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足太阴脾经经穴大都穴(健脾穴在手上哪个位置)

时间: 2023-02-15 14:28:39

足太阴脾经经穴大都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大都穴又名太都穴。

1、大都:大,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也。都,都市也,物质的集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物质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生发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都市之物质聚散也,故名。太都名意与大都同,太,通大。

2、脾经荥:荥,极小的水流。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脾土生发之气,富含水湿,至本穴后部分水湿之气散热冷降归地,所降之水也小,故为脾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气化之气,至本穴后为散热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上炎于天,体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本穴属火。

大都穴意义:脾经的生发之气在此聚集。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运行规律:水湿云气聚集本穴后以横行的风气传向太白穴。

附注: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取穴

大都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然谷穴 照海穴 商丘穴 太溪穴 水泉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散发脾热。

主治疾病: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

大都穴配足三里穴,调理腹胀。大都穴配阴陵泉穴、商丘穴,有健脾利湿的作用,调理脾虚腹泻。大都穴配经渠穴,有解热发汗的作用,调理热病汗不出。大都穴配鱼际穴、太渊穴、大都穴、太白穴,调理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腹胀、呕吐、便秘。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按摩法:

有的老年人每晚都会抽筋,通常医院确诊为缺钙,可吃了大量补钙的药品和食品,都毫无效果。

其实最可能的情况是:脾经堵塞,钙无法吸收,这时可以通过每天按摩脾经大都穴、商丘穴两穴各三分钟。一般情况三天后腿抽筋即可消失。

健脾穴在手上哪个位置

大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大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荥穴,顾名思义,大,是指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都,即都市,是指物质聚集的意思。该穴意为脾经上的气血生发之气在此聚集。

对因骨折、手术或中风后一侧肢体偏瘫的患者来说,因长期卧床,肌肉组织不用则废,会逐渐出现萎缩的现象。要改善和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除了有意识地进行功能锻炼外,还可以经常揉按大都穴。

扩展资料

成人进食油腻过多,胃部不适,可取四缝穴掐揉100下,一天2~3次。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都可长期用这个方法。按揉时,采用坐姿或者卧姿,用手指的指腹轻轻按压四缝穴直到出现疼痛感即可,双手交替进行。

小儿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者,谓之“疳积”,也可借助此法。具体方法是,两只手都要掐,同时认真看看几个手指四缝位置上的血管,颜色深、发紫或发黑的那些血管要重点掐。由于四缝穴并不敏感,因此掐时要稍微用点力,每次10~20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长期卧床,揉大都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妙招掐揉四缝穴健脾消食

十二经络荥穴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

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手太阴肺经  ——鱼际穴——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手厥阴心包经——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手少阴心经    ——少府穴——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手阳明大肠经——二间穴——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手少阳三焦经——液门穴——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手太阳小肠经——前谷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足太阴脾经    ——大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足厥阴肝经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少阴肾经    ——然谷穴——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足阳明胃经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    ——侠溪穴——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太阳膀胱经——足通谷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荥主“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

如发烧,咽喉肿痛,可刺激肺经的荥穴(鱼际)

如口疮,小便短赤,可刺激小肠经的荥穴(前谷)

如口臭,大便燥结,可刺激胃经的荥穴(内庭)

如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刺激心经的荥穴(少府)

如牙龈肿痛,眼红赤,可刺激三焦经的荥穴(液门)

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效果更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