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三焦经活跃时间:亥时(21点~23点)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人如果在21点到23点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和美容十分有益。
经络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图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方,再弯下走向面颊部,到达眼眶下;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眦(丝竹空穴),与足少阳经相连接。
联系脏腑:属三焦,络心包。
手少阳三焦经是从无名指指端出发,沿着手腕背向上,经过手肘、手臂外侧,到肩部,然后到耳朵、眉毛处的经脉。这条经脉经过了整个耳朵,并从耳后绕着耳朵从下到上走了一圈,可以说是最会“兜圈”的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手少阳三焦经所属穴计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共23穴。
本经脉主治症候
中医所称的“三焦”,在西医解剖学上找不到具体的对应脏腑,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三焦经和其他经络一同作用,帮助身体排除风邪、抵御外来的风邪侵袭,因此本经上的穴位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如偏头痛、耳聋、目赤肿痛、面颊肿痛、肘臂外侧疼痛等。
经脉关键穴位
关冲可治发热昏迷;中渚、外关、耳门擅长治耳鸣、耳聋;外关可治热病、胁痛;翳风可治口眼 斜;耳门治齿痛;阳池治消渴;中渚治目生翳膜;天牖治目不明。手少阳三焦经23个穴位
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泠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丝竹空穴手少阳三焦经的最佳按摩时间是21~23时,这时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的人都会犯困,所以选择这个时段对全身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按摩手少阳三焦经不仅能促进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而且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目痛、咽喉肿痛等身体不适症状。对女性来说,常按摩三焦经,尤其是按摩丝竹空穴可以预防长斑,并减少鱼尾纹。
1、关冲穴
精确取穴: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疾病:1.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舌强、喉痹。2.热病、心烦、中暑、昏厥。
2、液门穴
精确取穴:在手背部,第4、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疾病:1.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2.手臂痛。3疟疾。
3、中渚穴
精确取穴:在手背部,无名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第5掌骨间凹陷处。主治疾病:1.头痛、耳鸣、耳聋、目赤、咽喉肿痛。2.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胁痛、脊膂痛。
4、阳池穴
精确取穴:在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主治疾病:1.耳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干、喉痹。2.腕痛、肩臂痛。3.疟疾、消渴。
5、外关穴
精确取穴:在前臂背侧,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疾病:1.上肢痿痹、肩背痛、手指疼痛、手颤。2.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6、支沟穴
精确取穴:在前臂背侧,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疾病:1.肩背酸痛、落枕、胸胁痛。2.暴喑、耳鸣、耳聋。3.便秘、热病。
7、会宗穴
精确取穴: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主治疾病:1.耳鸣、耳聋。2.上肢痹痛。3.癫痫。
8、三阳络穴
精确取穴: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或支沟上1寸。主治疾病:1.上肢痹痛。2.耳聋、暴喑、牙痛。
9、四渎穴
精确取穴: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疾病:1.上肢不遂、手指伸屈不利。2.偏头痛、耳聋、牙痛。
10、天井穴
精确取穴:在臂外侧,屈肘时,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主治疾病:1.偏头痛、耳鸣、耳聋。2.肘臂痛、胸胁痛。3.癫痫、精神恍惚。4瘰疬、瘿气、瘾疹。
11、清泠渊穴
精确取穴:在臂外侧,屈肘时,在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主治疾病:1.肩臂痛、上肢痿痹。2.头痛、目痛、胁痛。
12、消泺穴
精确取穴:在臂外侧,清冷渊与臑会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疾病:1.项强、肩臂痛。2.头痛、牙痛。3.癫疾。
13、臑会穴
精确取穴:在臂外侧,肘尖与肩髎穴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主治疾病:1.上肢痿痹、肘臂挛痛、肩胛肿痛、肩周炎。2.瘿气、瘰疬。3.目疾。
14、肩髎穴
精确取穴:在肩部,肩髃穴后方,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疾病:肩周炎、肩臂疼痛不举、上肢痿痹。
15、天髎穴
精确取穴:在肩胛部,肩井穴与曲垣穴的中间,肩胛骨上角处。主治疾病:1.肩臂疼痛、颈项强痛。2.胸中烦满。
16、天牖穴
精确取穴:在颈侧部,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主治疾病:1.头痛、项强。2.目痛目昏、耳鸣耳聋、面肿、瘰疬。
17、翳风穴
精确取穴: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凹陷处。主治疾病:1.耳鸣、耳聋、聤耳。2.牙痛颊肿、口歪、呃逆。
18、瘈脉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主治疾病:1.耳鸣、耳聋、头痛。2.小儿惊风。3.呕吐、泄泻。
19、颅息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主治疾病:1.头痛、耳痛、耳鸣。2.小儿惊风。3.呕吐涎沫。
20、角孙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主治疾病:1.偏头痛、耳鸣、耳部肿痛。2.目赤肿痛、目翳。
21、耳门穴
精确取穴:在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主治疾病:1.耳鸣、耳聋、聤耳。2.牙痛、下颌痛。
22、耳和髎穴
精确取穴:在头侧部,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主治疾病:1.耳鸣、耳聋。2.头重痛、牙关拘紧、口歪、颌肿。
23、丝竹空穴
精确取穴:在面部,眉梢凹陷处。主治疾病:1.目赤肿痛、眼睑动、目眩、牙痛、头痛。2.癫狂痫。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一、十二经脉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二、其流注次序是: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三、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
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扩展资料:
一、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二、意义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经脉
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达面颊,直至眼眶下部。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翳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经过客主人前边,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丝竹空、瞳子髎)。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三焦经,是十二经之一,统属于上中下三焦。上焦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能够宣化,将水谷精微布散到周身,如雾露之溉,因而中医认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化,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化生气血,所以中医喻为“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下焦主分清泌浊、排泄尿液和大便,有向下向外排泄之意,故中医喻为“下焦如渎”。同时三焦是人体的空腔组织,“焦”,为火烧之意,是为火经,三焦经又称为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同属少阳,所以同气相求。
所以三焦经也是调畅气机、通调水道的一个经络,它能够疏散胆经的郁火,所以三焦经也能够疏散头面部的火热病变,比如说头面肿痛、耳鸣耳聋、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同时三焦经与情志相关,情志不遂时,尤其有郁火的,可以通过调畅三焦经来疏散郁火。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