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jiá]车穴别名:曲牙穴、机关穴、鬼床穴、牙车穴。
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穴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以此得名。
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
3、机关。机,巧也。关,关卡也。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本穴因位处上部,大迎穴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关卡的方式十分巧妙,故名机关。
4、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5、牙车。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车,运载工具也。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理同曲牙之解。
颊车穴意义: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运行规律:水湿气态物由本穴循胃经上行下关穴。
取穴方法:颊车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颊车穴 人体穴位图快速取穴:上下牙关咬紧时,会隆起一个咬肌高点,按之有凹陷处即是[。
功能作用: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
主治病症: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症。
穴位配伍:
颊车配合谷,泻阳明热邪,治牙痛,颞颌关节炎。颊车配地仓、合谷,阳白、攒竹,祛风活血通络,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颊车配听会、地仓,治中风口眼喎斜。颊车配承浆、合谷,治牙痛。颊车配百会、承浆、合谷,治牙关脱臼。颊车配合谷、头临泣,治牙风。颊车配角孙,治牙痛不可嚼物。颊车配大椎、气舍、脑空,治颈项强,不得顾。颊车配侠溪、和髎,治颔颊肿。颊车穴配翳风、合谷治疗急性腮腺炎。颊车配大迎、承浆、合谷治疗牙髓炎及急性牙周炎(下牙)。颊车配下关、合谷,治颞颌关节炎。颊车透刺地仓,治面瘫。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耳下腺炎、咬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声音嘶哑、口颊炎、颈部诸肌挛缩或疼痛、偏瘫、甲状腺肿等。2、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症。
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颊车穴10~15分钟,可治疗脑血管疾病与甲状腺肿大。
刮痧法:用角刮法倾斜45度由上向下刮拭,一天一次,可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牙髓炎等。
颊,古谓之辅。颊和辅是单指上颔骨,车是单指下颔骨。颊车穴以下颔骨可以转动处而命名。《说文》:“颊,面旁也。”《说文》:“车,舆之总名也。”牙下之骨亦名车。《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释名》曰:“颐,或曰辅车,其骨强,可以辅持其口,或谓牙车,牙所载也。”凡器物借轮轴以助力者,皆可谓车,所以载物。颊车即指下牙床骨,今之所谓下颌骨。《医宗金鉴》:“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此穴在下颔角之前咬肌中,故因其所在部位之骨名颊车而为穴名。
颊车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面部口旁,故不仅可以治疗牙痛、颊肿、牙关不利,而且还是治疗面瘫的主穴。
颊车穴具有祛风活络开关之功,对风中经络之口㖞及齿痛、颊肿、口噤不开有较好疗效。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颊车穴,每次1~3分钟,可治疗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1、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具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齿痛等。牙疼时可以用大拇指指尖按摩对侧合谷穴的位置,其余的四指放置于掌心上,力道由轻渐重掐压穴位,按摩一段时间可缓解牙疼;
2、颊车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主要治疗牙疼、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牙疼时可以用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同侧面部上的颊车穴,适当用力按摩至牙疼缓解;
3、牙痛穴:是经外奇穴,在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是治疗牙疼的特效穴,具有通牙关、开窍祛风的功效,牙疼时可适当按摩该穴位,以缓解疼痛。
牙疼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牛黄解毒丸、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不要吃过酸、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牙龈加重牙疼。
下关穴,人体穴位之一,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主治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操作方法为平刺0.5~1寸。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下关穴 出处 :《灵枢·经脉》 隶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主治 :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 功能 :清热疏风、通利关窍 操作 :平刺0.5~1寸 名称释义,功能作用,治法,运行规律,定位,解剖,主治,操作,临床运用,配伍,相关论述, 名称释义 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故名。 功能作用 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运行规律 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正坐或仰卧,闭口取穴。 简单说明: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颧骨与下颌之间的凹陷处。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牙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下颌疼痛,牙关紧闭,张嘴困难、颞颌关节炎。 操作 平刺0.5~1寸。 临床运用 (1)牙痛、牙龈肿痛、牙关开合不利,口噤 用穴义:本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是牙齿开合之机关,且属足阳明经,其经脉人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上述病证取本穴常用于治疗齿痛、牙关不力、口噤等症,对风火上冲和阳明热盛所致者效果更优。 (2)面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 用穴义:足阳明经循行于口、鼻、面部,上述病证,取本穴可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对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面痛、口眼歪斜均可选用,常与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配伍套用。该穴皮肤由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分布,深层由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支翼外肌神经支配,并支配咬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等。 (3)耳聋、耳鸣、耳痛、聤耳流脓 用穴义:本穴位于耳前,其阳明经脉“上耳前,过客主人”,其经筋“颊结于耳前”。又本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足少阳经脉“下耳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因此针本穴有疏风清热,通关利窍,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耳部多种疾患。 (4)眩晕、颈肿 用穴义:风火热邪,上扰清窍则眩晕;火热结聚于颈部则肿痛。本穴位于牙关,属阳明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其经脉循行于头、颈部,且与足少阳、足太阳等经交会,用本穴可清泄三经火热,治上证属热者。 配伍 (1)合谷、下关,功能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热邪上扰之牙痛。《备急千金要方》: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完骨;口失欠、下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 (2)大迎、颊车、下关、地仓、巨髎、风池,功能疏风通络牵正,主治风痰阻络之面瘫。《甲乙经》:口噼配颧髎、龈交、下关。 (3)下关、听宫、太冲、中渚,功能疏风清热降火,聪耳利窍,主治肝胆火旺耳聋。《甲乙经》:耳鸣耳聋配下关、阳溪、关冲、腋门、阳关。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失欠,下齿龋,下牙痛,肿,下关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偏风,口目㖞,牙车脱臼。” 3.《类经图翼》:“耳鸣耳聋,痛痒出脓。”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