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天参加了小儿推拿培训,了解到更多小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工字搓背推拿方法。
工字搓背,很多父母带自己的小孩到专业的机构推拿后觉得效果还不错,因为工字搓背法具有温补阳气、行气活血、强身健体、止咳平喘的作用。
背部是人体的阳面,也是推拿脊柱神经脊髓的操作面,因工字搓背的部位包括督脉、肺部重要穴位及肾脏重要穴位,所以具有通督脉和强肺肾的功能,可治疗督脉不通,肺肾两脏相关疾病。
工字搓背 少儿背部工字搓背可以提升阳气,增加抵抗力,有助于脾胃生化,宝宝吃饭香。
日常孩子受寒、流鼻涕、咳嗽,在感冒初期的时候,就可以用工字搓背来治疗,一天早晚两次,效果还不错;
有些孩子得了肺炎,打针输液之后精神、食欲不佳,也可以用工字搓背来帮助恢复;
还有一些孩子很容易感冒生病,生长发育缓慢,体质比较弱、性格内心胆小,在孩子没有生病时,早上可以经常给孩子做工字搓背,来增强体质。
工字搓背的手法如图所示:
工字搓背1、沿大椎一线横搓,掌根或小鱼际用力;
2、沿督脉上下搓,包含两侧膀胱经,掌根或小鱼际用力;
3、沿八了穴横搓,掌根或小鱼际用力;
工字搓背—- “一穴管天下”的懒人穴、傻瓜穴。 工字搓背位于背部,成“工”字型,为脊柱正中线和上背部“肺兪”“身柱”所在横线及腰部“肾兪” “命门”所在横线组成。 具有温补阳气、行气活血、强身健体、止咳平喘的作用。因工字搓背的部位包括督脉、肺部重要穴位及肾脏重要穴位,所以具有通督脉和强肺肾的功能,可治疗督脉不通,肺肾两脏相关疾病。
捏脊,在民间叫“擀皮”,也叫“捏背”、“提背”,它对孩子保健防病的效果很明显。捏脊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是指通过 捏、提、拿脊背部皮肤达到治病保健目的 一种外治方法。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中提到:“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就是捏脊疗法最早的记载。
四种捏脊方法:
1、上捏脊:(从下往上捏)是补阳法,主要作用为升提阳气、温肾健脾,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用于治病或日常保健均可。
2、下捏脊:(从上往下捏)属于滋阴法,主要作用为滋阴补气,用于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所致的口臭、夜啼、脾气暴躁、口舌生疮、肺燥咳嗽等症状。
3、推脊法:(从上往下捏)属于滋阴法,主要作用为滋阴补气,用于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所致的口臭、夜啼、脾气暴躁、口舌生疮、肺燥咳嗽等症状。
4、工字搓背: 工字搓背位于背部,成“工”字型 ,为脊柱正中线和上背部“肺兪”“身柱”所在横线及腰部“肾兪” “命门”所在横线组成。 具有温补阳气、行气活血、强身健体、止咳平喘的作用。 因工字搓背的部位包括督脉、肺部重要穴位及肾脏重要穴位,所以具有通督脉和强肺肾的功能, 可治疗督脉不通,肺肾两脏相关疾病。
我们临床中说的捏脊,主要是上捏脊。吴老师总结了冯氏捏脊9个要点,分享给大家:
1、捏脊方向:从下到上。
小儿推拿讲究天人合一,捏脊可以鼓动阳气,阳气从下往上升,所以方向是从下往上,从长强到大椎。捏脊双向调节,阳生阴长,平衡阴阳。
2、捏脊手法:两种手法,第一种手法主要作用于督脉
第二种方法主要作用于膀胱经。
3、双手食指推,食指和拇指捻,两拇指在正中督脉线上,左右交替前行;放下皮肤,轻轻前行;从第二遍开始提法,三捏一提,食指垫下,拇指后拽。
4、宝宝刚开始做,手法要轻,逐渐加重。
5、最后揉按肾俞,由内向外,由下往上,揉中有按,10次为限。
6、最好早晨做,空腹做,不会导致宝宝呕吐。
7、发烧不要捏脊。
8、后背由疖子、感染、出血性疾病、心脏病等不可以捏脊。
9、多大的宝宝适合捏脊:
这几天气温快速下降,很多孩子都不慎“中招”,感染风寒。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许尤佳教授表示,每年换季,都是孩子感冒的高发时期。如何为孩子预防感冒,成了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天气多变时,应如何及时驱寒、预防孩子感冒?若已感冒应如何处理?中医都有方法!
