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1、液门:液,液体也,经水也。门,出入的门户。液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化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凉湿水气至此之后则快速散热冷却,冷却后的水湿归降地部,故名液门。
2、三焦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所生之水量极小,故为三焦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何谓“液”?这里指的是人体的津液,包括了,汗为心之液,泪为肝之液,涎为脾之液,涕为肺之液,唾为肾之液,五脏之液,基本上在人体的头部都可以体现出来。
因液门是三焦经的荥穴,其性属水。荥穴的经水是由小变大,“所溜为荥”,有渐渐汇聚的作用。在五行之中,三焦属相火,心为君火。肾属水,而液门在60五输穴中其性又属水,这样它就成为了“水中火”。中医认为,当人体水火不能既济时,就会发生上热下寒,即“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症状,而液门穴就是主管这个的,打开这扇门,可让人体的津液正常流动起来,以最终达到水火既济的目的。
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的经水。运行规律:天部之气大部分冷降为地部水液,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地部经水则回流关冲穴。
附注: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
取穴
人体穴位图 液门穴 中渚穴位置: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方法:微握拳,掌心向下,于第四、五指间缝纹端,即赤白肉际处取穴。
伸手曲肘向自己胸前,掌心向下。轻握拳,用另一手轻扶小指侧掌心处,弯曲大拇指,用指尖或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即是。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穴位配伍:
液门配鱼际,治喉痛。液门配风池、太阳、率谷,治偏头痛。液门配鱼际、尺泽,治扁桃体炎。液门配中渚,治手背红肿疼痛。液门配中渚、阳池,治手背痛。液门配外关穴、听宫穴,治耳鸣,头痛。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头痛、中耳炎、咽喉炎、牙龈炎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壮。
按摩法:
液门穴能缓解干燥综合征!
中医文献无干燥综合征一词,根据其发病和临床表现,与中医的燥证、周痹、痹证、脏腑痹等有相似之处。它属于中医“燥症”范畴,症候表现以内燥为主,也有外燥表现。多因内热津伤或久病精血内亏,或失血过多,或汗,吐,下后伤津液所致。
人体有“五液”对应的是五脏,涉及的都是“点”,而无面。三焦经,就相当于这个面,它是联络这些点的气血通道。换言之,如果把每个大城市比喻成人体中的各个脏腑,而三焦就相当连接这个大城市的高铁、高速,就这么简单。
人之所以会出现“干燥”,表现为“五液”出了问题,有可能是五脏本身的问题,但更多的则是通道出了问题,所以,把三焦打通了,就会让这些液体能够自由流动,去他们应该去的地方,这才是最重要的,而液门穴就起了这么关键节点的作用,这个“液”门打开了,津液就能够流动起来。当然,光打开这扇门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段一段地把通往五脏的路都疏通开来才行,但液门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门不开,再把路疏通了也没用。
按摩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按在液门穴上,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即可。
手少阳三焦经的共有23个穴位,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三焦经穴位定位及主治:
1、关冲:位于手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等病候。井穴。
2、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分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直刺0.3-0.5寸。主治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前臂疼痛,头痛,眩晕,暴聋,耳鸣,目红肿涩痛,牙痛,咽肿,疟疾,精神病等。配合谷、大陵、后溪、间使治精神病。荥穴。
3、中渚:位于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直刺0.3-0.5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等病候。输穴。
4、阳池:位于腕背侧面,腕背侧横纹的中点凹陷处。直刺0.3-0.5寸。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关: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等病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6、支沟: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等病候。经穴。
7、会宗:支沟穴尺侧一寸处是穴。直刺0.5-1寸。当尺侧伸腕肌和伸小指固有肌之间,深层有伸食指固有肌;下有前臂侧骨间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主治耳聋、痫证、臂痛、喘满、心痛。郄穴。
8、三阳络: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4寸,尺骨和桡骨之间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挫闪腰痛等病候。
