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肓穴: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取穴位置】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位置】
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
【功能主治】
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
配委中治腰痛。
【穴位治法】
直刺l~1.5寸。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膏肓俞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膏肓俞的定位 9 膏肓俞的取法 10 膏肓俞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膏肓俞的功效与作用 12 膏肓俞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膏肓俞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膏肓俞研究进展 16.1 对细胞的影响 16.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6.3 对支气管的影响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膏肓俞 1 拼音 gāo huāng shù
2 英文参考 Gāohuāngshū BL43 [中国针灸学词典]
gāohuā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4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4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膏肓 汉语拼音 Gaohuang 罗马拼音 Kaohuang 美国英译名 Vital Organ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43 日本 43 法
国 莫兰特氏 V38 富耶氏 V39 德国 B38 英国 B38 美国 BI43
膏肓俞为经穴名[1](Gāohuāngshù BL43) 。出《备急千金要方》。《医学入门》作膏肓。属足太阳膀胱经[1]。膏即膏脂,肓指肓膜,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于心包故被看作心包的组成部分,此穴与厥阴俞并列,故名膏肓俞[1]。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羸瘦虚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翻胃噎膈,久嗽痨瘵,咳血吐血,肩背痛风,痈疽发背,癫狂,不眠,健忘,梦遗失精,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肺结核,遗精,肩胛背痛,肺痨,咳血,失眠,多梦,项强,肩背痛,虚劳羸瘦,现代又多用膏肓俞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支气管炎,哮喘,阳痿,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乳腺炎,贫血,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性疾病,久病体虚,常灸此穴有强壮效应。
4 膏肓俞的别名 膏肓(《医学入门》)。
5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膏肓俞无所不治。
6 穴名解 膏即膏脂,肓指肓膜,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于心包故被看作心包的组成部分,此穴与厥阴俞并列,故名膏肓俞[1]。
膏,心下之部,生于脾;肓,心下膈上部,生于肾。膏盲指心下膈上之脂膜,内与心膈间脂膜相应,邪正之气可由此出入转输。肉之肥者为膏,心下亦为膏,膜脂为肓,膈上亦为肓。病入膏盲,指其为邪气深藏之所。此穴无所不主,又指为助长正气之门。与肓俞、胞肓、肓门,以及膈俞、膈关诸穴,可以互参。膏盲喻指病位深隐,本穴有通宣理肺、益气补虚之功。穴在第4胸椎棘突下两旁,与厥阴俞平,穴近心膈,故名膏肓俞。[2]
7 所属部位 背部[3]
8 膏肓俞的定位 标准定位:膏肓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4]。
膏肓俞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坐或俯卧取穴[1]。
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5]。
膏肓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膏肓俞的位置
膏肓俞在背部的位置
膏肓俞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膏肓俞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膏肓俞的取法 膏肓俞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坐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两手抱肘,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处取穴。
俯卧位,第4胸椎棘突下与肩胛骨内侧缘之垂线交点处取穴[6]。
10 膏肓俞穴位解剖 膏肓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菱形肌、第四肋间隙。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分布著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参看心俞等穴)
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并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通过[5]。
11 膏肓俞的功效与作用 膏肓俞有补肺健脾、宁心培肾、治痨益损的作用[1]。
膏肓俞具有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功效。
膏肓俞位于魄户和神堂之间,魄户为肺俞之旁,下为膏肓,神堂为心俞之旁,故也可说膏肓位于心肺之间,膏生于脾,肓生于肾,故膏肓与肺、心、脾、肾关系密切。肾益先天,脾补后天,肺主气、心主血,心藏神,故可治疗肺脏病、虚劳羸瘦、神志病等。[6]
膏肓俞上有肺之魄户,下有心之神堂,本穴居二者之间,即医缓所谓肓之上,膏之下也,治症颇多,以虚损、梦遗、上气、咳逆、痰火、健忘为主[2]。
