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肘髎穴

时间: 2023-02-15 14:39:11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肘髎穴

穴位解析释义

肘髎穴(肘尖)

1、肘髎:肘,肘部,指穴所在部位。髎,孔隙,指穴内气血的运行通道为孔隙。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水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2、肘尖:指穴所在部位为肘尖部,无它意。

肘髎穴意义:大肠经经水由本穴的髎孔流入地之地部 ( 骨部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注意: 此穴为肺经、大肠经气血与肾经气血转换的重要穴位,即是我们所说的金生水之穴,肺肾关系的失衡皆可通过此穴作出快速的调整。

取穴

肘髎穴取穴方法:肘髎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屈肘,曲池穴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将肺及大肠经上源汇聚的冷降之水注入骨所主的地之地部。

主治疾病

中医病症:肘臂痛,麻木,上肢瘫痪,嗜卧等。西医病症: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等肘关节病。功效机制:通经活络,舒筋利节肘髎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关节附近,擅长通经活络、舒筋利节,以治疗循经疾患为主。

人体穴位配伍

肘节痹,臂酸痛,腋急痛,肘难屈伸:肘髎、膈会、支沟、曲池、腕骨(《备急千金要方》)。手麻痹不仁:肘髎、曲池、支沟、腕骨、膈会(《针灸资生经》)。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20分钟。

按摩疗法: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以肘关节外侧持续疼痛,前臂无力为特点,在提拉重物时疼痛加重,属中医“肘劳”范畴,多发于前臂活动频繁者。

肘髎穴位 于肘关节的上方,是治疗肘部疾病的要穴,网球肘患者该处常有明显压痛,按揉同时活动前臂与肘关节,可逐渐缓解肘部疼痛。

肘髎是治疗肘上疾病的特效穴,如肘部劳损、网球肘等。揉时要找到痛点,多揉一揉,症状就会得到相应缓解。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肘髎,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对上肢、肩臂部有良好的保养作用,可预防肩周炎。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2.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的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食指桡侧上行,经过合谷穴,上入两筋之间,从前臂桡侧上行,走向肩关节前缘,过肩后,与督脉的大椎穴交会,再向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与肺脏联络,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
它的分支,从锁骨窝向上到颈部,过面颊,入下牙床,再回转来夹着嘴唇,经过足阳明胃经的地仓穴,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的迎香穴。

上张图,看着就容易理解了
意思就是大肠接受小肠传送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糟粕,经肛门排泄粪便的功能。
如果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则会出现排便异常,常见大便秘结或者泄泻。
如果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失常,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里急:就是拉的急,没等裤子脱下来就等不及了,但是拉完仍然觉得痛。
胃气通降,肺气肃降都对于大肠糟粕的排泄有很大作用,另外脾气的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则主司二便的排泄。
所以说人体系统的相互协调的,我们不能单一的只看到便秘是大肠的问题
大肠主津,刚才说了大肠接受小肠的食物残渣,并吸收水分
如果大肠主津功能失常,津液不能吸收,会与糟粕具下出现肠鸣,腹痛,泄泻。
大肠实热,则会津亏失润大便秘结不通。
大肠与面痛唇肿面瘫下牙痛都有关系。
经常用小金油揉腹,就可以改善便秘。
肺与大肠相表里
脏为阴、腑为阳,大肠为腑是阳金,肺为脏是阴金。
肺经的最后一个穴:少商

肺经的气血从少商穴进入大肠经的第一个穴商阳穴

大肠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早上5——7点。
大肠经一共二十个穴

穴位歌诀: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1、商阳:大肠经的井穴,属性是金,所以商阳也是大肠经是本穴。一般呢,我们就是退烧所用,就是点刺放血。发高烧的时候采取少商,商阳,大椎放血。
2、二间:大肠经荥穴,属水,金生水,所以二间穴就是大肠经的子穴,实证的时候泻其子。
3、三间:大肠经俞穴,属性木
4、合谷: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收,也就是面子问题,口部问题都可以找合谷,而且合谷在针灸中有麻醉作用。像青春痘可以在合谷做隔姜灸。
学习倪师的也说下牙是胃经,上牙是大肠经。

结合经络循行来看上牙是胃经。
倪师说,合谷越大,气越足,久病的人一般合谷肉都没了的。合谷呢是气脉之所在,直通子宫,所以孕妇禁用。
合谷治疗下牙疼,用左病右治法,中间的牙齿痛就用双侧合谷。
有个小知识点分享给大家,生宝宝时可以掐合谷来加快宫缩,使生产快一点。
5、阳溪:大肠经经穴,属火。

最善于缓解头痛以及眼痛酸胀,按揉时要闭目,掐按一分钟有效。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6、偏历:大肠经络穴,与列缺是通的着,大肠经的虚症实症都可以用偏历。

