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窗穴别名膺中穴。
膺,胸也。窗,空孔也。该穴名意指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本穴位处乳之上、胸之旁,地部有孔隙通道与胸腔内部相通,如胸腔与体表间气血物质交流的一个窗口,故名。膺中名意与膺窗义同,中与外相对,指胸腔。
膺窗穴意义: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气态物。运行规律:气态物由胸腔内部外出体表胃经。
取穴方法:膺窗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功能作用: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
穴位配伍:
膺窗配内关、库房、气户、曲垣、大杼,治胸胁胀痛。膺窗配乳根、巨虚、下廉、复溜、太冲,治乳痈。膺窗配气户、库房、屋翳,治胸前神经痛。膺窗配乳根、肩井、曲池、上巨虚、太冲,治急性乳腺炎。膺窗膺窗穴配屋翳,治乳痈。膺窗配太冲,治唇肿。临床运用:咳嗽,气喘。
艾灸法:艾柱灸3~5壮;艾条温和灸5~15分钟。
为什么称为胸中之窗呢?
如上图,胃经的穴位,从胸骨开始,至乳中穴阶段,几乎所有的穴位命名,均与一个“空间”有关,如舍、盆、户、房、屋,而到了膺窗穴时,这些存储空间所累积的精微物质,终于有破”窗”而出之势了。
由于受到胸骨(肋骨)的阻挡,胃经经水在下泄过程中,出现了暂时的阻挡,这就好比高山之水下行之时,遇到了一道道的小水坝一般。暂时的存储是合理和必需的,但如果存储和下泄的频率被打破,就会导致胸部的胀满而瘀热。而胃气是主降的,胃气不降的结果,必会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的障碍。
当胃经经水流经到屋翳穴时,会蓄积“气浪”,而到了膺窗穴时,这个气浪就会破窗而出。为什么不到乳中穴才破窗而出呢?因为胃经的经水流经至此,受人体动力源的热力蒸腾(主要是指心脏),会蓄积“热气”,到了膺窗穴时,再往前走,就会遇到乳房,尤其是女人,这个“坎”会比较大,要想翻过这坎,不那么容易,膺窗穴所处的位置,刚好在这个“坎”之下,因此,一部分胃气在此就破窗而出了,这就是膺窗穴名之由来。
明白了膺窗穴名之由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啥我们有时吃撑了,胃气不降时,会感觉气喘,上不来气,有时还会咳嗽,其实,这都是胃气不降的结果。此时在膺窗穴处按搡,会加速这股气破窗而出,当气不再憋在那了,气喘和咳嗽的状况就会得以缓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功效还是宽胸理气,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膺窗有宽胸理气、消痈止痛,止咳宁嗽,消肿清热作用。
膺窗穴在乳盘上缘,性善疏利,能泄胸中郁气。凡胸中积闷之证,本穴统能治之。以上诸穴,曰屋、曰房、曰库,喻其容纳储藏也。曰窗、曰户,喻其通利开阖也。
按摩手法:将手掌相对,轻轻放在胸部两侧,吸一口气。缓缓吐气,同时双手配合按摩,将胸部肌肉往中央挤压集中。如果感觉到胸被压到极限时,放松手掌,再慢慢吸口气,共做10次。每天坚持按摩,可以远离乳腺炎胸痛、肋痛。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诀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阳明胃经是有关于消化系统非常重要的穴位。是从头部开始,经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厉兑穴,非常长的经脉,主要的穴位有四十五个。消化系统有障碍时,会出现疲劳、身体倦怠、缺乏元气等症状。皮肤没有光泽,显黑、黄。嘴唇容易破裂,有纵形皱纹,唇边容易溃烂。发声无力,发音模糊。精神不振,迟疑不决,闷闷不乐,经常苦恼,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喜吃甜食的倾向。此外,对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爱吃油腻的食物。若要长久保持同一姿势,则会坐立难安,无法镇定下来。因为胃经的异常,经常被原因不明的头痛所苦恼。出现前头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咙痛、腹胀等症状。脚部觉得虚弱、麻痹。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请刺激位于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会有显著的改善。
胃经的准确位置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会迎香穴),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穴),向下沿鼻外侧(承泣穴、四白穴),进入上齿槽中(巨髎穴),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穴)环绕口唇(会人中穴),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穴);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穴),再沿下颌角(颊车穴),上耳前(下关穴),经颧弓上(会上关穴、悬厘穴、颔厌穴),沿发际(头维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穴)。
人体足阳明胃经图
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穴),沿喉咙(水突穴、气舍穴,一说会大椎穴),进入缺盆穴(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穴、中脘穴),络于脾。
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它的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
它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另一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足阳明胃经穴位: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