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足太阴脾经经穴太白穴

时间: 2023-02-15 14:24:57

穴位解析释义

太白穴又名大白穴。

1、太白: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大白名意与此穴同,大,通太。

2、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化为阳气蒸升于更高的天部层次,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故为脾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蒸升,表现出脾土对肺金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4、足太阴原穴:原,本原也。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而本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且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故为足太阴原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输穴、原穴,五行属性为土,具有健脾升清、利湿止泻之功。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湿邪过盛容易使得脾主运化的功能失调,体内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导致腹泻、呕吐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土能生金,长夏属土,秋季属金,太白穴暗含脾土生金之意,故更适合用于夏秋交际,以清热祛湿、健运脾胃,起到保健防病的效果。

太白穴意义: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于天之上部。

附注:足太阴经所注为“输”,属土足太阴脾经原穴。

取穴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生发肺性阳气。

主治疾病: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吐泻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太白穴配公孙穴、中脘穴、中魁穴,治中满不快穴、翻胃吐食。太白穴配大都穴、阴陵泉穴、中脘穴,治泄泻。太白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呕吐、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疝气、肠出血、肠炎、痢疾、腰疼、下肢麻痹或疼痛等。

2.现代研究,临床观察针刺太白对血糖有调节作用。可因手法不同而有不同效应,针刺太白穴可使奥狄氏括约肌舒张,使胆管压力下降。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炷灸太白穴3~5壮,艾条灸太白穴5~10分钟。

用艾条点燃后置于距离太白穴皮肤约3-5cm处悬灸,每日1-2次,每次约10分钟。

按摩法:

行指揉法:用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揉,以微觉酸痛为度,每次约3-5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按摩太白穴,止泻补肺

太白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

不过,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不用吃任何药也能补脾。

处暑属于长夏季节,为脾气最旺盛的时期。如果体内湿气偏盛,就容易碍脾伤气,而脾气虚弱又会加重体内湿邪,导致腹胀腹泻、呕吐、胃口变差等症。

面对这些健康问题,我们不妨按揉太白穴,一起祛湿健脾更健康。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