4个方法,及时驱寒
发现孩子受寒时,需要及时驱寒。中医方法其实很多样,以下这些对于儿童适用:
① 喝驱寒食疗方,如葱白红糖姜水、葱白豆豉汤等。
② 泡脚驱寒:用50g艾叶煲水,待水温晾至38~40 左右的时候,给孩子泡脚。
③ 小儿推拿驱寒:
• 工字搓背: 1岁以内50次,1~3岁100次,3岁以上200~300次。
• 揉风池:两拇指按揉风池穴30~50次。
• 揉风府:30~50次。
• 推三关:拇指或食、中指二指推30~50次。
• 揉掐二扇门: 30~50次。
④ 儿脐贴驱寒:外敷许暖儿脐贴,每天1次,饭后1小时使用,每次1贴,贴2~4小时。
区分风寒风热,这两个儿童食疗方收好!
若孩子还是出现了感冒的症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先辩证孩子是属于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再对症进行相应处理。
① 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喜温、不怎么出汗、鼻塞、流清涕、咽喉痒、咳嗽稀白痰、伴有头痛、全身关节疼痛、舌质淡、苔薄白的症状。
许尤佳推荐食疗方:葱白红糖姜水
材料:白葱头3个,生姜2片,红糖适量。
做法:白葱头和生姜放入沸水中煮15分钟,加入红糖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驱风散寒。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推荐用药:荆防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太极制药)、九味羌活丸(风寒夹湿)。
② 风热感冒
症状:恶寒轻、多发热、喜凉、出汗、鼻塞、流黄涕、嘴唇红、喉咙红肿疼痛、口干喜饮、咳嗽黄稠痰、舌质较红、薄黄苔。
许尤佳推荐食疗方:桑菊饮
材料:桑叶6g,菊花10g,蝉衣1g,芦根8g,川贝3g。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1碗水(没过药面2 3cm),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20分钟即可,取汁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止咳化痰,适合风热咳嗽初期1~2天。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预防感冒,日常用好2个方提高免疫力
预防大于治疗。许尤佳教授说,在孩子没有受寒着凉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及时为孩子增添衣物,避免着凉。
如果孩子很容易感冒,或在感冒、流感高发的时期,又或者班级中有其他孩子患感冒或流感,就可以每周给孩子喝2次苏柏方,预防感冒。
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也可用猴头菇和猪瘦肉煮一道猴菇健儿汤,补脾益气,增强抵抗力。孩子抵抗力变好了,自然也就少得感冒。
【苏柏方】
材料:苏叶6g,藿香6g,芦根10g,布渣叶6g,侧柏叶10g,杷叶6g,蝉衣3g,扁豆花10g,谷芽10g,荆芥3g(后下)。
做法:以上材料(除荆芥)用3碗水浸泡15分钟,开火将药煮开后,小火煮至100-150毫升,关火前15分钟放入荆芥。
用量:每天煲1次,不用翻煎。每周喝2次,连续喝两周。
功效:预防感冒(包括流感)。在宝宝有感冒迹象时可服用。
适用年龄:3岁以上辨证服用。蚕豆病可服;3岁以下药材不变,药汁减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猴菇健儿汤】
材料:猴头菇2个,去核蜜枣1个,陈皮1g,猪瘦肉50g。
做法:猴头菇泡软切块,入锅并加约3碗水,大火烧开后,加入其余材料,转小火煲45分钟即可调味服用。每周1~2次。
功效:补脾益气,养阴补血,具有健脾益气、增强抵抗力的功效。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许张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