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穴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承泣穴: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承泣穴意义: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
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承泣穴 瞳子髎穴 人体穴位图
功能作用: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主治病症: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位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此穴是穴位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承泣配风池、睛明,耳尖放血,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承泣配足三里、合谷、攒竹、风池,有补益气血,祛风清热的作用,主治眼胞睑外翻及口眼歪斜。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斜视、白内障、视神经萎缩、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艾灸疗法:禁灸。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即倾斜45度,由内向外刮拭承泣穴,可缓解眼睑痉挛。
按摩疗法:
用食指指尖按揉承泣穴100次,每天坚持,可治疗眼部疾病。
按摩承泣穴位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并做环状运动。每天坚持按摩承泣穴,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减轻眼肌紧张和疲劳,改善眼的调节的功能。可预防近视眼,缓解眼部疲劳等。
1、可消除眼袋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眼袋是她们的头号公敌,一旦形成,就很难消除。而眼袋的形成与我们的脾胃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脾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眼袋的出现恰恰是因为胃燥化水功能衰退,使痰湿和水液积在下眼睑造成的。
从经络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胃经是经过下眼睑的,眼袋的位置正好是承泣穴和四白穴的所在,所以有眼袋的女性朋友要经常按摩承泣穴、四白穴;同时再配合按摩足三里穴、丰隆穴,以提高脾胃功能。
2、缓解眼皮发沉、目中无神症
经常有足底、腹部发冷现象的寒证患者,以及常有便秘、下痢等肠胃症状的人比较容易出现眼皮发沉、目中无神的症状。这时我们可以按摩承泣穴、下关穴、中脘穴、胃俞穴,每个穴位每天按摩3-5分钟,效果不错。
3、缓解视力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
生活中,还有一些人的眼睛并没有什么异常现象,既不红也不肿不痒,可是外出时被风一吹,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流下来,眼睛模糊,视力也下降了。这种情况叫迎风流泪,一般来说夏天比冬天症状明显。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坚持每天按压承泣穴和四白穴各50次,效果非常明显。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诀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气血流走完大肠经后,进入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脉起于鼻梁,过鼻子两侧,上入齿中,环唇,下交承浆,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上关穴与胆经相交,循发际至额颅。
别支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从缺盆下到乳中,经过腹部到到达气冲,入大腿正面髀关穴,直下到膝盖骨,过小腿到脚背,到第二指的厉兑穴,足阳明胃经走完。
《内经》中说: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也就是说胃是人体的粮仓。
胃为黄肠,当食物进入胃的时候,正常的胃会把坏的食物排出,所以当你吃到不好的东西就会开始反胃,恶心想吐,拉肚子。
五味:酸甜苦辣咸。
甜味入脾胃,但是只有天然的甜才可以哦!
如:麦芽糖甘蔗等等。人工糖可不算。
水是肾脏,肾脏出问题时会把土淹没掉,五行相克,水克土,那胃是肾之关,也就是肾关门的地方。
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极度的眩晕以外,就是恶心,不断的吐,这是因为水太重,害到胃,而不是有胃病。
为什么要讲这些呢?
是希望大家明白,中医是治疗的是一个整体的人,不是只治病,中医讲究五行的相生相克阴阳平衡。
胃经是多血多气的,胃里没有东西就会没有力气,看一个生病人是否有好转,就看有没有胃口想吃饭。
胃经的循行时间早上7-9点,这个时间大家要吃早餐,如果长期不吃早餐小心胆功能的受损,出现胆结石,胆囊炎等。
胃经共45穴
有些穴会常用到,有些穴基本上用不到,咱们做家庭养生,记住常用的就好了,不然会被弄晕的。
第一个头维穴:足阳明,足少阳之会,发际转角处。说话时会有脉在动。疏风止痛,清头明目之效。
下关:用于中耳炎牙科问题还有下巴脱臼。
颊车穴:治中风口眼歪斜,疏风活络,通利牙关。像张口困难啊,牙痛啊,颊肿啊这些都可以用颊车。
承泣穴:在眼睛下方,眼眶骨头上面一点是足阳明,阳跷脉,任脉会穴。
四白:承泣下约一寸是四白。这两个穴位都在眼睛附近,所以可以调理眼睛问题。
按揉四白穴还可以起到美容的作用。
巨髎穴:沿四白下来到水沟平齐处就是巨髎,多用于牙痛,局部肌肉麻痹。
地仓穴: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的交汇会。嘴角旁边,没有地仓说明胃气不够。
大迎:地仓和颊车中间,很少用到。
人迎穴:人迎穴处是人迎脉,人迎脉在,胃气就有,人就可以救活的。
水突穴:治疗瘰疬,甲状腺肿大。
瘰疬: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
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与任脉相距4寸。
它们都在胸部,所以都有宽胸理气之效。
乳中,乳根,这几个是乳房问题近取穴。
当然还可以丰胸[偷笑]
谢老师说的乳三针:肩井穴膻中穴乳根穴,治疗乳房疾病的基础方。
不容穴:从不容开始,胃经与任脉相距2寸巨阙旁开2寸,吃进去的食物不容纳,一吃、一喝就吐用不容穴。
承满穴:胃口不好,吃一点就饱了,用它。
梁门,关门,太乙少用,揉腹时都能照顾到。
滑肉门穴:可减肥哦!治疗肥胖胃疼呕吐。
肉吃多了不消化就用滑肉门把肉肉滑出体外。
如果孩子不长肉,长高也慢怎么办?
