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睛明穴

时间: 2023-02-15 13:57:51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睛明穴

穴位解析释义

睛明穴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目眦外。

1、睛明。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穴。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睛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

穴在目内眦,主治目疾,有明目之功,故以名之睛明。

睛,指眼睛,本穴在目内眦,黏膜组织上,近于睛,主治两目红肿、怕光羞明,一切目疾,有明目之效,故曰睛明。《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王冰注:“在明堂左右两目内也,以近于目眦,故曰精(睛)明。”

2、目内眦。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3、泪孔、泪空、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

4、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

5、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附注: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

为什么是多脉之会?

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穴位含义: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气血特征:穴内气血为温热的天部水气与地部经水(血)。运行规律: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

取穴

取穴方法: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降温除浊。

主治疾病: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等眼部疾病。

穴位配伍:

晴明配合谷、风池,清热疏风,治结膜炎、目痒。睛明配肝俞、光明,调肝养血,治夜盲、色盲、近视、散光。晴明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睛明配合谷、四白、光明、太阳、大骨空、小骨空,治目生翳膜。睛明配肾俞、胃俞、心俞、百会,治目䀮䀮不明,恶风寒。睛明配光明、临泣、三阴交,治雀目不能夜视。睛明配头维、临泣、风池,治迎风流泪。睛明配攒竹、丝竹空、合谷,治赤眼肿痛。睛明配攒竹、太阳、风池、合谷,治胬肉攀睛。睛明配风池、四白,治疗近视。睛明配合谷、光明,治青光眼。睛明配太冲、肝俞,治夜盲。睛明配风池、太阳、攒竹、阳白,治目赤肿痛。临床运用:视神经炎、结膜炎、急性腰扭伤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本穴禁灸。

睛明穴,眼睛明亮的穴位

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之意。

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本穴为太阳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膀胱经的走向,是起于睛明,终于至阴,是一条自上而下的经脉。不过在穴义里,对其气血的走向是这样描述的:“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我们注意到,在穴义中对睛明穴的气血来源是这样描述的:“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如果说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从高向低,从西向东,奔流入海。那么对于人体来说,这个睛明穴,虽为膀胱经的首穴,但它却并非膀胱经的发源地,因为穴义已经说了,是来源于体内,具体是什么地方呢,却并没有说明。

事实上,我们在刮痧过程中,可以印证这一点,就是当我们刮完肩颈以后,很多人都会感觉眼睛明亮了许多,这符合“睛明”的穴义。由此可见,显然是气血上到了头,再从头灌注给了睛明穴。

虽然在穴义里并没有说明这个“体内膀胱经”的具体位置,但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视”,所以,这个“体内”的发源地,应该就是肝脏,并通过膀胱经疏布给睛明。很多肝脏不好的人,眼睛都不好,这都得到了相互的印证。不过,人体是一个整体,脏器之间都是相关联的,虽然眼睛的问题更多地受脏脏的影响,但哪个脏器出了问题,哪条经络不通畅,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视力。之所有“老眼晕花”一说,皆是我们衰老的体现。

睛明穴,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又是足太阳经与手太阳经、足阳明经、阴跷脉、阳跷脉的交会穴,阳明脉多气多血,阴跷脉、阳跷脉主眼睑的开合,故凡外感诸邪、内伤诸疾所导致的多种眼病,主要是慢性眼病,均可治疗。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腰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取睛明穴又可治疗腰部病证。

睛明穴统治一切眼疾

同样都是靠近相关的器官,就像听宫可以使人耳聪一样,睛明则可使人目明。一切与视力有关的问题,近视、视力模糊、视疲劳,首先想到的就是刺激睛明穴。几十年前,中小学推广的眼保健操中,就有按揉睛明穴这一节,足见其重要性。现代人长期使用电脑手机,更加重了用眼负担,所以,经常按揉睛明穴,会有很好的明目效果,且简单方便环保不花一分钱。

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位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次按摩2分钟。

注意事项:如有血肿、皮损的病人都不要按摩。眼部卫生一定要注意!

特效按摩:睛明穴是治疗所有眼病的关键穴位,按摩时用拇指指端按揉睛明,每次双侧同时按揉2分钟左右。

“一孔之学”,睛明穴为何又被称为眼睛保健的首选穴位?

睛明穴,为何又被人称之为眼睛保健的首选穴位。中医师指出:不论是青中年人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疲劳,还是小孩的近视预防保健,还是老年性白内障所致的视物模糊,选用睛明穴治疗,均有不错的疗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睛明穴。

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又名精明、泪孔、泪空、目内眦等。睛明穴因其位于目内呲,近于睛,能治目视不明,可以明目而得名。其睛者,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者,光明穴之意也。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是膀胱经经气上行所化。血由本穴濡养于眼睛,所以眼睛可变得明亮清澈。本穴又是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脉、阴跷脉五脉之会,是主治眼部疾患的常用腧穴。

本穴定位:

《针灸入门》言:“睛明在目内呲红肉陷中”。《铜人》也记载“睛明一名泪孔,在目内呲头外一分”。《针灸学》则载“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本穴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穴位作用:

