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足少阴肾经经穴阴谷穴(笔记:足少阴肾经(三))

时间: 2023-02-15 14:19:17

足少阴肾经经穴阴谷穴

穴位解析释义

1、阴谷:阴,阴性水湿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所夹空隙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常本穴物质为筑宾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聚集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性寒冷,故名。

2、肾经合:合,汇合也。本穴为肾经的水湿之气汇合之处,故为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冷,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高浓度冷湿水气。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

取穴

取该穴道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谷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阴谷穴 人体穴位图正坐屈膝,当腘窝内侧,和委中相平,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处取穴。布有股内侧皮神经,膝上内侧动、静脉。

功能主治

功能:除降浊气,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

此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可以利尿通膀胱,可以治疗不育,男子的阳痿早泄,阴囊湿疹;女士的阴道瘙痒,指压该穴,对于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

能够治疗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肿痛,癫狂,膝股内侧痛,泌尿感染,阴道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精神分裂症。

穴位配伍:

配照海穴、中极穴治癃闭;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门穴治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配肾俞、关元,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阳痿,小便难。配曲池、血海、曲骨,有祛风除湿,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阴痛,阴痒。

养生保健

艾灸方法】阴谷穴,艾条灸5-10分钟,阴谷穴,艾炷灸3-5壮。

按摩手法:按摩阴谷穴时一面缓缓吐气,左右同时用力按压阴谷穴6秒钟,至发痛的程度为止。每天耐心按压阴谷穴30次。如此,多汗应可治愈。

阴谷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可以利尿通膀胱,可以治疗不育,男子的阳痿早泄,阴囊湿疹;女士的阴道瘙痒,指压该穴,对于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

1、颈椎病以双手中指点按阴谷穴,有痠麻胀痛感后,令患者缓慢且大幅度活动颈部,关提拿病变部位,有较好疗效。中医常说’“肾主骨”颈椎和椎体都是骨头的一部分,所以揉阴谷穴可以治疗颈椎病。

2、据报道,针刺阴谷穴,可引起膀胱的收缩。另有针刺阴谷的利尿作用与照海相似,对健康人平均排尿量有所增加。

3、对肠道的作用,据报道针刺阴谷、公孙、足三里,主要抑制肠液分泌。

笔记:足少阴肾经(三)

4.大钟、水泉与照海穴

(1)大钟穴

位置:脚后跟骨头与大筋交接点的地方即是。

足少阴肾经的络穴,别走太阳经。

治症:络穴和原穴一样,虚实都可以治疗。实症如小便排不出来,虚症如腰酸痛。

络穴,做补泻时按照它的虚实来做补泻。

(2)水泉穴

位置:太溪穴下来到骨边处。

治症:后跟痛。左脚后跟痛扎右脚,右脚后跟痛扎左脚。也可治月经停经不来。

(3)照海穴

位置:内踝裸下五分的地方。

照海穴管阴跷脉。

治症:癫痫病,痫病夜发灸照海穴。

女人治疗月经上,出现 逆经 (每月固定流鼻血),就 用照海穴 。(据说目前西医是没办法治疗的)

5.复溜、交信与筑宾穴

(1)复溜穴
位置:太溪穴正直上二寸处。
复溜是肾经的母穴,也是经穴,属金,金生水,故是肾经母穴。
治症:肾家的虚症,可以在复溜上治疗。水肿、小便不出、肚子肿胀腹鼓。
灸复溜可以让脚热起来。
下针要在下五分处。
(2)交信穴
位置:复溜穴往前一寸到骨头边,就是交信穴。
阴跷脉的郄穴。
治症:女子月事不止或滴漏不止。阴挺,子宫颈下垂。
下针直下。
(3)筑宾穴
位置:太溪穴直上五寸,再往后开一寸。
阴维脉的郄穴。
筑宾穴跟曲池穴这两个穴道是呼应的。
治症:筑宾穴是肚脐以下的消炎、解毒穴,也可镇痛(肚脐以上是曲池)。
皮肤痒治疗

若病人全身皮肤痒,下针合谷,因为合谷是气脉。再下针曲池,上半身就不痒了。下半身是筑宾,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会,血海有清血作用。

所以全身皮肤痒可以扎合谷、曲池、筑宾、血海、三阴交五个穴道。针下去痒就去掉了。

如果起很多皮肤癣、干癣,在委中放血。这是针灸治疗皮肤病很好的穴道。

6.阴谷穴与横骨穴
(1)阴谷穴
位置:腿内侧两个筋的中间(见图),即在委阳穴挨着的大筋内侧,与委中、委阳在一条直线上。
阴谷穴是合穴,属水,肾经是水经,故阴谷穴是肾经本穴。
治症:本穴虚、实症都治疗。水生木,当遇到肝、胆虚症时,可补肝胆,也可泻金家大肠经和肺经的实症。也是妇科大穴,可治白带。
针时无所谓补泻,引到气,水的性就出来了。

