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以“灵”命名的穴位,4条经脉的5个穴位,分布最多的是在心经上,手臂和手腕部;肾经的灵墟和督脉的灵台,分别位于前后心的位置;而承灵穴则位于头部。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无论是在手臂的心经上,还是在前后心,还是头部,都与心血相关。
心经:青灵、灵道(手臂)肾经:灵墟(胸)胆经:承灵(头)督脉:灵台(后心)灵台穴灵台穴,别名肺底,属督脉。灵即神灵,台即亭台,此穴在神道和心俞两穴下,故喻为心的神灵之亭台,故名灵台。
灵台,为古时君主宣德布政之地,喻心。穴在第六椎节下间,内应心,故名灵台。
灵指心。成玄英疏:“灵府者,精神之宅也,所谓心也。”本穴在第6椎下间,内应于心,喻该穴为心灵至尊之地,即中医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本穴内应神志。《庄子·桑庚楚篇》注文:“灵台者,心也。”凡属有关神志之病,可以取此。俾以加强感通之力,而调性灵之能,故喻本穴为灵台。
灵台。灵,神灵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台,停住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至阳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阳气在穴内为停住之状,故名。
灵台穴,清热化湿、止咳定喘
灵台穴有止咳平喘、清热解毒作用。
灵台穴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咳嗽,气喘,疔疮,背痛项强,以及心神疾患。
《针灸大成》云:“禁针,可以多灸。”治气喘不得卧者,火到便愈,盖以兴奋其阳也。但虚人或多寒湿及精神不振者,宜之。
作用功效:清肺泻火,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疔疮、痈疽、急性胃炎、哮喘、支气管炎、疟疾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关节按揉灵台穴,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3–5分钟。
督脉穴位:灵台穴https://dejiankang.net/7405.html青灵穴青灵穴,属手少阴心经。青指生发之象,灵指神灵,心为君主之官,通窍藏灵,此穴为脉气生发之处,故名青灵。
青,犹少也,喻青春之生气也。灵,神明之谓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穴为手少阴心经腧穴,神灵所居之处,故名。
青,通清,指神仙。灵,有神灵之义。少阴君火之气,出于极泉,犹易经之震卦一阳居下。震出东方日出之地,东为春阳之起,万物借以发生,春色青青,《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喻此穴处有生神之义,故名青灵。
灵指效验,青主痛症。因是穴主治肩臂不举,疼痛不能带衣,以及头痛胁痛。《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肩臂不举,不能带衣。”灸此有止痛之效,因名青灵。
青灵。青,肝之色也,灵,灵巧也。本穴物质为极泉穴下传血液的气化之气,在本穴的运行过程中,它因散热而缩合为水湿云气并以云气的方式向下传输,表现出风木的灵巧特征,故名青灵。
青灵,理气止痛,宽胸宁心
青灵有清头目、疏经络作用。
《大戴礼·曾子篇》天圆章云:“阳之精曰神,阴之精曰灵。”神是无为之表现,灵是有为之行动。心为君主之官,通窍而藏灵,是阴之精也,故名之以“灵”;青灵穴主治为目黄、头痛、胁痛、肩臂不举、不能带衣,均属虚弱之证。针之助使神气振发,而促青阳兴起也。青阳者,东方青气之灵也,犹云朝气也。
作用功效:运化心血、理气止痛,宽胸宁心。
主治病症:头痛振寒、目黄、腋下肿痛、肩臂不举等。
按摩手法:
1.正坐,抬起右臂和肩平,肘弯屈,小臂向上,左手五指并拢,把小指放置在手臂内侧肘横纹处,拇指按压所在之处有酸痛感:
2.除拇指以外,其余四指放于臂下,轻托手臂,用拇指的指腹轻轻揉按青灵穴,每次1至3分钟。
特效按摩:用手掌拍打或用拇指指腹按揉青灵穴,每次1~3分钟,可预防肋痛、肩臂疼痛以及心绞痛等循环系统疾病。
手少阴心经经穴:青灵穴https://dejiankang.net/4340.html承灵穴承灵穴,属足少阳胆经。承灵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承即下受上,灵即神灵,脑主神灵,故脑上顶骨又称天灵骨,此穴在其外下方,故名承灵。
正营穴 承灵穴 人体穴位图承,有承受之义,继也,迎也,又佐也。灵,有神灵、天神之义。穴当元神所居之头顶,本经经气承目窗,正营而来,与通天、百会相临,凡此诸穴俱关神识,因名承灵。脑为神灵之室,头顶骨古称天灵盖。穴在其下旁,乃承受脑神之处也。
承灵。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该穴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
承灵穴,通利官窍,散风清热
