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足厥阴肝经经穴期门穴

时间: 2023-02-15 14:21:34

足厥阴肝经经穴期门穴

穴位解析释义

期门穴又名肝募穴。

1、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2、肝经募穴。理同其门名解。

附注:肝经募穴。

穴位含义: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湿热水气。运行规律: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

取穴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与巨阙穴齐平)。

取穴方法:

期门穴 人体穴位图仰卧位,先定第四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其下二肋(第六肋间)处取穴。对于女性患者则应以锁骨中线的第六肋间隙处定取。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肝病、胸部疼痛、荨麻疹等。

穴位配伍:

期门配大敦,治疝气。期门配肝俞、公孙、中脘、太冲、内关,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期门配肝俞、膈俞,治胸胁胀痛。期门配内关、治呃逆。期门配阳陵泉、中封,治黄疸(《腧穴学》)。期门配肝俞、膈俞,疏肝活血化瘀,治胸胁胀痛。期门配内关、足三里,和胃降逆,治呃逆。期门配阳陵泉、中封,舒肝利胆,治黄疸。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等肝胆和胃肠的病症。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3-10分钟。

按摩法:

清明节后,大自然的阳气正式上升到地面,肝木之气当旺。这时候,如果不注意调养,习惯性的熬夜,加之各方面的“压力山大”,容易出现心烦气躁、闷闷不乐的表现,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个时候,不妨试着按揉期门穴。

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具有疏肝泻火、理气解郁之效。中医认为,肝气升发太过、木火偏旺,则容易心烦气躁;肝气升发受阻,疏泄不畅,则导致闷闷不乐、喜欢叹息。按摩期门穴,可以使得肝木疏泄适宜,让我们气顺而心舒!

按摩手法:先用手掌轻擦双侧胁部至微微发热,然后用拇指指面着力于期门穴之上,由轻至重,待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后,再施以按揉的方式,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3-5分钟,每日两三次。

气血不足,记住这10大穴位,气血是女人的根本



其中血海是养血补血的“明星”。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统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女人要记住十大补血穴位

一、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揉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 艾灸 此穴,对妇女 月经不调 、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 养生 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 养生 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 湿疹 、 荨麻疹 、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 耳鸣 、 神经衰弱 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 失眠 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 疾病 。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 养生 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十、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2.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1.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
2.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肝经主治以下病症:

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症。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肋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存血。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脏,主生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节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与器官的活动也正常和调。

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会出现香类两乳或者是少腹等部位涨疼不适,还会出现吐血,咯血等血的病理现象。
二、运化功能: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的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

反之则肝气淤结,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出现肋下胀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出现黄疸等症状。
三、调节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开朗。

反之则肝气郁结,心情容易郁抑,容易受刺激,抑郁难解。
《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意思就是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可见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症状。

肝开窍于目,眼睛的问题归肝管。肝的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

肝经风热,则可见眼睛痒痛,

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等。

肝主筋,脚抽筋,发癫痫,全身紧绷,也是肝在管。

其华在爪,爪既包括指甲和趾甲。

肝血盛衰,可影响爪的枯荣。

肝血充足,则爪坚韧明亮,有光泽度。

若肝血不足,咋爪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肝在志为怒,怒可伤肝,肝的阴血不足,肝的阳气升泄太过则稍有刺激,极易发怒。
肝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半夜1点到3点。

肝经一个14个穴。
1.大敦穴:肝经井穴主要功能是疏调肝肾,熄风宁神。

主治:疝气遗尿崩漏,阴挺,闭经。
睾丸掉了,哪边掉,就用对侧的大敦穴,一痛它就会缩回去。
肝藏魂,心藏神,肺藏魄。神魂魄三个能各得其位,人就一定能睡觉。

失眠分很多种,中医是对症治疗。
1)半夜一点到三点,血回流到肝脏里,所以人能睡眠,如果此时不能睡,是肝出问题;2)整个晚上不能睡,是心脏出问题;3)半夜三点到五点不能睡,是肺出问题。时症用俞穴。

2.太冲穴:肝经的俞穴。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郁证,胁痛,腹胀,经不调,崩漏,癫痫,小儿惊风。
3.行间穴:肝经的荣穴,属火也是肝经的子穴,实症在此穴上治疗。治疗:胸胁痛,急性肝炎。

肝经络到我们的阴部,小便有血,从肝经入手。导致小便带血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膀胱结石,肾结石,肾肿瘤,肝癌。

4.中封穴:肝经经穴。主要功能:疏肝利胆,通经活络。

5.蠡沟穴:肝经的络穴。肝经的实症虚症都可以用它。

治疗:外阴瘙痒,阳挺,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疝气,足肿疼痛。
6.中都穴:肝经的郄穴。主治:产后恶露,两胁痛,腹胀。

7.膝关穴:散寒除湿,通关利节。治疗:膝部肿痛,下肢痿痹,膝盖风湿关节炎。

8.曲泉穴:肝经的合穴。治疗:男人遗精,小便不利,女人阴痒,外阴疼痛。

9.阴包穴:疏肝调经。治疗:小便困难,女人月经不调。

10.足五里穴:疏肝理气,清利下焦。主治:小腹胀痛,小便不利,睾丸肿痛。此穴还可用灸法,来求子。

11.这里分享一个治肝三穴。
如:右腿内侧,让丈量法,一只手按着腿的高骨推到腹股沟的位置,取一条直线。取一条直线后,以中点为肝一,左右各一寸为肝二肝三。

肝三穴专治肝硬化肝癌。它还可帮助诊断,在穴位用按压法,有痛感。

没事可用小金油推治肝三穴,推到不疼,没结节就好了。
肝癌会引起腹水,腹水用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水分,水道。
12.阴廉穴:疏肝调经,通经止痛。治疗:月经不调,带下病。

13.急脉穴:疏肝理气,通络止痛。主治:外阴肿痛,阴茎痛,阴挺,阴痒。

14.章门穴:脾募章门,可治脾脏跟胰脏的问题,用于募治疗法。

脏会章门,肝心脾 肺肾都可以在章门上治疗。五脏的气血在肝经章门会聚,所以没事也揉它吧!

15.期门穴:肝募期门,用俞募治疗法,治疗肝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