人眼睛之所以可以视万物,辨五色,都是有赖于五脏六腑精气上行濡养眼睛。这里面又以肾、膀胱经的经气尤为重要。《黄帝内经》有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也是说明了人体水精的运行,是有赖于膀胱经气的推动的。睛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本穴可调节膀胱经精气,让水谷精微化生为血,更好的濡养眼睛,所以本穴为眼部保健的重要穴位。睛明穴能补能泻,不论是属实热之眼病或者寒虚之疾,均有一定疗效。

《针灸大成》指出:“睛明主固远视不明,恶风泪出,憎寒头痛,目眩”。《针灸甲乙经》也记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内眦赤痛,眦痒痛,淫肤白黯,晴明主之。”远视不明,恶风泪出,多见于老年性白内障及老花远视。老年性白内障、远视等,中医多数是认为肝肾不足,难以濡养眼睛所致。睛明穴为膀胱经连接眼睛的重要穴位,刺激本穴可以调整膀胱经精气,更好的濡养于目。所以,本穴对于老年眼花远视,视物模糊等有良好疗效。临床上多使用睛明穴、攒竹穴、肾俞、肝俞综合治理。不过属虚之病收效缓慢,需时常按摩保健。

《玉龙歌》则言:睛明主治两眼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这个主要说的是睛明穴主治眼睛红肿热痛(主要为天行赤眼及暴风客热),现代医学上的急性结膜炎。但由于急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其传染性强,所以现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本穴来治疗本病。急性结膜炎反而应该勤洗手(采用流动水),避免传染,做好个人卫生,切记不要用手揉眼睛。

睛明穴还是预防近视及缓解眼部疲劳的要穴。其中我们熟悉的眼保健操第二节,就是按压睛明穴。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在两侧眼窝穴位处,按节奏上下按压,做四个八拍。随着伏案工作及电脑工作者越来越多,眼部疲劳者常见,平时大家可以在工作之余揉按睛明穴,可以起到缓解眼睛疲劳,预防近视的作用。


本穴保健方法:

针刺法:《针灸学》载,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 1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注:由于本穴为眼部穴位,错误操作可损失眼睛,所以非医者不要针刺本穴。

按摩法:我们可以参考眼保健操按压方法。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有节奏地上下按压穴位,每拍一次,做四个八拍。

注:行本穴按摩保健前需要清水洗手,擦干。有条件者,可用酒精湿巾行手部消毒。

艾灸法:本穴禁灸!!!

古籍《铜人》、《外科密要》、《医学入门》等书均记载,睛明穴不可灸。教材《针灸学》同样记载,本穴不可灸。有医学杂志曾报道,本穴灸之可能导致热性白内障。

睛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 睛明的功效

我们每天都要跟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种电子产品打交道,用眼时间长了,就会感觉眼睛又干又涩,很不舒服,有很多人习惯用眼药水缓解疲劳,但实际上长期使用眼药水也不是最好的缓解疲劳法,要想彻底解决问题,最好是改善眼睛的营养供给环境,可以试试 *** 保护眼睛的腧穴-睛明穴,那么睛明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 这个穴位又有什么作用呢?

睛明的准确位置 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鼻梁旁与内眼角的中点凹陷处即是睛明穴。

睛明的作用 穴名由来: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给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睛明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阴跷,阳跷五脉之交会穴,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血,膀胱经之穴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由于睛明“交际广泛”, 所以能一穴多用,主治眼睛疾患。

*** 睛明的功效 睛明穴是中医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位之一,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内外翳障,近视,青盲,夜盲,色盲,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 *** 睛明可改善眼周气血供应,从而消除眼睛疲劳和干涩。

*** 睛明的方法 1.用食指指尖点按睛明,按时吸气,松时呼气,共36次,然后轻揉36次,每次停留2-3秒。

2.轻轻闭眼,双手握空拳,拇指翘立,用拇指尖点在腧穴上,稍用力,以腧穴有酸胀感为度,持续1分钟,放松10秒后再重复点按,反复3-5次。

我们每天都要跟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种电子产品打交道,用眼时间长了,就会感觉眼睛又干又涩,很不舒服,有很多人习惯用眼药水缓解疲劳,但实际上长期使用眼药水也不是最好的缓解疲劳法,要想彻底解决问题,最好是改善眼睛的营养供给环境,可以试试 *** 保护眼睛的腧穴-睛明穴,那么睛明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 这个穴位又有什么作用呢?

睛明穴配伍特效 *** 法 睛明可以配伍大敦,光明,承泣,攒竹等穴位一起 *** 来保护眼睛。

大敦是足厥阴肝经第一血,处于足大拇指上,光明穴在小腿,承泣穴在面部对着黑眼球的下眼眶地方,攒竹在眉头内侧,睛明穴在内眼角,经常 *** 这些穴位,可以对青光眼,老花眼,近视,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 睛明注意事项 睛明穴距离眼球太近, *** 前一定要将双手洗干净,以免手上的细菌污染眼睛。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