9、四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1-1.5寸。主治:暴喑,耳聋,齿痛,咽肿,痄腮,前臂痛;扁桃体炎等。
10、天井:尺骨鹰嘴上一寸凹陷中是穴。当肱骨下面的鹰嘴窝中,尺骨鹰嘴突起上缘,肱三头肌腱中;有肘关节动、静脉网,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偏头痛、耳聋、颈项肩臂痛、瘰疠、癫痫。合穴。
11、清冷渊:尺骨鹰嘴上二寸处是穴。在肱骨后侧,鹰嘴突起的尖端上方,肱三头肌下部当中;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头痛、目黄、肩臂不举、胁痛。
12、消泺:清冷渊穴上三寸处是穴。在肱骨后面、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头痛、项强、齿痛、肩背痛、癫痫。
13、臑会:位于上臂内侧三角肌后缘,又为手少阳、手阳明络脉之会,故名。肩髎穴下三寸,三角肌后缘是穴。在肱骨上端背面,大粗隆后下方,肱三头肌中部,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精经。直刺1-1.5寸主治瘿气、瘰疬,肩臀酸痛。
14、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后下缘,肩关节后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腋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肩重不举、肩痛。
15、天髎:位于肩胛岗上窝内,居胸腔极上,人之天部,故名。肩井穴下一寸处是穴。当肩胛骨上部,岗上窝中,浅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直刺0.5-0.8寸主治肩肘痛、缺盆中痛、颈项强急、偏瘫。
16、天牖: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是穴。有耳后动脉,枕小神经。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面肿、目昏、暴聋、瘰疬、项强、喉痹。
17、翳风:位于耳垂根后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鸣、耳聋、口眼 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等病候。
18、瘈脉:当乳突中央,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界处是穴。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耳后支。平刺0.3-0.5寸。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癫、呕吐、泄痢、瞳孔异常、视物不清。
19、颅息:耳后,当翳凤穴与角孙穴沿耳廓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是穴。平刺0.3-0.5寸。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耳鸣、小儿惊痛。
20、角孙:当耳尖的发际处是穴。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颞神经的分支。平刺0.3-0.5寸。主治耳鸣、目翳、龈肿、唇燥、项强、偏头痛。
21、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有颞浅动、群脉耳前支通过。张口直刺0.5-1寸。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眩晕,齿痛、颈颔痛;中耳炎,下颌关节炎等。
22、耳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局部解剖:有颞肌,后方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分支,当面神经颞额支处。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颈颌肿,口 等。
23、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有眼轮匝肌;并有颞浅动、静脉额支通过。平刺0.5-1寸。主治:头痛,眼睑瞤动,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结膜炎,角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1.袁钟、图娅、彭泽邦、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1999年
2.程宝书.《简明针灸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3.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梁繁荣.《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手厥阴心经从中冲穴回到掌中,进入无名指,开始三焦经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
起于无名指侧端关冲穴处,从无名指向上到手背,沿手腕背面上行到尺骨桡骨之间,沿上臂外侧向上至肩部,缺盆,分布于膻中穴中,络心包,穿过膈肌,分别属上 中 下 三焦。
分支:从膻中穴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上行沿耳后翳风穴处,直上出耳 ,然后向下经过面颊部到目眶下。
另一条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走出耳前,经过上关穴前,在面颊与前一分支相交于瞳子髎穴处,在此穴处交于足少阳胆经。
三焦经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化之道路。
