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善治肝者,乃善治百病”。人体五脏间相生相克,若肝脏代谢不正常,人体所需养分得不到及时供应,各个器官也就无法正常工作。然而,春宜养肝,春应肝而养生。春季属木,肝也属木,两者对应。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升,养肝更加事半功倍。
《黄帝内经》记载,肝者,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肝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身体中的诸多毒素都能被肝处理掉,所以养好肝身体中的毒才能少。若是肝不好,身体中的毒素就会越积越多。肝不好,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判断肝脏好不好?
1、手掌变红
中医认为,肝“其华在爪”。当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红色斑点、斑块等,用手指按压后变为苍白色,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称为“肝掌”。“肝掌”常见于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身上,这说明肝功能严重受损了。
2、眼睛充血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会导致视物昏花;若肝火上炎,会导致目赤生翳,意指眼睛有红血丝,像有东西蒙着一样看不清事物。肝火旺还会引起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睡眠时翻来覆去、易醒、身体闷热等表现。另外,巩膜发黄也要谨慎,这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依据,如肝炎、肝硬化、肝胆疾病等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巩膜黄染”。
3、面部变黑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若肝不好,会导致气血运转不通,出现血气不足、血脉堵塞等情况,从而导致面部暗沉、变黑。久而久之,色素沉着就会形成黄褐斑,也被称为“肝斑”。肝脏对铁元素的代谢起到重要作用。若肝不好,代谢功能受损,铁质会流入血管中,导致血液中铁质增加,脸色逐渐变黑。
4、指甲异常
中医认为“肝主筋”而“爪为筋之余”看“爪甲”就能了解肝脏是否有问题。当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是向下凹陷时,可能是体内毒素在肝脏蓄积太多了;当指甲过白,可能是慢性贫血或肝、肾有问题;当指甲凹凸不平,若还有出现一条条的条纹,可能是肝不好了。
造成肝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养肝同养命,肝不好,人先倒”。所以肝脏在人体中的强大性、它重要的功能性,不言而喻。那么引起肝不好的原因有哪些呢?
1、饮食过于油腻
脂肪,是人们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适量的脂肪摄入可以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供应,以使人体能够正常运转。可是如果摄入太多,那就成了健康的大忌,长期的高脂肪摄入,会引起肝脏的一些不适。
2、爱吃宵夜
城市生活中,很多人都已经离不开了夜宵。从喝甜汤到吃烧烤,嘴巴是爽了,可是身体呢?
3、抽烟
烟草烟雾中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对人的各个器官都有损伤,尤其是肝脏。而很多疾病的癌变因素,也有烟草的“功劳”。
4、胡乱吃药
药品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是生病正常吃药那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胡乱吃药,药品的毒性会给肝脏带来威胁,尤其是现在一些中老年人热衷于各类保健品,实际保健作用没有多大,但吃进去后,我们的肝脏却可能会受不了。
5、睡眠不足
熬夜耗损肝脏的血气,极度伤肝。如今,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尤其在城市,到了凌晨一二点各种娱乐场所依旧热闹非凡;即使不出去玩,很多人在家上网、打牌也会玩到忘记睡觉时间。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会严重的影响我们肾脏的健康哦。
6、整天抑郁,爱发怒
各种不良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会从肝经走,对肝脏产生损害。巴甫洛夫曾指出:“一切顽固的忧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偶尔释放情绪固然对身体有益,但长期抑郁、动不动就发怒,那么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也是有着极大的危害的。
如何养肝,秘籍在这里
1、良好的睡眠习惯——丑时养肝气色好
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的时段。这个时间大部分朋友应该都已经进入梦乡。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身体的经络可没有睡觉。因为这时候正是身体经络气血运行的旺盛时刻,丑时也是肝经这个大将军发号施令的时段。
《黄帝内经》云:“卧血归于肝。”肝经是主管血液贮藏和运行的经络。如果在丑时没有得到好好的休息,肝血就会受到损害,易出现性情急躁、易怒、失眠、精神失常等疾病。
2、调养肝经的穴位
章门——穴位中的“逍遥散”
位置: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下方。
主治:章门是五脏经气出入的门户,对于调理五脏气机、维持五脏正常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按摩手法:用食指点按章门穴,或将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提捏章门穴,很多人会感到胀痛,那是因为平时咱们体内的“废气”没有及时排出去而聚集在那里,刚开始会感觉很紧,捏几次之后就会感觉很放松,最好每天晚上睡前按摩左、右两侧章门穴,每侧各5分钟。
太冲——大脑“加油站”
位置:在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凹陷处。
主治:太冲穴虽然在足背部,却是人体另一条重要经脉(即冲脉)经气与肝经经气汇聚的地方,是元气所居之处。这个穴位蕴藏了很多能量,当我们出现头晕头痛或者是受到惊吓而心神不宁的时候,按摩太冲穴可以让能量直达颠顶,帮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拇指指甲侧面按压刺激太冲穴,以有酸、胀感为佳。
3、练习八段锦
练习八段锦也是养肝理气的好方法,国医大师邓铁涛从50岁左右就开始打八段锦。邓老对于八段锦极为推崇。比如“五劳七伤往后瞧”,有助于调畅气机、行气活血和疏肝解郁。“五劳七伤往后瞧”,这个动作强调的是脊柱的拧转,从而放松脊柱两旁神经,这些神经在中医看来属于“肝”的范畴。
关于八段锦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免费下载。
肝气郁结,可以喝陈皮水理气。不过对于肝郁,或者心情不好,或者动怒,或者忧郁压力过大,所致的肝郁。可以扒单杠,可以左右开弓做射箭尽量抻胳膊的筋。扒单杠效果最佳,由于身体自身重力过大,舒经力度较大,也最为有效。比吃药效果来的更快,吃药也是调动气血去疏通经络和脏腑,和这套动作目的相同,但是这个最为直观,又安全快捷。我有时候忙的肝火旺想发脾气,不用吃逍遥丸直接扒单杠,一会调下来,心情就开朗好多,感觉胸腔被抻开了,一股浊气喷涌而出,紧接着气喘吁吁的呼吸新鲜空气,逐渐把更深层的浊气吐出。人生在世,活在五行,要学会调节身体!不生气最好,生气了要学会调节!