承灵穴有泻胆清热、宣通鼻窍的作用。
承灵穴系胆经与阳维脉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作用。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
作用功效:祛风,通窍。
主治病症:眩晕,目痛,鼻渊;脑风头痛,恶见风寒,鼻塞;耳鸣,项强等。
按摩手法: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承灵穴,有刺痛的感觉,先中指左上右下,后右上左下,每次3–5分钟。
特效按摩:经常用中指指腹按压承灵穴,每次1~3分钟,对面部痉挛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足少阳胆经经穴:承灵穴https://dejiankang.net/6335.html灵墟穴灵墟穴,属足少阴肾经。灵即神灵,墟即土堆,心主神灵,神灵指心,此穴内应心脏,外当肌肉隆起处,其形犹如土堆,故名灵墟。
灵墟穴 人体穴位图灵,指神灵墟,指墟址。穴在心旁,因心藏神,灵与神同义,穴为神员之墟址,故名。
灵,神之精明为灵。灵,星名,火星也,一名龙星,亦君火之义也。墟,大丘也,高起的土堆。虚又是中空与孔隙之象。又有居义。阳精为神,阴精为灵。心在脏属阴,在位属阳,故神与灵皆心之象也。穴与心神所居的玉堂穴平行,故名之为“灵”;居胸膺突起处,因名为“灵墟”。《道藏》所谓:“心即神灵之丘也,神藏其中”者也。与青灵可以互参,亦与神封、神藏义近。
灵,神灵也,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墟,土丘或故城遗址,指穴内物质空虚荒无。本穴物质为神封穴传来的极少水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蒸升于上,穴内气血如同废墟一般,故名。
灵墟穴,疏肝宽胸,肃降肺气
灵墟穴有开胸降逆、清热消肿的作用。
灵墟穴所治症,略同于神封,使神有所归,而不外散也。
作用功效:止咳平喘,宽胸顺气,降逆止呕。
主治病症:支气管炎、鼻塞、嗅觉减退、肋间神经痛、胸膜炎、乳腺炎、呕吐、食欲不振、腹直肌痉挛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按灵墟穴,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还可采用按揉的方式,以灵墟穴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
足少阴肾经经穴:灵墟穴https://dejiankang.net/5699.html灵道穴灵道穴,属手少阴心经。灵道是手少阴心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灵即神灵,道指通道,心主神灵,此穴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沟,犹如通向神灵之道,故名灵道。
灵,神灵之谓。道,指通道。穴为手少阴之经穴,脉气出入之道,故名灵道。
灵,有神灵之义。道,指通行之道路,又顺也,远也,万事之通行也。心藏神,神化而为灵,此穴在神门穴上1寸5分,为手少阴脉通行经过之道路,乃人身阴阳交会之大道。道为万物之所由,灵为一身之主宰,神灵有道,则形有所禀,气有所归矣。
灵道。灵,与鬼怪相对,神灵也,指穴内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道,道路。该穴名意指心经经水在此气化。本穴物质为少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处为气化散热,气化之气循心经气血通道而上行,故名灵道。
灵道,安神宁心、舒筋活络
灵道穴是心经的经穴,心主血脉,主神志,故可调血止痛、养心安神治疗心神病。
手少阴心经出腋下,行于肘臂,经筋结于胸胁,灵道可通经活络治疗经脉病。
灵道穴秉少阴之气,由少海直道而来,有行气和血、宁心醒神之功。主治心痛、干呕、悲恐、瘛疭、肘挛、暴瘖以及诸般郁滞之症,刺之俾使其灵通顺适也,是治疗心病和癔病的主穴。《备急千金要方》:“心痛悲恐,相引瘛疭。”
应用灵道穴按摩治疗心绞痛,效果颇佳。
作用功效:生发心气。宁心安神,清热利窍,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心内膜炎、癔病、精神分裂症、急性舌骨肌麻痹或萎缩、神经性呕吐、肘关节炎、尺神经麻痹或疼痛。
心绞痛:按摩灵道穴于压痛明显处,用拇指腹轻揉穴位1分钟,再重压按摩两分钟,最后以轻揉l分半钟结束。每日按摩1次,15次为一疗程。一般进行四个疗程后结束治疗。
特效按摩:癫痫发作时抽搐的患者,平常多揉灵道穴,可以防治抽搐。
手少阴心经经穴:灵道穴https://dejiankang.net/4344.html
中医治疗,不仅有中药,还有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手段,其中经脉循行,身体的穴位让我们窥见人体蕴藏的无尽奥秘。其实,人体有自己的“养肾药”,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通过按摩的方式来治疗肾虚?哪些穴位在肾虚的治疗中有奇效?我们又应该用什么手法来按摩这些穴位呢?
