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海穴别名脖胦穴,丹田穴,下肓穴,下言穴,气泽穴,膊胦穴,季胦穴。
1、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2、脖胦。脖,脖子也。胦,中央也。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循腹正中线而行。
3、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腹部为丹田,故名。
4、下肓。下,下部也。肓,心下肓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脂类物质。下肓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膏脂之物在此随水气的胀散而输向人体各部。
5、下言。下,下部也。言,肺之声也。下言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性水气。
6、膊胦。膊,大膀子也,肉之聚也,此指脾土。胦,中央也。膊胦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中亦含有一定的脾土尘埃。
7、季胦。季,季肋也。胦,中央也。季胦名意指任脉的强劲之气由此亦会输向气血较少季肋部位。
附注:肓之原穴。
穴位含义: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运行规律:循任脉上传阴交穴。
气海穴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主治“脏气虚备,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差”,故名气海。
气,为人体呼吸出入之息,指人身的元气与各种气病。海,广大深远之意。穴居脐下1.5寸,为先天元气之海。
《针灸聚英》:“男子生气之海。”《医学入门》:“主一身气疾。”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清浊》谓“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故《营卫生会》谓:“气出于下焦。”因此人身之生气出于脐下,充塞周身。
《管子·心术》:“气者,身之充也。”充,塞也,无处不至也。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乃是指膻中为上气海而言。上下相应,气有泉源,自然川流不息矣。按海字之义,又可喻为事物广泛,作无边无际解之。试观海水之化云升腾,降为雨露,即天地间之气化循环也。在人身凡属气息升降失调,其治皆以本穴为主。裴廷辅治一气逆患者,呃咯不休,先刺膻中,微取之,以开行气之路,再刺本穴,使引上逆之气下达脐下,立即生效。犹导川入海,则水不横逆矣。古人定膻中为气会者,盖以后天之气鼓荡于胸,以促脐下之气相与送迎,即老子之喻元气升降,犹橐萮也。
《道藏》服元气法,略谓气海与两肾相属,肾属水,气与水互为子母。水在人身为阴,独阴不能升化,必须济之以阳。心属火,火在人身为阳。《书经·洪范》云:“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合之人身阴阳不可偏盛。人之饮食、呼吸、寐寤、动静,只是调停自身水火而已。故养生家以心意之阳,下降肾宫,而温存以守之,则犹天日之阳下照江海。阴水得阳火之照射,则化气升腾,云行雨施,泽被大地。其于人身则正气流行,邪气自不干搅。视此水火升降,则知地天之所以为泰也。
在医理上,亢热之症,得辛凉而汗解者,即水火交而得既济也。亦即《黄帝内经素问》:“身若燔炭,汗出而散”之义也。若稍涉辛温,则犹浇油救火矣,则其为败必可致也。
王太仆谓:“寒之不寒,是为无水,热之不热,是为无火。”三复斯言,可发深悟。
取穴方法: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主治病症: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疝气,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泌尿、生殖器,妇科病等疾病。
穴位配伍:
气海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气海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气海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气海配关元、命门(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气海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气海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气海配天枢、足三里、大迎,通络理肠,治阑尾炎。气海配曲池、太冲,潜阳降逆,治高血压。气海配中极、三阴交,理血调经,治痛经。气海配阴包、三阴交,益气举陷,治子宫脱垂。气海配足三里、关元(灸),益气升阳,治中气下陷。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肠炎、细菌性痢疾、男子性功能障碍、功能性子宫出血、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艾灸疗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常用的灸法有气海温和灸、气海隔姜灸和气海附子灸等。
1.气海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在距气海穴约3cm处施灸,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2.气海隔姜灸:取0.3~0.5cm厚的鲜姜一片,用针穿刺数个针孔,覆盖在气海穴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灸10次。3.气海附子灸:取0.3cm左右厚的附子片,以水浸透后在中间用针刺数个针孔,放在气海穴上,于附片上置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或稍有红晕为度。每次3~5壮,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现代也常用温灸器灸,可用灸盒置艾条或艾绒后放在气海穴上,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灸程。也可每周施灸1~2次,长期应用。
“气海”义为诸气汇聚之处,故有补气、调气之功,本穴位居下焦“丹田”部位,主要对肝、脾、肾三脏之气亏虚和真气不足所产生的气虚之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说明本穴多主治与气虚有关的病证。
气海穴为先天元气汇集之处,具有益气调气、温中补肾的作用,故多用于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之虚证。以及中焦、下焦之虚寒证。
气海穴居脐下,为先天元气之海。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各类气证。存调补下焦、补肾益气、振阳固精之功
气海穴与肺气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苟气海处不作吸引,则中气不能达于脐下。男子腹呼吸,全赖气海为之鼓荡,乃有吐纳也。养生家调息,绵绵若存动而愈出者,全在于此。故养生家以本穴为大气所归,犹百川之汇海者。又以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畅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故中医常云,气为血之帅。
按摩手法:双手搓热,把两只手叠加在一起放在气海穴上,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按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
气海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水肿鼓胀,脘腹胀满,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扩展资料:
气海穴是人体内的一个穴位。又名脖_。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肓之原,出于脖_,脖_一”。
是任脉穴位名称,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名称释义
肓之原穴。
脖_穴,丹田穴,下肓穴,下言穴,气泽穴,膊_穴,季_穴。
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
(1)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2)脖_。脖,脖子也。_,中央也。脖_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循腹正中线而行。
(3)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腹部为丹田,故名。
(4)下肓。下,下部也。肓,心下肓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脂类物质。下肓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膏脂之物在此随水气的胀散而输向人体各部。
(5)下言。下,下部也。言,肺之声也。下言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性水气。
(6)膊_。膊,大膀子也,肉之聚也,此指脾土。_,中央也。膊_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中亦含有一定的脾土尘埃。
(7)季_。季,季肋也。_,中央也。季_名意指任脉的强劲之气由此亦会输向气血较少季肋部位。
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
循任脉上传阴交穴。
生发阳气。
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配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刺灸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气海是针灸保健要穴。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常用的灸法有气海温和灸、气海隔姜灸和气海附子灸等。
⑴气海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在距气海穴约3cm处施灸,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⑵气海隔姜灸:取0.3~0.5cm厚的鲜姜一片,用针穿刺数个针孔,覆盖在气海穴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灸10次。
⑶气海附子灸:取0.3cm左右厚的附子片,以水浸透后在中间用针刺数个针孔,放在气海穴上,于附片上置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或稍有红晕为度。每次3~5壮,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现代也常用温灸器灸,可用灸盒置艾条或艾绒后放在气海穴上,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灸程。也可每周施灸1~2次,长期应用。
参考资料:气海穴_百度百科
大家好,我是山东人魏洪江,是一位经络穴位养生爱好者,每天分享养生知识。
俗语有云“气海一穴暖全身”。气海穴掌控着全身气机,具有强壮身体的功用。
经临床证明,气海穴可调整人体虚弱状态,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先天羸弱、后天劳损所致的体虚症状。
【气海释义】
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腹部为丹田,故名。
【气海穴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气海穴作用】: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调理冲任。
【气海穴主治】:①腹痛,泄泻,便秘。②遗溺。③疝气。④遗精,阳痿。⑤月经不调,经闭。⑥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气海是针灸保健要穴,历代有不少气海穴的保健方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
女性痛经常用的暖宫宝,施用位置即为气海。
【气海穴按摩法】
气海穴,即道家所称的丹田部分,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枢。它位于脐下一寸半。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 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
按摩气海穴,中国传统养生经验认为,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现代西方研究,按摩此穴,可促使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此穴孕妇忌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