倪师经验穴:太乙+滑肉门+身柱穴=长高长强壮。
天枢穴:大肠募穴。按揉天枢的位置会疼是有宿便,宿便有寒热之分。
寒:几天不上大便也不会难受,小便清长,可以灸天枢。
热:肚子会痛,难受,小便黄色,揉天枢或者下针。
倪师:腹四针。
神阙上4寸中脘(胃募穴),下4寸关元(小肠募穴),神阙旁开2寸天枢(大肠募穴)。
治疗腹部的问题。
外陵,大巨:略过[偷笑]
水道穴:与水分同用,通利水肿,可治疗腹水。
归来:月经不来时就灸归来吧。
睾丸缩到腹部也用归来。
髀关,伏兔,少用略过
阴市穴:治疗膝盖冰凉。
有人脚晚上才疼,也用阴市。
梁丘穴:胃经的郄穴,消炎用。如果青春痘总长在胃经上,试试梁丘。
梁丘还可以止胃酸,突然的胃反酸。
犊鼻穴:膝痛麻木不仁,难跪起。
倪师治疗膝盖问题的五穴四针: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这五个穴能治疗膝盖的所有问题。
足三里穴:胃经的合穴,属土,胃经也是土,所以是本穴。
是我们身体的大穴。
有句话说:肚腹三里留,就是胃脘部的问题都可以用到足三里穴。
男人过三十岁后要长灸足三里穴,胃气会很好,可健康长寿。
足三里还有导热下行的作用,经常灸艾灸会出现燥热,那么我们可以灸足三里或者三阴交跟涌泉穴来导热。
顺便介绍下足三里下一寸的奇穴:阑尾穴。
突发阑尾炎的时候,在这里有压痛,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治疗。
注意:因为足三里会增加胃蠕动,所以胃出血时不适合用。
上巨虚:乳房肿块的用它效果很好。
下巨虚:肚脐以下的硬块,子宫,卵巢的肿块可以选下巨虚。
上巨虚治疗肚脐以上的硬块,下巨虚治疗肚脐以下的硬块(硬块要长在足阳明胃经上哦)
条口穴:治脚麻。倪师说: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有敢下针的可以试试。
丰隆:胃经络穴,祛痰丰胸用丰隆都很好。
解溪穴:胃经的经穴,属火,火生土,所以解溪是胃经母穴。
虚则补其母,虚症时可以用。
如头疼在胃经上,已经好多年了,就用解溪。
陷谷穴:胃经的俞穴,出现时症用俞穴。
如胃经是早上七点到九点,一到这个时辰就出现头疼脸肿发脾气等等都属于时症。
内庭穴:胃经的荥穴,属水。
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下牙,牙疼用合谷
胃经,经过上牙,所以上牙疼用内庭。
内庭穴可祛胃火,胃火大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用它效果很好。
最后一个厉兑穴:胃经的井穴,属金,土生金,所以是厉兑也是胃经子穴,实症用此穴。
井主心下满,心口闷心口痛,治疗动脉堵塞,病人感觉有人在血管里面清扫卫生的感觉很舒服。
所以常用于动脉血管堵塞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