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
1、中冲:中,与外相对,指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
2、心包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物质是来自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且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出,故为心包经井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外出体表的高热之气,此气外出体表后急速散热降温,所行为天之中下部而不能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穴位含义: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运行规律:急速散热降温而行于天之中下部。人的中指是五个手指中最长的,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形态学中,也就是说中指形成一个中轴来平衡手两侧的肌肉群。实际上,如果从中医的经络的角度来来,它还是有特殊意义的。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当我们心神不宁的时候,通常会紧张的双拳紧握,此时中指尖接触手心的位置,就是劳宫穴,它会让我们注意力更加集中。换言之,中指尖的中冲穴与手掌心的劳宫穴接触上了,这人的神志就安定了,所以,如果中指过短,它就不易触碰到劳宫穴,就不容易安静下来,从相学上来看,中指过短的人易冲动。
中冲穴,刺激它的作用,是让位于人体肢体最末端的气血,能够正常的回流。如果气血达到了最末端,但无法正常的回流,说明人体的自循环系统出了问题,比如很多中风的人,抢救时,都要针刺中冲穴,就是排出瘀血,将气血循环回流起来。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就如同是“一国之君”,而“五脏六腑”就是他手下的大臣,一国之君安然无恙,大臣们才会各司其职,国家才会安定,身体健康也是一样。中冲穴又是心包经的“井穴。”所以,当我们刺激按摩中冲穴时,不但可以保证心脏这个“君主”的健康,同时可以疏通全身各处的气血,让五脏六腑这些大臣各安其职,不让身体产生“内乱”,而引发其他严重的病症。
取穴
取穴方法: 中冲穴位于人体的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发散内热。
主治疾病: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等。
中冲配命门,治身热;中冲配水沟、内关,治休克;中冲配水沟、太冲、劳宫、曲泽,治中风昏迷;中冲配大椎、曲池、曲泽,治中暑;中冲配少商、商阳、少冲,治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中冲配劳宫、大陵,治掌中热;中冲配水沟、廉泉,治舌强肿痛;中冲配少商、合谷,治小儿惊风。
养生保健
艾灸方法:中冲穴,艾条灸5-10分钟,中冲穴艾炷灸1-3壮。
按摩手法:一手掌自然弯曲,掌心向上,另一手的食指指腹垫在中指末节的下方,拇指尖掐按该中指尖端中央的中冲穴,掐之疼痛明显为度。先掐左手,再掐右手,一般3~5分钟。
中医文化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而且流传也是非常久远的,一直到现在对我们的健康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们身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穴位,而不同的穴位能起到的功效也不同,中冲穴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一起看看中冲穴的情况。
中冲穴是我们人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中冲穴主要是在我们的手部,因此中冲穴的位置还是属于比较容易找的那一类。打开自己的手掌,中冲穴的位置就位于我们的中指处。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穴,中冲穴位于人体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在中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所以说中冲穴是非常容易就可以找到的一个穴位了,而且我们按摩中冲穴的效果也不错。通过按摩或者是在中冲穴施针可以缓解治疗中风昏迷、热病心烦、舌强不语、头痛、心痛等症状。按摩中冲穴的功效主要是要发散内热,所以如果我们存在这些问题,那么完全可以选择按摩中冲穴促进健康。
具体来说,除了我们常用的按压按摩中冲穴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选择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都是不错的选择,首先可以选择中冲穴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其次就是艾灸的方法,选择把中冲穴艾条灸5-10分钟,中冲穴艾炷灸1-3壮。最后我们就给大家推荐中冲穴的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中冲穴,力度要适中,每次5分钟,每日2次。这是我们最方便也最容易做的按摩方法,大家不妨每天都进行按摩。
中冲穴是我们手部的一个穴位,通过按摩中冲穴能够起到的养生作用非常强,能够很好的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帮助我们起到很强的治病功效,特别是存在头痛头晕等不适的情况时,大家完全可以通过按摩中冲穴来解决,不要错过。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循行路线
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肋部,腋下三寸天池穴处,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处,沿中指桡侧到中冲穴处。
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处,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心包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它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中医认为心本不受病,病的是心包膜,当外邪侵袭于心时,首先受病的就是心包。
在经络学中,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所以心包络也称为脏。
心经心包经~救人性命,调节心脏功能,是心脏的保护神。
经脉主治病症:
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心慌,心火旺,心动过慢,心动过速,心绞痛,心肌缺血。
心包经气血循行时间晚上7点到9点,
一共九个穴。
天池穴:治疗腋下有硬块,乳房有肿块还可治疗乳汁不足乳汁不通。
天泉穴:心火过旺,睡不觉,天泉天池都可以。
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属性为水。
所以从冬至到夏至,心包经属水,那曲泽穴就是心包经的本穴。
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心包经属火。
今年的冬至到来年的夏至,心包经属水。
夏天的时候,因为身体很热,外面也很热,所以这个时候会过热。这个时候心脏的火会
把热发散掉,所以夏天我们会流汗。
冬天的时候很冷,我们要把热内敛在身体中间,所以属性会相水。
要看夏至到冬至,属性是相火,心包经的木穴跟三焦经的木穴是它的母穴。
过了冬天以后,属性是相水,金穴是它母穴,木穴是它的子穴。
半年会换一次。
郄门穴:心包经的郄穴,镇痛止痛的效果很好。
急救大穴,当有心脏病突发,心梗,心痛等症,可以快速重按这个郄门穴,症状很快缓解。
间使穴:是心包经的经穴,穴性为金,金生水,冬至到夏至时,间使穴是心包经的母穴。
心脏及心包经的实症可以用间使来治,如手麻在心包经上就可以用大陵穴也可以用间使穴。
内关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交阴维脉。
阴维脉就是主管胸腔内部的经络。
所以说内关可以调理所有心胸肺胃如哮喘。
公孙(主冲脉)配合内关(阴维脉)使用,治疗一切胃心胸的疾病。
胃病胃痛:公孙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
心脏病,心口痛,心肌梗塞:公孙穴内关穴,关元穴,巨阙穴,天突穴。
气喘:公孙穴内关穴,云门穴,中府穴,肺俞穴。
按压内关穴还可以止吐,也可以催吐。
它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方法:止吐时按压,想着不吐不吐就不会吐。
催吐时按压想着,好恶心呀,想吐就会吐。
大陵穴:心包经的俞穴,穴性为土,夏至到冬至时,心包经属火,那火生土,大陵就是心包经上的子穴,实症在此穴上治。
大陵穴还有一个常用来治疗的症状是足跟痛,同样是对称治疗的法则。
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荥穴,属火,所以夏至到冬至时,劳宫穴是心包经的本穴,儿推用的多。
劳宫穴常用于治疗心火过旺之症,可清心泻火,治疗如口舌生疮额头长痘痘。
中冲穴:心包经的井穴,急救穴,点刺放血中冲治前额两眉间的痘痘,清心火。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