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肌。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头静脉和臂外侧皮神经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肱二头肌外侧沟内头静脉外后方,深进肱肌。该肌与肱二头肌之间有肌皮神经经过,并发肌支支配该二肌。
天府穴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天府二穴。
隶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穴位释义:输供肺经的阳热之气上达于天。
主治:咳嗽、哮喘、鼻口出血、咽肿、瘿气、头眩目暝、身肿、身重、风汗出、嗜睡、恍惚、善忘、疟疾、肩臂痛。
取穴:坐位或卧位,在腋前皱壁上端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取穴。
简便取法: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侧处是穴。
衄:狭义专指各种程度的鼻出血,广义上也可指汗孔乃至全身各处出血。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第三十七篇,也作“衄蔑”。寒热之气相逆,脏腑之中相移所致。
天府,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主治咳嗽,喘息,鼻衄,瘿气,上臂前外侧痛等。
准确位置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简易取穴法: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是穴。
取穴方法
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侧处是穴。
作用功效
天府穴,调理肺气,安神定志,宣散肺邪,清肺凉血。
主治病症
咳嗽、哮喘(气喘)、鼻口出血、咽肿、瘿气、头眩目暝、身肿、身重、风汗出、嗜睡、恍惚、善忘、疟疾、肩臂痛。
中医讲肺为“华盖”,华盖在古代是指皇帝的车盖,肺被比作车盖是因为肺位于胸腔,位置最高,覆盖着五脏六腑,负责调节呼吸、治理全身的气、血、津液运行。温度变化、长期咳嗽、大喜大悲、过度疲劳等都很容易伤肺。肺气虚会导致人体正气不足,肺防御力下降,不能抵御外邪入侵,人体容易出现呼吸气短、咳嗽痰多、疲倦无力等一些列症状。同时,肺主皮毛,肺气虚的人皮肤暗淡无光、毛孔粗大等。@郭桂芹中医讲结节
1.久咳伤肺
正常的呼吸是把新鲜的空气吸入肺部,把人体代谢后的废气呼出,一吸一呼、节奏规律、均匀通畅。如果受外邪入侵,肺的功能遭到破坏,呼吸异常,就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长久的咳嗽会耗伤肺气,身体素质变弱。
2.饮食不节
工作忙、压力大、吃饭不定时、忙起来不吃饭、暴饮暴食等很容易伤害脾胃,脾胃受损就不能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充分吸收,供给肺部的营养物质减少,长久下来导致即脾肺两虚,从肺部功能减弱。
肺气虚怎么办?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络能将气血输布全身,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物质补给,使人体各个部位都获得气血的濡养。
1.天府穴
天府穴归属手太阴肺经穴,有缓解咳嗽、喘息、治疗支气管炎、上臂前外侧痛等作用。 位于人体臂内侧面,腋前纹头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凹陷处。 当腋前纹头与肘横纹尺侧端连线上1/3折点的外方。
2.曲池穴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能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每天用拇指指腹垂直按照压曲池,每次3-5分钟,对哮喘、气短等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补肺气效果十分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