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鬓穴别名曲发穴。
1、曲鬓。曲,隐秘也。鬓,鬓发也,既为肾气所主之物又为血之余,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而性温热。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化雨而降。本穴物质为悬厘穴传来的天部寒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虽与天部气血相比而为寒湿,但仍为温热之性,故名。
2、足太阳少阳之会。本穴虽为胆经之穴,但其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受膀胱经外散的寒湿之气而表现为冷降收引,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穴位含义:胆经经所在此化雨而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湿水气,性温热。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化为地部经水。
曲鬓穴,属足少阳胆经。曲鬓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位于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
何为曲鬓穴?
曲鬓。曲,隐秘也。鬓,鬓发也,既为肾气所主之物又为血之余,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而性温热。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化雨而降。本穴物质为悬厘穴传来的天部寒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虽与天部气血相比而为寒湿,但仍为温热之性,故名。
取穴方法:曲鬓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曲鬓穴 人体穴位图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主治疾病: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穴位配伍:
曲鬓配太阳、头维,有通络止痛的作用,治偏头痛。曲鬓配太阳、头维、风池,治偏头捅。曲配冲阳、颊车,有活络止痛的作用,治齿痛。曲鬓配冲阳、频车、下关,治齿痛。曲鬚配廉泉、合谷,有清热开窍的作用,治暴暗。曲鬂配亷泉、扶突、合谷,治暴喑。曲鬓配风池、太冲,治目赤肿痛。曲鬓配下关、合谷、太冲,治疗头痛、口噤不开。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中耳炎,颞颔关节痛。
艾灸疗法:艾条灸5-10分钟。
穴义所言:“本穴物质为悬厘穴传来的天部寒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虽与天部气血相比而为寒湿,但仍为温热之性,故名曲鬓。”
之所以能“化雨而降”,是因为这一个颧弓的阻挡,并且周边还有两个深深的骨凹陷,便于气血的汇入;之所以“但仍为湿热之性”,在于其周边有“有颞浅动、静脉顶支”,通常靠近动脉的地方都会提供热源。
之所以称之为“隐秘”的气血点,主要是因为其所的位置在毛发中。
以“曲”命名的穴位都很有意思,共通之处是在其前行的方向上,都会有关节或者骨头或者发际等阻挡,使得气血运行的轨迹发生弯曲改变,弯曲的地方,当然就比较不好找,就比较隐秘,这就是“曲”字的含意。而具体到曲鬓穴而言,它的位置既在毛发丛中又有颧弓骨的阻挡,因而就更隐秘。
足少阳 足太阳交会于曲鬓,且二者均为阳经,这就说明其是一个提升阳气的大穴,并且刺激胆经上的曲鬓穴,可同时调理足太阳膀胱经问题,可谓一箭双雕。
曲鬓穴治疗风火牙痛引起的偏头痛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很多人都有过牙痛的经历,尤其是对于那种不是因为龋齿、牙周病引起的风火牙痛,不属口腔科管的牙痛引起连带着半个脑袋都疼的偏头痛,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身上,有鉴于它是胆经和膀胱经的交会穴,因此特别是对于“生气 受寒”引起的“牙痛 偏头痛”,刺激曲鬓效果是不错的。
按摩手法:将食指的指腹按压在曲鬓穴上,以穴位为中心,慢速的进行旋转按揉,左右两侧的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即可,每天可按揉数次。
今天我来讲讲 养生 第十一条经脉: 足少阳胆经,这是一条经常需要推和敲的经脉,可以排毒养肝。
“ 肝胆相照 ”,这个成语很形象描述了肝和胆的功能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肝性喜条达、舒畅,主谋虑,且足厥阴肝经为阴经,而胆性喜排泄(胆汁),主决断,且足少阳胆经为阳经。
因此在经络 养生 中,我们常常可以通过 泄胆(经)而达到疏肝(经)的目的。
而且,足少阳胆经循行很长,起于眼外角,在头面部多次绕行后下行,经胁肋部,走下肢外侧中线,到达足。
因此,经常对胆经从上至下的推和敲(胆经的胁肋部用掌根推,下肢段用空拳敲),以保持其通畅。对于头面部和肩颈的保健,以及维持肝的疏泄功能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
另外要特别注意胆经上的 阳陵泉 和 悬钟 这两个穴位,它们可以认为是胆经的枢纽点,在推和敲完胆经之后,一定要记得揉按或敲打它们,往往使胆经更加通利,为胆经 养生 之要穴,尤其在口苦,胸闷,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等情况下的保健。
下面是我编写的足少阳胆经的 养生 歌,供大家参考。
足少阳胆经 养生 歌
常通胆经能疏肝,
胁肋部推下肢敲。
胆经 养生 有六穴,
枢纽悬钟阳陵泉,
防皱阳白瞳子髎,
风池肩井保肩颈。
附: 养生 实录,肩颈的自我保健法
山里红问: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经常低头备课和批改作业,时间久了,肩颈时常酸困、疼痛。不知自我保健有何方法?谢谢!
老中医说: 这可以算是一种职业病了,很多老师、会计等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常有这种痛苦。我向你推荐一套肩颈的自我保健方法,可以在课间或早晚练练,可以改善你的情况。
第一步,用一只手的中指和无名指揉按风府穴,再分别用两只手同时揉按两侧的风池穴,然后分别揉按两侧的肩井穴,每穴3 5分钟。
第二步,用一只手的中指和无名指指腹用力擦大椎穴,直到发热发烫即可。
注意,在练习整个肩颈自我保健操的过程,可以舌尖抵着上腭,待口中唾液满时可以徐徐咽下,既可以养护嗓子,又可以咽唾以养肾。
人体十二经脉之循行,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足少阳胆经上接手少阳三焦经,其经脉的具体循行路径经文记载如下:“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眶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此段翻译过来,足少阳胆经的具体循行路线如下:
足少阳胆经的经脉,起始于外眼角,向上循行至额角;再折而下行,绕至耳的后方;然后沿着颈部,在手少阳三焦经的前方向下走行,直到达肩上;再与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相交叉,并出行到其后方,最后进入缺盆。支脉方面:足少阳胆经的一条支脉,从耳的后方进入耳中;再出行至耳的前方,最后到达外眼角的后方。足少阳胆经的另外一条支脉,从外眼角处别出,下行至大迎穴处;再由此上行而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合;并到达眼眶的下方,折行后到达颊车的部位;再向下循行至颈部,并与前述之本经的主干经脉会合于缺盆部;然后再由缺盆部下行至胸中,后穿过横膈膜,并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肝脏,又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胆腑。此后再沿着胁部的里面向下走行,出于少腹两侧的气街部;再绕过阴毛的边缘,横行进入环跳穴所在的部位。最后再说足少阳胆经直行的经脉:它从缺盆部下行至腋部;然后再沿着胸部通过季胁,并与前一支脉相合于环跳穴所在的部位;由此向下行,沿着大腿外侧到达膝部的外缘;再下行到腓骨的前方;然后一直下行,抵达外踝上方之腓骨末端的凹陷处;再向下行而出于外踝的前方,并由此沿着足背,进入足之第五趾与第四趾的中间。另外还有一条直行支脉:从足背别行而出,进入足之大趾与次趾的中间;并沿着足大趾的外侧(靠近次趾的那一侧)行至其末端;然后再回转过来,穿过足大趾的爪甲部分;出于趾甲后方的三毛部位后,最后与足厥阴肝经向衔接。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