12 膏肓俞主治病证 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羸瘦虚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翻胃噎膈,久嗽痨瘵,咳血吐血,肩背痛风,痈疽发背,癫狂,不眠,健忘,梦遗失精,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肺结核,遗精,肩胛背痛,肺痨,咳血,失眠,多梦,项强,肩背痛,虚劳羸瘦,现代又多用膏肓俞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支气管炎,哮喘,阳痿,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乳腺炎,贫血,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性疾病,久病体虚,常灸此穴有强壮效应。
膏肓俞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羸瘦虚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翻胃噎膈、久嗽痨瘵、咳血吐血、肩背痛风、痈疽发背、癫狂、不眠、健忘、梦遗失精等[1]。
膏肓穴主治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肺结核、健忘、遗精、肩胛背痛[7]。
膏肓穴主治肺痨,咳嗽,气喘,盗汗,咳血;失眠,健忘,多梦;项强,肩背痛;虚劳羸瘦[6]。
膏肓俞主治肺痨,咳嗽,气喘,咳血,盗汗,遗精,健忘,四肢倦怠,痈疽发背等[5]。
现代又多用膏肓俞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胸膜炎、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性疾病等[1]。久病体虚,常灸此穴有强壮效应[1]。
1. 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遗精;
3. 其它: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胸膜炎,乳腺炎,贫血。
4. 本穴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13 刺灸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1]。
斜刺0.5~0.8寸[7][6],局部有酸胀感[6],有时可扩散至肩胛骨[6]。
注意:膏肓俞体内对应肺脏,故不能深刺,以免引起气胸[6]。
艾炷灸7~15壮;或艾条灸20~30分钟[5]。
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膏肓俞的配伍 膏肓俞配足三里、膈俞,有健脾生血补虚的作用,主治骨蒸劳热,盗汗。
膏肓俞配天突、大椎,有理肺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支气管哮喘。
膏肓配肺俞、百劳、足三里、太渊,治肺痨[6]。
膏肓配心俞、内关、神门,治失眠健忘[6]。
膏肓配大椎、气海、关元、足三里,治体虚形瘦[6]。
15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膏肓俞,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或失志误。
《循经考穴编》:五劳七伤,诸虚百损,传尸劳瘵,骨蒸盗汗,吐血,咳血,举重失力,四肢倦怠,目眩头晕,脾胃虚弱,噎膈反胃,痈疽发背。
《针灸大成》:主羸瘦,虚损,传尸骨蒸,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痰病。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发狂健忘。
《针灸聚英》:传尸骨蒸。
16 膏肓俞研究进展
针刺实验性失血性贫血家兔的“膏盲”部位,可使血红蛋白增加,红细胞数上升,提前纠正贫血状态[1]。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膏肓穴可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有报道针刺该穴治疗恶性贫血,5日后红细胞数由100×104/ml上升至337×104/ml[2]。动物实验提示,对实验性贫血动物针刺膏肓、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2]。
脚上的穴位有很多,简单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太溪穴。这个穴位位于我们脚后跟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手摸一摸,你会发现这个穴位的存在,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补肾强肾。
头痛的时候,可以按摩哪个穴位?
涌泉穴,这个穴位属于足少阴肾经,它可以起到清热的功效,也可以用来治疗头疼。如果你非常头疼,也总是隔血咽喉肿痛昏厥,又或者是中暑,总是感觉心头发热,那么你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个穴位并且加以按摩,或许会缓解你的症状。
浑身疼痛想要舒筋活骨,应该按揉哪个穴位?
这个时候解溪穴就派上了用场,这个地方位于足阳明胃经,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这个穴位的位置,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效果,它也可以清胃化痰。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用来治疗眩晕头痛目赤或者是腹胀等病症,大家可以试一下。
如果经常上火,可以按摩哪个穴位?
这个时候推荐你按摩内庭穴,这个穴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起到清降胃火的功效。有很多时候医生们也会用这个穴位来治疗牙齿痛口歪或者是胃病吐酸等一些病状!
当然大家在刚开始接触这些穴位的时候,肯定没有办法掌握精髓,也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按住这些穴位,所以不要着急慢慢来。当然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需要针灸治疗,也希望大家不要自行动手,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去进行针灸。人体中有很多穴位,每一个穴位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关键时刻按摩这些穴位绝对可以救我们一命,想要让这些穴位为我所用,就需要大家不断的去积累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