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偏头痛。
神庭穴。位于发际线正中向上0.5寸微微凹陷处,长按神庭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有效缓解头痛,可以提神醒脑对**偏头痛有一定得效果。头疼手上哪个部位图解。
以上就是与手上各穴位的作用及缘由有哪些呢?相关内容,是关于手上各穴位的作用及缘由有哪些呢?的分享。看完手上三个穴位一分钟治头疼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