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足少阳胆经经穴丘墟穴

时间: 2023-02-15 13:59:28

穴位解析释义

1、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2、胆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性寒凉,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故为胆经原穴。

附注:胆经原穴。

穴位含义: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脾土为空虚之状。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运行规律:缩合冷降并下行足临泣穴。丘墟穴,属足少阳胆经。

丘墟穴这个“丘”字,显然指的就是足外踝这个貌似丘陵般的大包,而这个“墟”字,指的就是穴位所处的“趾长伸肌腱”,如果从其厚度和质量相对于大肌肉群来说,显得单薄空虚一些。这是因为其气血物质来自于上一穴悬钟,按胆经循行路线来看,外踝无论如何也是挡在其前面的一座“丘陵“,使得气血要翻过这个“丘陵”下行会很困难,即使能够翻丘下行后的气血物质也会少得可怜,导致趾长伸肌腱接收的气血不足(脾属土主肌肉),显得空虚,正如穴义所言:“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取穴

取穴方法: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

主治疾病: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实证耳聋耳鸣

主穴:耳门听会翳风完骨中渚侠溪配穴:肝胆火盛者,配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配合谷、外关;痰火郁结者,配丰隆、内庭。方义: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于耳,取手足少阳经之耳门、听会、完骨、翳风开窍聪耳,疏通耳部气血;取中渚泻三焦火而清窍,侠溪清泻肝胆之火。扭伤

主穴:阿是穴申脉丘墟解溪配穴:疼痛较重者配合谷、太冲;瘀血肿胀甚者配血海、三阴交。方义:扭伤多为关节伤筋,属经筋病,“在筋守筋”,故治疗时取扭伤部位穴位为主,以疏通经络,散除局部的气息壅滞,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穴位配伍:

丘墟配阳蹻,治水肿。丘墟配瞳子髎,治目中翳膜。丘墟配大敦、阴市、照海,治卒疝。丘墟配行间、昆仑、太冲,治足不能行。丘墟配肩髃、曲池、合谷、阳池、阳关、环跳、阳陵,治痿证。丘墟配环跳,治腰胯痛。丘墟配阴市、大敦、照海,治卒疝。丘墟配昆仑、绝骨,治踝跟足痛。丘墟配肝俞、胆俞、期门、阳陵泉、日月、腕骨,治黄疸、胆道疾患。丘墟穴配中渎穴治胁痛。丘墟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治目赤肿痛。丘墟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治外踝肿痛。丘墟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治胆囊炎。丘墟配风池、睛明、太阳、太冲,治目赤肿痛。丘墟配昆仑、申脉、解溪、太溪、足临泣,治踝关节肿痛。丘墟配阳陵泉、外关、日月、期门、肝俞、胆俞,治胆囊炎、胆石症。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清晰头脑、稳定情绪,治偏头痛、中风偏瘫、下肢痿痹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炷灸3-5壮。

如果胆经堵了,点按丘墟穴必会有酸胀痛的感觉,这点大家在疏通经络时可以参考一下。大家注意手、足少阳经的原穴,分别是阳池和丘墟,且均位于一个大骨节下方,阳池是尺骨茎突,而丘墟是足外踝,点按此二穴可检测三焦和胆经的通畅情况。

丘墟穴:生发风气,泻火良穴

中医认为丘墟穴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胁痛,颈项痛,疝气,中风偏瘫等病症。

除此之外,丘墟穴还有一个特别的功效:专门治疗上火之症。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

上火从中医理论看认为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内火旺盛的结果。上火的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常见的重症如中暑,多由于处于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时间过长所致,为通常所说的上火一般比较轻,常见症状有眼睛红肿,鼻腔烘热流鼻血等。实火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而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内盛。虚火则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阴血虚损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丘墟穴是胆经的原穴,能够疏肝利胆泻火,治疗各种上火症状。

按摩手法:将拇指指腹置于丘墟穴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按揉丘墟穴,每次3-5两分钟。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