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活跃时间:未时(13点~15点)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在13点到15点对身体的营养进行调整,以营养滋润脾胃,把废物送到排泄器官。此时多喝水有利于小肠排毒降火。
手太阳小肠经经络循行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图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穴)直上,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沿着前臂后缘直上,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督脉大椎,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道,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穴);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颧髎穴),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联系脏腑:属小肠,络心,与胃有联系。
手太阳小肠经是从手小指外侧端开始,向上沿着手臂外侧,经过后背肩膀,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交。它的分支向上顺着侧颈,到面颊、耳朵,到眼睛内眼角的睛明穴处与膀胱经相连,即从上肢流向头面部;另外一支进入锁骨,经过胸腔,最后到达心脏。此经脉在肩背处的穴位较集中,细细斟酌,就像给人体安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手太阳小肠经所属穴计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19穴。
本经脉主治症候
手太阳小肠经主管进一步消化从胃传输出来的水谷,然后将其精华传输给脾,将糟粕传输给大肠,所以其中有“液”。凡是身体出现了与“液”有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按摩小肠经得以改善。本经上的穴位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脉关键穴位
后溪、前谷、腕骨、阳谷、支正、小海、少泽可治目赤肿痛;少泽并治乳少;腕骨治黄疸;颧髎治齿痛、口眼
手太阳小肠经19个穴位
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听宫穴1、少泽穴
精确取穴: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疾病:1.乳痈、乳汁少等乳疾。2.头痛、目翳、口干、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科病症。
2、前谷穴
精确取穴:在手尺侧,微握拳,小指本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疾病:1.热病、头痛、目痛、鼻出血、耳鸣、咽喉肿痛。2.产后无乳。
3、后溪穴
精确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小指本节后的远侧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疾病:1.头项强痛、腰背痛、落枕、手指及肘臂挛急。2.目赤、耳聋、咽喉肿痛。3.盗汗、疟疾。
4、腕骨穴
精确取穴:在手掌尺侧,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凹陷处,赤白肉际。主治疾病:1.耳鸣、目翳。2.黄疸、消渴、热病、疟疾。
5、阳谷穴
精确取穴:在手腕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主治疾病:1.腕臂痛。2.头痛、目眩、龋牙痛、耳鸣、耳聋。
6、养老穴
精确取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主治疾病:1.目视不明、耳鸣、头痛。2.肩周炎、急性腰扭伤。
7、支正穴
精确取穴:在前臂背面尺侧,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主治疾病:1.头痛、项强、目眩、臂酸痛。2.热病、癫狂。
8、小海穴
精确取穴:微屈肘,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疾病:1.肘臂疼痛、上肢麻木。2.头痛、癫痫。
9、肩贞穴
精确取穴: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主治疾病:1.肩背疼痛、手臂麻痛、瘰疬。2.耳鸣、耳聋
10、臑俞穴
精确取穴:在肩部,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主治疾病:1.肩臂疼痛、肩周炎。2.瘰疬。
11、天宗穴
精确取穴:在肩胛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主治疾病:1.肩胛疼痛。2.咳喘、乳痈。
12、秉风穴
精确取穴: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主治疾病:肩胛疼痛、手臂酸麻。
13、曲垣穴
精确取穴:在肩胛冈上窝内侧端,臑俞穴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疾病:肩胛疼痛、背项疼痛。
14、肩外俞穴
精确取穴: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疾病:肩背疼痛、颈项强直。
15、肩中俞穴
精确取穴:在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主治疾病:1.目视不明。2.咳嗽、气喘、咳血。3.肩背疼痛。
16、天窗穴
精确取穴: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主治疾病:1.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暴喑。2.颈项强痛、颈瘿。
17、天容穴
精确取穴:在颈外侧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主治疾病:1.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扁桃体炎。2.颈项肿痛。
18、颧髎穴
精确取穴:在面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疾病:1.口眼歪斜、牙痛、颊肿、眼睑动。2.三叉神经痛。
19、听宫穴
精确取穴: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主治疾病:1.耳鸣、耳聋、聤耳。2.牙痛。3.癫狂痫。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一、十二经脉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二、其流注次序是: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三、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
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扩展资料:
一、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二、意义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一、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足阳明胃经一、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二、经穴分布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在头面部、颈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足太阴脾经一、经脉循行起子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大趾,内踝,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手少阴心经一、经脉循行“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手太阳小肠经一、经脉循行起于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 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足太阳膀胱经一、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两侧,下肢后外侧及小趾末端。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足少阴肾经一、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奈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腧穴通路:还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肾脏部直行的脉: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心,内踝后,跟腱前缘,下肢内侧后缘,腹部,胸部。起于涌泉,止于俞府手厥阴心包经一、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乳旁,上胶掌侧面中间及中指末端。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 手少阳三焦经一、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二、经穴分布本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足少阳胆经一、经脉循行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目外眦,颞部,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膝外侧,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篌,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穴。足厥阴肝经一、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丫),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 (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二、经穴分布本经经穴分布在足背,内踝前,胫骨内侧面,大腿内侧,前阴,胁肋等。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