养肾穴位大揭秘:
1、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乃是肾经的首穴,人体长寿大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身强力壮。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也可以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2、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脚踝凸出部位和足跟腱之间,当我们摸到略微凹陷的地方就是太溪穴的位置了。中医上讲太溪穴是肾经原穴,对太溪穴按摩时我们可以盘腿正坐,然后用两只手的拇指分别按压反方向的穴位。按摩方式可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捏20次,每天按两次即可。按摩太溪穴不仅可以治疗肾亏,还能缓解头痛,月经不调等问题。
3、商阳穴
商阳穴的具体位置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别名绝阳。对该穴位进行按摩可以有效改善肾脏功能,还有延缓衰老、强筋健骨的功效。还有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和食指指尖相对用力,以及指甲的硬度用力掐按商阳穴。每次掐按3-5分钟即可。亦可用棉签或者圆珠笔的末端连续刺扎商阳穴,可同样可以起到养肾护肾的作用。
4、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的位置,也就是肚脐正下方四横指的地方,为先天之气海,是 养生 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可以用按揉法或震颤法,将一手握成拳状,放于关元穴之上,顺时针的旋转按摩三分钟,再逆时针的旋转按摩三分钟;也可以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通过对该穴位的按摩,可以帮助提升肾气,强健身体,改善肾虚引起的诸多症状。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增强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为益。经常按摩这个穴位,不仅可以保养身体,还能提高肾脏功能,我们知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养肾之前先健脾胃,脾胃好,吸收好,养肾也就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中医养肾的5大奇穴,大家没事的时候都可以适当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肾虚的情况,当然了,如果发现自己肾虚症状明显时,一定要找中医辩证,对症治疗。
穴位按摩是用渗透的指力治疗疾病的方式,穴位按摩好处在于既可以用从来诊断疾病同时也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中医上来说,穴位按摩主要就是针、灸、推拿等。
用恰当的按摩手法能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按摩的关键就在于掌握不同穴位的位置以及作用,今天就为大家分享6个比较重要的穴位,建议收藏起来,或许哪天就能用到。
老中医:这6个穴位可治病(详细图解),非常实用,记得收藏+分享
穴位一:合谷穴
合谷穴在右手拇指内侧,对应左手的虎口,拇指向下按压时,拇指指关节处就是合谷穴。
经常按压合谷穴,可以消除疲劳,去除黑眼圈,同时对失眠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穴位二:太冲穴
太冲穴是位于人们的足背部位,靠近第一根和第二根脚趾骨之间的位置。
平时适当按摩太冲穴,能起到降压和缓解情绪急躁的作用,对于一些肝脏郁结导致心情比较暴躁的人们也有很好的缓解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感冒初期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适当按摩太冲穴来帮助缓解感冒的症状。
穴位三:角孙穴
角孙穴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便是角孙穴的所在。
具有疏风活络,清热消肿,散风止痛,吸湿降浊,清利头目的功效,对痴心肿痛,耳肿痛,目赤肿痛,目翳,耳肿痛,面颊肿痛,以及现代医学的腮腺炎,视神经炎,偏头痛,牙龈炎,视网膜出血等头面五官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穴位四:太渊穴
太渊穴的准确位置在腕前区,并处于舟状骨与桡骨茎突之间,在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具有理血通脉的功效,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常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血瘀等状况,也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对咳嗽、气喘等状况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还具有清泄胃热的功效,有益于身体 健康 ,人体在按摩太渊穴的时候要控制好力度,防止用力过大使局部肌肉发生损伤。
穴位五:太阳穴
太阳穴是经外奇穴、临床常用穴,位于外眼角与眉稍连线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
在太阳穴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疲劳,同时也具有镇定安神的作用,太阳穴属于眼部保健操较好的穴位,具有改善眼睛视力、改善眼部疲劳的作用。
穴位六:风池穴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在头部非常重要的腧穴,这个穴位于后颈部,如果是男士,当他低头的时候因为后面的头发比较短,就能看到后颈部在颅骨的下方有一个凹陷。
这个凹陷是胸锁乳突肌,就是前方的肌肉跟后边的大脖筋,也就是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这个穴入后发际上一寸的位置,这就是风池穴。
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祛风止痛、祛风通络、对于风寒感冒有着治疗作用,对于面瘫和中风的患者有着功效,对耳鸣、耳聋有着缓解作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适度揉,只要有酸胀感就行,每次按摩35分钟。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