女性肝气郁结是很常见的现象,中医认为肝气郁结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今天,我为你带来了中医怎么治疗肝气郁结。
中医治疗肝气郁结的方法
1、药物调理
如果长时间肝气郁结,可以吃一些中成药来调理。例如逍遥丸或者加味逍遥丸。如果长期肝气郁结,请几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肝功能严重受损,或者其他病情导致肝受损。
2、作息调理
肝气郁结的患者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是保持旺盛的精神的基本保证,所以每天要早睡早起,对肝脏有很大的益处。
3、情绪调理
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由此可见,肝气郁结的患者平时要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好的平衡的状态,那么时间长了,肝气郁结就会慢慢好起来,就不需要吃药了。
4、饮食调理
肝气郁结的患者多吃一些疏肝理气、降肝火、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南瓜、橙子、扁豆、高粱米、薏米等健脾益气的食物;金针菜、油菜、丝瓜、山楂等降肝火的食物;茼蒿、萝卜、柚子、西红柿等疏肝理的食物。
女性肝气郁结的症状有哪些
1、肝气郁结则气机不利,还会让人不思饮食,因为代谢缓慢,四肢乏力、懒惰少动,从而造成肥胖、便秘等问题。
2、女子月经正常与否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女人肝气郁结可导致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经行眩晕、经行不寐。
3、肝经循行在两胁,肝经脉运行不畅还可能导致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至乳腺癌的发生。
4、女人肝气郁结导致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无法保证睡眠质量,使女子气血失荣、皮肤粗糙,脸色暗沉。其中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因恼怒伤肝。
5、肝气郁结引起的压抑、忧虑往往导致女人肝气郁结的症状头痛、烦躁、情绪波动易怒、胸胁胀痛、腹部胀满、内分泌紊乱。
导致肝气郁结的因素有哪些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日久成啯瘕积聚。治宜疏肝解郁,必要时配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等法。
女性肝气郁结的危害有哪些
1、女子月经正常与否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肝气不疏可导致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经行眩晕、经行不寐。
2、肝气郁结引起的压抑、忧虑往往导致女性头痛、烦躁、情绪波动易怒、胸胁胀痛、腹部胀满、内分泌紊乱。
3、肝郁导致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无法保证睡眠质量,使女子气血失荣、皮肤粗糙,脸色暗沉。其中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因恼怒伤肝。
4、肝气郁结则气机不利,还会让人不思饮食,因为代谢缓慢,四肢乏力、懒惰少动,从而造成肥胖、便秘等问题。
药膳助你疏肝理气
1、二花理气茶
原料:月季花9克(干品)、玫瑰花9克(干品),红茶3克。
制法:上3味制粗末,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温饮,每日1剂,连服数日。
功效:理气解郁。
2、沙参佛手粥
原料:沙参、山药、莲子、佛手各20克,糖适量,粳米50克。
制法:先将山药切成小片,与莲子、沙参一起泡透后,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
功效:益气养阴、理气健脾、清心安神。
3、枸杞黄精炖白鸽
原料:枸杞子50克,黄精50克,白鸽1只,细盐、料酒、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白鸽活杀,去毛,去内脏,洗净,与枸杞子、黄精共置沙锅中,旺火煮开,撇去浮沫,改文火煨60分钟,加料酒、精盐、味精,再煮片刻,起锅,趁热吃鸽肉,喝汤。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适用于性冷淡等肝肾不足症状者。
猜您感兴趣:
1. 中药临床用药心得总结
2. 中药临床用药心得总结
3. 肝气郁结是什么原因
4. 肝脏排毒功能不好吃什么调理
5. 治疗阳痿用哪些方法
6. 中医养生相关论文范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