(2)横骨穴

位置:曲骨外开一寸的距离。

横骨穴是冲脉、少阴交会的地方。

治症:近取穴,男人失精梦遗。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8.足少阴肾经

肾经的循行路线: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的位置,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处,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肾位于腰部,在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肾脏,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肾使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肾主水液,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素问.逆调论》中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正常生理情况下,精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输送,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水排出体外。
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实际上是主宰整个津液代谢,肺脾等内脏对精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
肾主纳气,纳,是固摄、受纳的意思。

是指肾有受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难经.四难》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这个说明了肺的呼吸要保持一定的深度,有赖于肾的纳气作用。
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

如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则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
肾在志为恐。

恐是人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与惊相似,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
在液为唾,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稠厚的称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

我们在站桩时就需要舌抵上腭,口中有唾液时就咽下。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肾中的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也就健全,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质脆弱,容易骨折等,都与肾脏精气不足,骨髓空虚有关。
牙齿的生长与脱落,以肾中精气的盛衰,也密切相关。
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全赖精和血,青壮年时,由于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老年人的精血多虚衰,毛发枯变白而脱落。
这是一个正常的规律,临床上一些人未老先衰,头发枯萎,脱发白发与肾中精气不足和血虚有关。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朵是听觉器官,听觉灵敏度与分辨率的高低,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阴,指前阴和后阴,前阴指外生殖器和排尿,后阴指肛门排泄粪便。
尿液的排泄虽然在膀胱,但也依赖于肾的气化才能完成。
粪便的排泄本在大肠,如肾阴不足,可至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时则气化无权而致阳虚便秘或者阳虚泄泻。
咸味入肾,多吃伤肾。
肾经的气血流注时间下午5--7点,一共27个穴。
第一个穴涌泉穴:肾经的井穴,属性木,肾是水,水生木,所以涌泉也是肾经的子穴,头顶痛,失眠都可以用涌泉穴。
然谷穴:肾经荥穴,滋阴补肾,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脑部受到撞击以及脑震荡后然谷穴处会崩起一块青筋,此病人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可以拿针在软骨上凤血血喷出来之后,病人就会苏醒,如果还有恶心,可以再用冲脉的公孙穴。
太溪穴:肾经的俞穴,属性土,太溪这有个太溪脉,太溪脉能摸到说明这人的肾气还在。
大钟穴:肾经的络穴,虚症实症都可以用

肾经的实症小便排不出来,虚证腰酸背痛。

脚后跟痛,月经不来,配合太溪可调理水肿。
水泉穴:突发足跟痛,用水泉,左(右)病右(左)治法。还可以治疗月经不来。

太溪,大钟,水泉都可以用来治疗足跟痛,肾气不足是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所以小金油按揉这一块水三角的位置。
照海:八脉交会穴,列缺+照海治疗喉咙问题。
女人固定的每个月都流鼻血(逆经)也用照海。
复溜穴:肾经的经穴,属金,金生水,所以也是肾经的母穴,虚症可以用。

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肚子肿胀腹鼓。
脚冷的可以用关元穴跟复溜穴。
交信穴:阴跷脉的郄穴。治月经,滴漏不止,阴挺。
筑宾穴:阴维脉郄穴,肚脐以下的消炎解毒镇痛用筑宾穴,肚脐以上用曲池穴。
如果一个人说全身上下痒,那就用合谷曲池筑宾三阴交,需要清血就加上血海穴。
阴谷穴:肾经的合穴,属性水,所以是本穴,可泻肺与大肠(金经)之实症,补肝胆(木经)之虚症。

阴谷还是妇科的大穴治疗如:白带异常。
横骨穴: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的交会处,从这里开始肾经与冲脉重叠在一起。

近取穴治疝气,五淋,小便不通,小腹满等。
接下来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这些穴位都是任脉旁开1寸
从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到俞府是任脉旁开2寸
这些很少用,大家知道它们属于肾经,大概位置就可以了,不用全部记。
挑几个了解下。

大赫穴:中极穴(任脉会讲到)外开一寸,小腹痛,阴部痛,月经,带下病阴缩睾丸缩到腹部。
四满穴:在大成附近治疗泻痢,腹泻,肠鸣。
中注:在靠近大肠的位置可治疗大肠的问题
肓俞穴:作用:调补肝肾,疏理肠腑。
石关穴:治疗胃的问题
腹通谷穴:治消化不良,一般的胃病。
幽门穴:巨阙穴外开一寸辅助巨阙穴来治心脏闷疼,用了巨阙还会闷疼,就用幽门穴来加强疗效。
神封穴:与步廊穴隔一根肋骨,很多人乳房硬块累积在神封这里,就在肾经上治疗,一开始发现就在天应上灸。

此穴可以治咳逆,乳痈。
灵墟穴:治咳嗽胸满。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