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补气穴——太渊穴感觉气不足时可以点揉太渊穴(太渊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时间: 2023-02-15 15:03:10

补气穴——太渊穴感觉气不足时可以点揉太渊穴

如果你常觉得气不够使,有上不来气的感觉。可以在上午9-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点按手腕上的太渊穴。

太渊穴,肺经的原穴,也是大补穴,补气,脉之所会。寅时(3-5点),肺经当令,气血由此始,但此时人当熟睡。

因此,选择在9-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摩,“五脏有疾,当取之原”,“虚者补其母”,脾土生肺金,肺气的推动力量来源于脾胃,这个秋季,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就会有改善。

太渊穴位置

手掌心朝上,大拇指立起时,有大筋竖起,筋内侧凹陷处就是这处穴位。

按揉方法大拇指按压或是旋揉都可以,感觉微微的酸胀就对了,每只手按摩2~3分钟。

其他补气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文章《清晨拍手——最简单的补气法。拍手很简单,效果却不简单》、《另一种简单的补气法——站桩》。大家可以对比下,都是在早上进行最好。上午9-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

太渊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太渊为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太渊穴可以治疗咳嗽、降压、气喘、感冒、咽喉肿痛、无脉症、腕臂疼痛等。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防病保健。在针刺操作时要避开桡动脉,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太渊穴配伍列缺、尺泽,对治疗感冒疗效显著;配伍太冲,可以治疗咯血;配伍神门,可以治疗呕血。

按摩顺序与技法:先以拇指端交替点压对侧合谷穴各1分钟;再用一手的拇指与中指弹扣对侧少商穴十余下,然后换手依法操作另一侧;接着双手握拳伸出拇指,以指腹轻按揉喉结旁1.5寸处人迎穴1分钟;最后按压太渊穴30次。

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主呼吸,气为血之统帅,此处穴位开于寅,得气最先,所以在人体的穴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按摩太渊穴对于身体虚弱、气不足、讲话有气无力、面色苍白、脉博微弱等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此穴为肺经之输穴,五行属性属土,土能生金,故是手太阴肺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加上又是肺经之原穴,为肺经之原气流注之处,故此穴擅长补肺虚,即可补肺气之亏损,又可滋肺阴之亏耗,可治疗久病体弱,肺虚诸证。

肺主气,以助心脉行营血,因此穴居寸口,肺朝百脉,此穴又是八会穴之脉会,是脏腑脉气会聚之处,有调气血,通血脉,助心脉搏动之功,故可用于心脉瘀阻的心痛心悸、无脉症。因此穴位于腕部,可舒筋利节、通经活络,故可治疗手腕疼痛无力。

记住这几个穴位平日保健,病发应急都管用

心慌、胸闷、心绞痛心脏专家告诉您,记住这几个穴位平日保健,病发应急都管用!

极泉穴:治疗心悸

心悸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型患者常表现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等;实型患者常伴有上火、瘀血、口渴等现象。心悸一般虚实结合,所以会出现复杂的病症。

除了口服药物,有心悸症状的人还可以按压极泉穴,以缓解不适,起到心脏保健的作用。极泉穴在腋窝顶点处,也就是腋窝的最深处,这里是腋动脉搏动处,泉有泉眼之意,也就是说这里是心经的源头,心经从极泉穴开始,逐渐向下贯通至各个经脉。当出现胸闷、喘气费力、心慌等症状的时候就可以按揉此穴位。

太渊穴:保护心脏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腕前区,桡骨茎突和舟状骨之间,腕横纹桡侧凹陷的位置。太渊穴不光对肺有很强的作用,对心脏也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太渊穴所处的位置和把脉的位置很相近,可以通过脉搏的情况来对此穴进行按揉。

感觉脉搏跳动不稳定时,就可对太渊穴进行揉按,一般几分钟便可使脉搏恢复正常。心脏不好的人或者想养心的人每天均可按揉太渊穴,每次几分钟就能对心脏起到保健的作用。

内关穴:缓解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包括心动过速、过慢和不规律,其中包括很多类型,如窦性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内关穴的位置在前臂的内侧,将左手掌伸出,然后将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会之处就是内关穴的位置。将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会感到有两根筋,准确的说,内关穴就位于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内关穴对心脏类疾病和一些肠胃病都有很强的治疗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达到预防心脏病、缓解疲劳、安神镇定等功效,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有特殊的效果。所以心脏病患者可以长期按压此穴位,左右手轮换,每只手臂按压十分钟左右,每日按压 2 ~ 3 次即可。

耳中穴:可治疗突发心绞痛

一旦出现突发性心绞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最好在送医的过程中让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如果身上没有药物,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将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让其身体放松,将头部垫高,让其平躺,然后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轮脚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点,即是耳中穴。

找到穴位后,用细木棍按压此处,用力适中、速度均匀,一般几分钟后心绞痛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之后再按压就会消失。可两耳轮换按压,直到患者疼痛减轻或者消失为止。

膻中穴:治心脏病

膻中穴属任脉,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此穴位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汇聚之处。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活肺脏之气皆汇于此,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所以说膻中穴有行气化瘀、宽心顺气、疏通经脉等作用。平时感到肺气不足、心慌气短时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时也可按压此穴位。

膻中穴位于人体的正中线上,也就是人体两乳的正中间。人们平时所说的心窝,指的就是膻中穴。

少府穴:防治心绞痛

少府穴属于手少阴心经穴中的一个,位于手掌,具体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间。正常握拳时,小手指的指尖触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按压少府穴对治疗胸闷、遗尿、小便顺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少府穴对治疗心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按压此穴三至五分钟,心绞痛、心悸等症状便会明显减轻;曾患有心绞痛的病人可早晚各按一次,以防止心绞痛再次发生。

承山穴:促进血液循环

承山穴可以预防心脏病,是因为此穴位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人体的腿部肌肉每次在收缩时,会排出一定的血液,血液会回流到心脏,然后在通过心脏再运输到这里。

看到很多老年人经常会拍打小腿,这是在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拍打、揉按小腿可预防腿抽筋,让血液循环更有动力,同时还可以平衡心脏血液回收的能力,所以说此穴位对心脏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当我们踮起脚尖时,此处的肌肉会略微隆起,隆起尾端的凹陷处即是承山穴。按揉承山穴可稍微用力一些,这样有助于排出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至阳穴:治心慌、胸闷

至阳穴(宽心穴)属于督脉,其位置在人体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人体站立,双臂放松下垂时,至阳穴正好位于两侧肩胛骨下缘连线中间的位置。

至阳穴对很多心脏病症状都有治疗作用,例如常见的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心绞痛、心跳过速等。另外至阳穴对胃痛、胃胀、咳嗽、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另一个人帮其对至阳穴进行揉压。揉压时可选择拇指,也可以选择火柴棒或者硬币之类的东西。揉压时可持续揉压,也可以按压一次,然后数十秒后再按压。此外还可对此处进行锤击拍打,一般每次几分钟即可,力度和速度要掌控好,以感到酸胀为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