一、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中藏经》将三焦通行元气的作用做了详细的描述:“总领五脏六腑、营为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疏通之意;渎,疏通水道。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
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 脾 胃 肠 肾 膀胱等脏腑的协同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的升降出入。
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则肺,脾,肾等舒缓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
我们需要有这么个概念,水液的运行全,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人体的气又是依附于血津液而存在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三焦是上焦 中焦 下焦的合称。三焦为六腑之一。
上焦: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气管咽喉面部,称作上焦。
《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部胸中”。
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元气的升发和宣散,但他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己而降。
中焦:隔肌以下肚脐以上的腹部,既是从胃的上口喷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实际上还包括了脾和胃,肝和胆。
中焦是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故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
下焦:将胃以下的部分和器官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统称为下焦。
下焦生理功能特点:排泄糟粕和尿液。
三焦与心包相表里。
三焦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故有:“孤府”之称。
三焦经和心包经一样的,夏至到冬至属性是火。冬至到夏至属性是水。
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晚上9点至11点。
它一共有23个穴。
第一个关冲穴:三焦经的井穴,用于昏迷和急救,针刺放血。
还可用关冲穴治疗急性咽病咽痛,左侧咽喉痛刺右手关冲,右侧咽喉痛刺左手关冲。
液门穴:三焦经的荥穴,属水,降浊升清,可治疗目痛。
中渚穴:三焦经的俞穴,属木。虚症治此,眼科问题可在中渚穴跟液门穴上治。
阳池穴:三焦经的原穴。
阳池穴对应脚上的解溪,阳池穴痛,用对侧的解溪穴来治疗,解溪穴痛也可用对侧阳池穴来治,这叫对称疗法。
阳池穴可以调理消渴糖尿病。
儿推我们有用阳池穴,它的作用是降逆 清脑 止头痛,可治疗便秘 头疼 头晕。
外关穴:三焦经上的络穴,络心包经,虚实都行。
外关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于阳维脉(内关穴管阴维脉)。
外关配临泣,可以治疗胸肋痛。
外关配后溪主治落枕。
外关配阳池、中渚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支沟穴:三焦经的经穴,属火。支沟配照海,可治疗一切便秘,不管寒还是热,这两个穴位部可以使用。
治疗便秘的还有,关元 天枢 中脘 神阙。
会宗穴:三焦经的郄穴。
三阳络穴:用的不多。
四渎穴:疏通经络,聪耳利咽。
天井穴: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子穴。
天井穴正好对着膝盖头的地方,左边膝盖头的地方痛,用右边天井,右边痛找左边天井。
清冷渊穴:三焦行阳,可以治发烧。上臂冷痛,可艾灸清冷渊。
清冷渊治热炕症:着急上火,满脸痘,热便秘,小便黄,脾气大,口臭胃经热,面红,扁桃体发炎等所有的热证。
消泺穴:也常是配合肩髎,肩髃等穴调理肩疼。
顾名思义消泺可以消除体内堆积的不好的东西,除去体内多余的堆积的水。
臑会穴:是专门治肩膀痛。
臑会穴配天突,扶突,水突治疗甲状腺的问题,以及颈部腋下的淋巴节肿大等症。
肩髎穴:治肩膀不能抬举和手臂痛。
天牖穴:这个穴位用得最多的就是治疗耳鸣,耳聋及外伤后的头项痛。
翳风穴:用于因风引起的病症,尤其是穴位局部的各种风症,耳鸣 耳聋 牙痛,面瘫,偏头痛,及流行性腮腺炎。
下巴脱臼,牙关痛不能咬合时用用对侧合谷,再用下关穴 颊车穴 翳风穴。
瘈脉穴:后面有块骨头,倪师称为:智慧骨,用手摸上去越高越凸越聪明 ,反之平扁就是不聪明。
颅息穴:息,休息。能醒脑安神,治头目昏沉。
角孙穴:可以清三焦之热,清肝胆之火,常用来治疗急性的眼结膜炎和流行性腮腺炎。
耳门穴:治疗耳鸣耳聋等耳朵问题。
耳和髎穴:也治耳病。
丝竹空穴:主要用针刺放血法,治疗头 面 眼部问题。
三焦经是女人的美容经,排气筒。人如果生闷气,血液会被闷气污染,接着会形成淤血,人的脸色就会变暗淡,严重的会起斑。
三焦经经过肘尖附近,通到无名指,离肝比较近,气从肝上生起,疏气解郁可以选用三焦经。
一个经常生气的人,尤其是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人,三焦经从肘尖往下会堵住,肘尖轻轻碰就会很痛。
那就从肘尖开始,用大拇指开始点,找到痛点多的地方,痛点越多堵的越深,要做的就是把痛点揉散。
三焦经是专门管内分泌失调的。
脸上长斑,脸色差,皮肤暗淡,长痘痘都是内分泌失调的表现。
之所以会内分泌失调是因为气血供应不畅,体内有淤血排不出去。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上通到头,下连乳腺,很多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等很多妇科疾病都跟三焦经淤堵有直接关系。
刮痧 艾灸 按揉选择一种动起来。
三焦正常的通行元气,水液运化,其他脏腑才能正常运行,我们才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