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脘。下,下部也。脘,空腔,空管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上部经水在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则继续循脉而下行,如同流向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下脘穴,下,相对于上、中而言。脘,胃也。脘为胃的内腔,亦泛指胃部。根据位置功能取穴,我们可以很容易联想,胃的下部分,“当胃下口,小肠上口”,因名下脘。
2、足太阴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它包括任脉的冷降之液,包括脾经的冷降之液,故为足太阴任脉之会。
附注:足太阴、任脉之会。
穴位含义:任脉的上部经水在此向下而行。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任脉下行。
上脘穴 中脘穴 下脘穴取穴方法:下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功能作用:疏导水湿。
主治疾病: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穴位配伍:下脘配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针灸并用),治急性菌痢。下脘配地机、阴陵泉、水分、小肠俞,治不嗜食。下脘配商丘、通谷,治呕吐。下脘配大敦、石关、通谷、胆俞,治干呕。下脘配中脘、胃俞,治嘈杂。下脘配下廉、太白,治泄利脓血。下脘配中脘、章门、三焦俞、三阴交,治久痞。下脘配神道、列缺、膏肓俞,治健忘。下脘配胃俞、脾俞、下廉,治羸瘦。下脘配天枢、照海,治痢疾,里急后重。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痉挛、慢性胃炎、肠炎、胃下垂、胃扩张、尿血等。
艾灸疗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下脘穴,别名幽门、下管。属任脉。位于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下脘别名,叫做幽门,下脘指胃腔下口幽门部,说起幽门可能大家比较熟悉,有一种病名叫做幽门螺旋菌,万万没有想到,帮助我们记住穴位,反思,下脘穴,是不是可以治疗幽门螺旋菌。
根据近端取穴的原理,下脘穴,位于胃的幽门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治疗肠胃相关的病症。
按摩手法:刺激下脘穴可以采用按揉的方式,用食指、中指并拢,用指尖按揉下脘穴3-5分钟,每天坚持,可以有效的改善胃溃疡等症状。
下脘正好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这个下脘穴,常有人下脘穴痛,下脘在胃的下口的地方,这下口的地方常常容易发炎。
痛的观念是什么?痛根本是来自压力,而不是来自发炎。我一直在跟诸位讲,中医是物理医学,就像爱因斯坦一样,站在外面看到里面。当有痛在那产生后,压力舒解掉就好,环境改变掉就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处方不是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针灸也是一样。知道穴道的话,可以协助我们做诊断。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