比如牙齿痛,耳鸣,虚则齿寒,怕冰冷,怕风吹。
7、温溜:大肠经郄穴,郄穴可消炎。

温溜可以驱寒,经常手凉,手心爱流冷汗的人要多揉温溜穴,还可以刮痧从肘臂往下刮,刮过温溜手就会热乎。
8、下廉

9、上廉

这两个不常用我们不详细分析,知道定位可作为诊断用。
10、手三里,又名扭伤穴。腰扭伤落枕或者脖子突然不能转动都可以用。

上廉下廉可以辅助手三里
11、曲池:大肠经的合穴,属土,土生金,所以也是大肠经的母穴,虚症的时候记得找曲池。

曲池也是上半身的消炎穴,治疗皮肤病,一般上半身皮肤痒的时候我们用合谷和曲池。
还可治疗高血压,不过得注意:高血压病人不用灸,用点按。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李氏砭法经验穴: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甲状腺四穴。

因为甲状腺增生是痰湿互结所致的结节产物,从大肠经这四个穴位是全息对应点,可祛湿散结
甲状腺四穴:曲池、肘髎、手五、臂臑
15、肩髃: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之会。

中风八大穴之一。肩膀问题用它,效果非常好!
16、巨骨: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
17、天鼎:基本上用不到。
18、扶突:甲状腺问题也可用扶突穴。
19、口禾髎:辅助迎香穴
20、迎香:鼻炎、鼻塞、鼻衄、口、鼻息肉等。

鼻子不闻香臭的时候可以用迎香穴。

治鼻病及嗅觉不敏,极效。

晚上睡觉喜欢打呼噜的人,可以多按摩迎香,搭配攒竹以补肺气,缓解打呼症状。
刺激迎香穴可以祛风寒,通鼻窍,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鼻塞,流涕等症。

#蔡蔡学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黄帝内经 素问》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是负责传化、运输和暂时贮存五谷的糟粕及浊气,使之转化为有形的粪便,正常排出体外。如果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小肠消化后的残渣在大肠停留发酵的时间、温度正合适,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不仅保持肠道通畅,还可以促进肾精的产生。如果大肠传导功能异常,粪便在体内存放过久,有害菌群多于有益菌,不仅不能产生精华物质,反而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汉代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卯时(5-7:00)血气流注于大肠。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大肠跟着也满血复活,开始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方便”。便秘的朋友,此时喝一杯淡淡的温盐水,推一推腹,可以立即有便意,因为盐有“软坚泻下”的作用。有助于大肠经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

大肠经正面能量主传导、排毒、存污,负面情绪主懊恼。大肠经不通容易烦恼、无名火,大肠泻下容易对过去的事情懊悔不已。疏通大肠经、改善大肠功能,可以消除这类负面情绪。

《黄帝内经 灵枢 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从经络图来看,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部(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颈部支脉:从缺盆部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挟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此外,大肠经下合于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穴。

商阳(井穴)、二间(荥穴)、三间(输穴)、合谷(原穴)、阳溪(经穴)、偏历(络穴)、温溜(郄穴)、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穴)、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交会穴:大椎、水沟(督脉)、地仓(胃经)、秉风(小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与肺经相表里,五行属金,与足阳明胃经为母子关系。

主治疾病:

外经病候:发热、口渴热、咽喉疼痛、鼻衄、鼻塞、酒糟鼻、皮肤过敏、斑点多、粉刺、牙痛、目赤痛、颈肿、肩胛及上臂痛、或红肿灼痛、或有寒冷感,手指活动不便。

内脏病候:脐腹部疼痛、腹痛走窜无定处、肠鸣、便秘、大便溏泻、或排出黄色黏腻物,有的并可兼见气急喘逆。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从以上大肠经在身体里外的走向,可以得知哪些问题是与大肠经有关系的。

例如大肠经在颈部走正中线旁开3寸(四指宽)路线,这个位置经过甲状腺(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甲状腺结节的问题,疏通大肠经会有帮助。已故针灸大师“金针”王乐亭擅长用金针从上臂大肠经的肘髎穴透刺臂臑穴治疗“瘿瘤瘰疬”(甲状腺结节)。

下牙痛,疏通合谷到手三里这段大肠经很管用,。

大肠经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肤病,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浊气不能及时排出,会直接影响大肠排泄,肺功能弱了,体内的毒素便会在大肠经淤积,所以脸上会有痘痘,身上会有湿疹,疏通大肠经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曲池穴是治疗各种皮肤病的一个要穴。

合谷穴、手三里、曲池、手五里是大肠经上容易淤堵的穴位。

合谷穴位于第二掌骨靠拇指一侧的中点处,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点揉此穴,以最小半径旋转,向下垂直发力。这个穴位酸爽感觉强烈,如果没有感觉,是没有得气,需先疏通手五里和手三里。

手三里穴虎口向上,屈肘,肘横纹下2寸(三指宽),用中指指间关节敲击此穴,如痛感强烈,经过按揉疏理之后,有些人会出痧。

手五里穴,虎口向上,屈肘,肘横纹外端向上四指宽与肱骨内侧缘交叉点,用拇指的指间关节敲击此穴,多数人有刺痛或麻胀感。

疏通经络最方便的办法就是顺着经络按揉,发现痛点可以通过拉筋、拍打、按揉、拔罐、局部刮痧、针、灸,将痛点消除就可以了。多多疏通大肠经,解决便秘问题,带来好肤色,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